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十多年皮雕进校园
2019-03-06陆花
陆花
学期开始时,“初心”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航艺术馆和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共同主办,共汇聚了蔡弘灏师生32人的“初心”皮雕作品,向公众呈现了32种“匠心之作”。
本次展览中年龄最小的创作者——12岁的叶度羽带来的作品是“古埃及文明”花瓶,叶度羽说:“2018年初,我开始学习如何运用牛皮材质来做更多我自己喜欢的作品。我喜欢画画,也喜欢历史,埃及文化一直是我喜欢的绘画题材。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时,我看到很多古埃及文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次我把古埃及文化和塑形皮瓶的制作进行了结合。”
皮雕是通过工具在植鞣牛皮上进行的浮雕创作。人们利用旋转刻刀、印花工具经过画图、印图、刻图以及数十种印花工具的组合使用,在皮革上描绘出凹凸立体感的花纹或图案,再经过皮革酒精染料、盐基染料结合在一起的染色、防染和油染等相结合的固色润饰等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完整的皮雕艺术作品。
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艺术馆馆长蔡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手工的艺术创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蔡弘灏师生这个创作团队,看了他们的作品很受感动。皮雕艺术从传统中来,近代以来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些缺失。在国外,像日本等国家皮雕艺术发展迅速。我认为蔡弘灏师生的创作,无论从作品形式还是发展方向上,都有很高的艺术追求。展览主题‘初心也是反映了他们的创作从传统中来,又向未来延伸的这样一条艺术道路的取向。这群皮雕艺术家很多人并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从事皮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时间也不长,但是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皮雕艺术的追求相融合,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当下我们提倡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的作品能够散发出独特的手作之美的力量,相信也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据本次展览的发起人蔡弘灏介绍,皮雕艺术起源于美国西部的马鞍文化,并在美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工具与技法的系统演变,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工艺门类。传到国内只有十几年时间。可以说,皮雕艺术在国内的发展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元素,也为这门古老的工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本次展览并不是旨在表达创作者们的皮雕艺术造诣,而是希望展示这些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创作者对皮雕艺术的不同理解,以及皮雕艺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蔡弘灏认为,“初心”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光辉而坚实的誓言,而是最初内心燃起的那一点热爱。如同两块引火石的碰撞,“砰”地在你心头閃亮的那一线火花,就那么一点点、微弱的、甚至需要双手的呵护才不至于熄灭。也许在你每天的生活中有无数的火花闪过,火焰被点燃的那一瞬其实只是开始,要想让这微小的火焰不会熄灭,就需要你悉心守候,有时你可能不得不暂时离开一下,但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尽快回到她的身边。生命中总有一股纯真的力量,有人用它去装扮平凡的人生,有人用它去修正认识的角度,有人用它去实现最初的理想。
责任编辑: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