浅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2019-03-06龙丽双李兰松
龙丽双 李兰松
【摘 要】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并带动了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众多的电视旅游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电视旅游节目的初衷和目的并不是传播文化,但是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加持,也会带动文化的传播。本文选取贵州卫视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2016年-2017年两季12期节目当中传播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梳理,分析该节目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可行性、传播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并探讨其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视旅游节目 《我在贵州等你》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一、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概述及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可行性
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虽然并不以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目的,但是对于贵州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而言,少数民族文化无疑是其最大的特色,因此在电视旅游节目中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是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的。
1.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概况
《我在贵州等你》是一档“大型真人秀人文旅游体验类节目”,每期节目的固定嘉宾兼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进贵州大山深处,挖掘贵州奇特的自然景观、美味小吃、人文景观以及贵州厚重的民族风情。
节目每季共分为6期,首播时间为2016年6月26日。第一季《我在贵州等你》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称号。
第二季《我在贵州等你》于2017年8月10日首播,播出时间从第一季的每周日播出调整到每周四晚播出。两季节目每期都设定了一个主题。
第一季每期设计一个终极体验任务,并规划出一条“不走寻常路”的旅行计划。
而第二季节目除了嘉宾阵容的全新改变之外,去掉了第一季的终极任务,每期设定路线,从起点一路体验到终点。
2. 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可行性:节目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共赢
电视旅游节目主要目的是向观众推荐当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自然就成为节目内容与重要元素。从这一角度来看,对文化的传播显然不是旅游节目的初衷与目的,我们不能过度放大电视旅游节目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为及责任,但是其发展过程中显然离不开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呈现。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较多、种类较丰富的省份,别具一格的传统民族美食、民俗民风、民族建筑、民族工艺品、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散发着独特魅力。
在电视旅游节目当中加入少数民族元素,可以让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更加自然轻松的方式被人们所认识、喜爱并接受,进而达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旅游节目中加入少数民族元素可以增加节目亮点和特色,节目通过少数民族元素吸引观众,观众也会由此萌发去当地体验的想法,从而实现旅游节目的目的即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
这样的结果,对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都是一种共赢,所以借助电视旅游节目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是有一定的尝试意义与可行性的。
二、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中传播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特有的少数民族元素,使《我在贵州等你》的节目内容因民族元素的融入而凸显其自身特色,也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进行传播。
《我在贵州等你》在两季12期节目当中,共涉及了贵州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6个少数民族的包括建筑、手工艺、服饰、饮食、语言、歌舞、绘画、节日、风俗9项内容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在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1.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在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①嘉宾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有限,体验与介紹不深入影响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节目所邀请的嘉宾,对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是特别了解,影响关注度。
同时,在介绍贵州民族地区时,相关介绍也不是完整呈现,仅能起到基本旅游指南的作用。这种对民族文化片段化、概念式的介绍、传播,传播的效果不深入也不持久。嘉宾在旅行的过程中,除介绍风景景点外,也很注重旅行中个人的感受,节目需要通过嘉宾的体验传达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精神。
②节目涉及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种类不足,影响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全面性。
纵观两季《我在贵州等你》所传播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建筑方面的介绍是最少的,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在使用他们的语言唱歌之外再也没有过多出现。对民族特色建筑物的介绍也只有在第一季第二期与第二季的第五期节目中出现过,而且时间很短。而在少数民族美食的呈现方面,第一季与第二季都介绍过“布依八大碗”,出现了重复。
③节目所运用的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手段不够丰富缺乏新意。
《我在贵州等你》节目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要通过“解说词”和“游戏设置”的方式来完成。但贵州少数民族种类和民族文化多样,仅仅靠“解说词”和“游戏设置”融合少数民族元素来展示少数民族文化显然不够。节目当中“真人秀”这一要素是节目对自身定位的关键词之一,但是在节目当中“真人秀”这一特色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没有利用好这一要素,对“人”即节目嘉宾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这一点前文也有过相应论述说明。
2.电视旅游节目《我在贵州等你》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
①发挥嘉宾主导作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在邀请方面邀请相对了解本地文化及贵州文化的人物,以及节目录制之前,做好详细的沟通与培训,这样在节目中才可以比较全面地将这一地区的文化历史有目的地展现出来。节目还要注重嘉宾的个性、语言特色,完善和发展各个成员的角色,让嘉宾性格之间形成反差,使人物更加饱满,也能进一步起到带动气氛、感染观众的作用。或者能将观众更自然地带进画面所呈现的环境当中,和嘉宾一起感受贵州浓郁的民族文化,让观众在轻松的气氛中加深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印象,加强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效果。
②增加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与传播深度。
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元素,同样也是《我在贵州等你》节目构成的重中之重。丰富节目内容与节目形式,在每期节目的选择上,避免重复同一民族的文化。但丰富节目内容不等于面面俱到地呈现所有的少数民族,在每季每期有限的时间中,选择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民族特色地区,充分发挥贵州多种少数民族资源的优势,将节目内容与少数民族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凸显独特的贵州民族文化。
在民族文化的深度介绍方面,让“回归本真”成为节目的核心,带给观众从“人”的角度去体验的真实感,缩短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展示出贵州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等内容,让观众在知道这个民族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并引起兴趣自觉想要去了解和感受贵州的民族文化,从内核上真正地起到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
③增强节目内容设置与传播手段的多元与新意。
第一,增加流动嘉宾以及“出彩”的路人元素。每一期加入不固定嘉宾,可以补充观众对固定嘉宾的审美疲劳,也可以通过对流动嘉宾的筛选,找到合适当期主题的嘉宾,或者对当期节目所呈现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们熟知或者有特点、有看点的素人。《我在贵州等你》节目请的嘉宾都是对贵州文化不了解的人,所以很多民族文化除了解说词,就是通过路人介绍。第二季第五期当中,剑河农民画画家邰昌丽就引着三个嘉宾一路欣赏剑河美景,了解剑河苗族文化,体验剑河风俗。但这个素人仅扮演平常导游的角色,身上完全没有出彩点。其实她同时拥有导游、当地画家、少数民族这几个身份,如果能在节目中发挥和展示出自己民族魅力与特色,通过具象立体的“人”来展示民族风情,这一传播效果比画面和声音的呈现更能打动人心、更具代表,让观众记住并影响深刻。
第二,節目主题需突出贵州少数民族元素,增加节目内涵、提升节目品位。《我在贵州等你》每期节目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当期节目内容会根据主题而发展。从节目内容看,虽然节目主题民族元素占主要位置,但在节目中“纯风景”呈现还是占了相当部分。节目主题中含有民族元素,但是却没有将这一最大亮点凸显出来,显然得不偿失。
电视旅游节目不应只把宣传当地风景和娱乐放在主要位置,而忽略了节目内容的内涵,《我在贵州等你》应该有意识地把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人情、历史经典等融入到节目当中,既向观众展示贵州的人文景观,又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其印象,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董鸣. 立意高远化蝶出[N]. 贵州日报,2016-11-04(012).
[2]邹静.《我在贵州等你第二季》全媒体数据分析[J].新闻窗,2017(06):P88-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