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教材听力部分的再设计与教学实践
2019-03-06赵骎
赵骎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正确地练习听力,常常需要对教材的听力部分进行再设计。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呢?通过对听力教学现状的研究,结合日常的教学实际,在此,从听前、听中、听后三个角度,对教材听力部分进行了再设计并开展了教学尝试,以进一步顺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在此,以人教版八年级《Go For It》教材为例加以说明。
一、问题的提出和思考
1.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英语与其他语言并无二致,其重要作用就是交际,要求对话方能相互理解沟通。据调查显示: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交际活动中,“听”占据了“听、说、读、写”语言交际活动的大部分比例,约为45%。“听”的重要性,导致英语教师常常要面对“如何在教学中迅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课题。
2.问题的思考
(1)现状分析:现实教学中的思考
要想领会语言语义,必须具备听力能力和理解能力。听,需对耳朵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加工过程是语境和语言知识互相撞击的复杂过程,是学生不断吸收听力材料并最终成功理解的过程。
听力材料占了《Go For It》的较大篇幅,渗透了大部分必会词汇与句型。通过课后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初中阶段的必会词汇与句型。然而,所有材料中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材料却很少,这使听与说、读、写环节割裂,导致听力活动無法顺利完成。
(2)教材分析:听力材料再设计的可能性
《Go For It》教材很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内容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听力活动丰富多彩。但从八年级开始生词增多、语速加快,语境也更加复杂,而相应的课堂教学却因形式单一、客观练习较多、主观练习很少,忽视了听力材料和听力过程的作用。
针对《Go For It》教材听力部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八年级的教学特点,对听力部分,尤其是听后练习进行整合和再设计就很有必要。
二、理论依据和基本认识
1.理论依据
英语新课程“以学生为本”,要求从三维目标上评价学生。因此,听力部分再设计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学习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碰撞后,内化成新的知识结构。在英语复习课中,学生应利用原有知识,去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从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看,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要想让英语课堂富有趣味,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
2.基本原则
为了能够更好地整合教材,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在对《Go For It》听力活动进行再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阶梯性原则。活动难度应呈阶梯上升式,由易到难,而且要注意难度与深度的层次性。
二是交际性原则。听力内容的选择、练习的设定应以能够完成日常交际为基本原则,选择贴近实际生活、能引起学生共鸣、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是一致性原则。不论是听前、听时还是听后阶段,或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活动,都应围绕本单元的话题和应掌握的词汇、句型进行,并能与本单元前后内容形成呼应,要符合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三、八年级听力部分的再设计
下面以八年级为例,通过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的几个教学片段,讨论《Go For It》八年级听力部分的再设计。
1.听前阶段:根据图片和相关话题,激发兴趣,激活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听”的欲望,使他们“想听”,至关重要。想听就是感兴趣,要让学生感兴趣,就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找准切入点,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与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设计一】本节课听力材料的中心话题是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教师可在课前的“lead-in”环节播放喜剧电影《小鬼当家》片段,引出“vacation”这个主题,并让学生们将Kevin家人的假日计划记录下来。之后,通过PPT展示本班学生的度假照片,引出并教学“visit cousins、 go for a drive、 go camping、help mom and dad”等短语,帮助学生扫清听力障碍,为问答句型的出现做好铺垫。
在播放《小鬼当家》片段时,学生们立刻进入了情景,有的学生还拿笔记录了每个家庭成员的假日计划清单。随着剧情的发展,学生们的心情与剧情共鸣,他们时而屏住呼吸为剧情而纠结,时而哄堂大笑,嘲笑着两个小偷的愚蠢。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奠定了基础。
下一个环节是根据图片猜短语。当学生们看到图中熟悉的面孔时非常兴奋,特别是看到图上有一位同学的动作不明确时,纷纷猜测起来。有的学生猜他在“go camping”,而一位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服气地说他是在“have a picnic”。教师选用与学生自身相关的信息与材料,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听时阶段:重视培养学生听的技巧与良好习惯
设置听力任务时要把握好难度,如果难度过大,就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安或畏惧的情绪;若过于简单,则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采用递进式的训练方法,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设置听力问题时也要把握好难度,培养学生听的技巧与良好习惯。要达到这个目的,设计的听力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适当,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
【设计二】本节课听力材料的中心话题是“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梦想,说出具体的实施措施。课堂上,教师可给学生列几个关键词,如“what”“when”“where”“who”“how”,这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很熟悉的主题、时间、地点、人物与情节。首先,教师可询问学生“What will you be when you grow up”。以学生回答为engineer为例,教师可继续提问以下问题。
(1)When do you think you can become an engineer?
(2)Where do you think you can go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ngineer?
(3)Who do you think can help you to become an engineer?
(4)How are you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在以往的教学中,若问学生怎样实现梦想,他们一般难以回答,这使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不易掌控。通过设计后,教师用多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作答,通畅了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围绕语言目标进行思考、回答。首先让学生回答“What will you be when you grow up”,然后再分别询问,学生就能迅速作答,给出精彩适当的答案。这样的教学,通过爬山式的回答法,较好地巩固了教学目标。
3.听后阶段:听说读写融合,四项技能并进
听后阶段是听力训练的巩固阶段。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授课时要注意多方面的拓展。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出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原则。听力课要根据实际设计活动,既有所侧重,又要全面展开。
听后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将听力材料的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延伸拓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学生设计一个或多个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延伸任务。
【设计三】本节课听力材料的中心话题是“New Year Resolution”,为综合应用课,教师从听、说、读、写方面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进行抽组检查,并及时做出评价、鼓励,以便对前几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其次,组织学生完成课本上与听力材料对应的有关Kim、Lucy、Manuel三人新年愿望的练习。先播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判断对错题后,再让其重听录音,给他们布置难度更高的表格信息整理题。接下来,给学生展示Kim的新年愿望,解释其中的结构和句型,让学生写出Lucy和Manuel的新年愿望。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课后习作,即写自己父母的新年愿望。
教师课后进行了调查与反思。通过同桌对话抽查得知,学生对句型的掌握更加熟练,其回答与第一节课相比更丰富多样。例如,对lose weight, have good grades, get rid of the cold等的表达更日常化,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词组。以往若一次完成两个听力任务,哪怕将录音重播两三遍,学生还是感觉有难度;但若将两个任务分开,仅播放一遍录音,学生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正确率也较高。以往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年愿望,反响不是很好,写的作文也中规中矩的。但这次是让学生写父母的新年愿望,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热情,写得更加生动有趣。之后,教师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了超人、小魔仙、喜羊羊等角色的新年愿望,与全班同学分享,气氛十分热烈。
四、八年级听力再设计后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将《Go For It》八年级听力部分进行再设计就能处理好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这样,“听”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一起思考、感悟。
1.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人
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英语素材,如故事、歌曲、诗文、电影等,把学生容纳进来。
在设计一中,教师在lead-in部分播放了电影《小鬼当家》片段。然而,教师并不是只让学生看电影,而是给学生布置了另一项任务——给电影片段配音。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只提供一份英语材料,让学生参与配音,就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该材料涉及到的知识点。一个学期后,学生还能对自己的配音片段信手拈来,语音语调惟妙惟肖。可见,学生已成功地将语言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语感。
2.创新的课堂,以听力促进表达
设计生活化的任务,让听力材料贴近日常生活。采用听、说结合的方法,将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促进师生互动,形成一节完整的预听、听力、听后讨论课。
在设计二中,教师讲解完重点词汇与句型之后,让学生畅谈各自的理想,只限定句式和关键点,但不限定内容。学生早就在语文课堂上接触过有关理想的话题,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话题。由于有了现实生活的基础,即使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也能有话可说。
学生的答案常常超出教师的预期,反映了现用课本的滞后性、师生理解的差异性。当教师对听力任务进行再设计,挑选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时,学生的兴趣就会立马提高。只要学生充满兴趣,课堂氛围就会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3.严谨的课堂,让教学结构分明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对听力教学进行再设计。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使整个学习过程能够趋于自动化和自主化,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潜力。
在设计三中,教师用以下操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通过师生问答、同桌操练,让学生进入状态;然后,让学生听录音完成听力任务,锻炼其“听”与“读”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课学到的词汇与句型进行“写”的训练。
这样,学生熟悉了教学过程后,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以往没有明确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需要转移至下一环节时,学生总要花一些时间来转移注意力。现在,学生了解了教学过程,对于环节的结束和衔接不需要教师的提醒就会自动“融入”,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4.高效的课堂,使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在实施《Go For It》八年级听力部分再设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班级优秀率和及格率比七年级时分别提高了7.4%和4.9%,超出年级平均分约5分,班级英语优秀率名列集团年级前茅。
五、结语
以上从听前、听时、听后三个阶段,秉承生活化、结构化、参与化的原则进行了英语教材听力部分的再設计,并在班级中进行了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材再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教材的滞后性与缺失。教师要设计出富有吸引力的听前活动、结构有序的听时活动和贴近学生生活并能够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听后活动。
听力三个阶段的设计具有科学性,生活化、结构化、参与化的听力活动能充分发挥出《Go For It》听力材料的优势,能让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英语听力再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让英语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