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理等级考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的几点思考

2019-03-06陈韵竹

地理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气候区域教学内容

陈韵竹

摘 要:上海市实施高考改革后,地理学科是首门实施等级考的学科,考改的一系列变化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选择与整合高二等级考教学内容,从调整教学顺序,整合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区分内容要求;开展案例教学,补充区域内容;热点结合考点,丰富教学内容;精编校本练习,转化教学内容五方面进行思考探究,以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上海高考改革;地理等级考;教学内容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作为首批试点省区,提出了高考“3+3”新方案。地理学科作为首门试点等级考的“+3”学科,已有三届学生经历了地理等级考。

等级考内容以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区域地理,涵盖了上海地理等级考指导性文本《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全部的19个主题单元内容。等级考强调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能力与方法的学习,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考试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学改革,意在引导课堂教学回归学科教育内涵。因此,本文着眼于等级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思考探究。

一、调整教学顺序,整合教学内容

高二等级考的教学内容包括高一基础型课程和高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由于等级考降低考试难度系数,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因此,在高二的等级考教学中,基础型课程内容是“地基”,绝不能因为高一已经学过而有所放松。但高一学习时,是以合格考要求为目标,重在“识记”“理解”层面,而等级考命题重在“应用”“综合”层面。因此,在等级考教学阶段高一内容的复习应以能力为导向,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拓展型课程内容与基础型课程内容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拓展型课程可以认为是造在“地基”上的“高楼”。与其“高楼”建完了再来补“地基”的不足,不如打好“地基”再建“高楼”。因此,拓展型课程的新课学习一定是在基础型课程复习扎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一来教师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把所有的“地基”都先打好,再建“高楼”,第二种是打一部分“地基”就先建起这部分的“高楼”。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趁热打铁的第二种方案更为合理且高效。据此,基于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知识体系联系,调整高二总体教学顺序如下。

上半部分为原有教材顺序,下半部分为调整后的顺序。调整后,首先复习基础型课程第一册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拓展部分“地域分异规律”。接下来学习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的篇章“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而后过渡到人文地理部分,复习基础型课程第二册。最后综合所有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以案例形式实践“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这种统整高二等级考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基础型课程复习与拓展型课程新授的教学安排,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

在部分单元内容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调整教学顺序,整合教学内容。例如,高一第一册第二篇专题5“板块运动”中包含“地震与火山”的内容,与高二拓展教材第二篇“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内容高度重合,不妨将“地震与火山”内容的复习作为地质灾害的新课导入。借助对该内容的回顾,一方面学生能够快速回忆起自然灾害的学习要点,为后续泥石流等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二、细化教学目标,区分内容要求

高一合格考和高二等级考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要求不同。因此,同样针对高一基础型课程内容,两个年级的处理就需要体现出差异性,而想要准确把握这种差异,应从细化教学目标入手。《基本要求》是教师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明确其中的具体内容与水平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细化和区分合格考与等级考的教学目标,最后在具体设计教学过程,方能更好的体现出两种学习水平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差异,提高教学效率。下面以“世界气候类型”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例,说明合格考与等级考教学目标的差异。

依据《基本要求》,制定“世界气候类型”课堂教学目标,在《基本要求》中涉及这一内容的要求包括:“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运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图表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某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合格考教学目标:结合空白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根据某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准确描述气温、降水特征,并掌握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能从纬度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某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等级考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要求提高)根据有纬度信息与海陆位置信息的局地地图,说出该地气候类型的名称; (读图能力要求提高)根据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图表资料,准确描述气温、降水特征,并掌握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提高)能从纬度、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角度,综合分析某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三、开展案例教学,补充区域内容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等级考的重要考查目标。例如,等级考的综合题往往是以某区域为背景进行考查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水平。但是在等级考的教学内容中,并没有对区域地理内容的明确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区域认知的要求转化在日常的教学中。

切入点1: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不同区域为背景进行案例教學,尽可能实现案例背景覆盖各大洲重要区域。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选取某地的灾害实例进行教学,从而渗透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案例:四川省绵竹市的清平乡是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小山乡。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清平乡周边山体疏松,产生大量松散堆积物。时隔两年后的夏夜,清平乡暴雨如注,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对清平乡爆发泥石流的分析,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并了解泥石流的危害。

教学资源:灾区附近地形图、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图、灾区遥感影像。

切入点2:在试题训练中,要丰富选题的区域背景,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形式,补充区域知识。

简而言之,通过“案例教学”或“精选试题”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

四、结合社会热点,丰富教学内容

在等级考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答题能力。而如果只是一味让学生做题,训练其答题技巧,教学显得过于乏味,效率也难以保证。这时,教师不妨通过收集一些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来丰富教学内容。围绕热点问题的教学好处有二;一是学生过去从未接触这一信息,将热点与考点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二是真实情境下的设问,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

因此,教师可以对地理热点问题善加利用,以热点为核心,串联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复习。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根据热点内容,查找相关信息,分析涉及的考点,尝试命制试题,并编写参考答案。学生在主动搜集、思考信息的过程中,能更全面地认识某一地理问题或地理区域,有助于提升其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水平。下面是以雄安新区的建立这一地理热点问题为例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学案例:雄安新区建立的消息公布后,让学生搜集雄安新区的相关信息,思考该热点能够与哪些考点相结合,并围绕考点命制相应的题目,编写相应的参考答案。汇总学生上交的题目考点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化进程及城市问题、城市群,产业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等。教师筛选出学生命题、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题目表意不清、知识迁移错误、答题角度不够全面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评,最后把其中的优秀命题整理成小练习,作为当日作业。

五、精编校本练习,转化教学内容

作业反馈是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方面,而评价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作业设计的质量。好的作业设计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学为己用。因此,通过精编的校本训练,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学内容。

笔者以为,精编校本练习在于“精”、“全”两字。“精”,一是在于题目的设计要符合《基本要求》中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可过易或过难;二是在于題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三是在于题目的问题设计要精,尤其是设问要准确,要能够向老高考、等级考命题的问题设计靠齐;四是在于题量要精,不可使学生的负担过重,通常高一的校本练习控制在每节课后20分钟内,高二的校本练习控制在每节课后30分钟内。“全”,体现在题目的知识点覆盖面要全,问题类型要全。“精而全”的校本练习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下面以一道校本练习中的题目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例题:阅读甘肃省简图,回答问题。(20分)

材料:甘肃省自然景观多样,甘肃省西部边境祁连山脉平均海拔在4 000~5 000 m之间。

(1)造成A、B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4分)

(2)从B到C到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翻越祁连山脉能够观察到丰富的垂直带谱变化,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命题分析:第(1)题符合学科基本要求:该题考查内容对应学科基本要求中 “理解三大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划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两条要求。学生结合图中的等值线进行自然景观判读,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类型,并进行原因解释,符合理解层面要求,难度适宜。第(2)题,考查典型区域:本题布置在三大自然区划学习之后,课堂中进行我国总体的自然区划学习;课后作业进行局地分析,要求略微提升,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区域认知能力。同时,甘肃省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变化显著,一道题考查了我国主要的自然景观类型以及三大地带性规律,题量小而知识覆盖广。第(3)题,题目设问参照上海2011年高考和2016年等级考中地域分异规律题目的问题设计,表述准确。

猜你喜欢

气候区域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区域发展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