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本学术刊物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19-03-06徐伟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边界校本德育

徐伟

校级学术刊物的质量可以折射出学校的学术品质,体现出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发展的水平。作为组织行为的校刊,旨在呈现教师的研究成果,鼓励广大教师开展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然而,很多学校在创办校内学术刊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稿源不足、稿件质量不高等。如此种种,导致有些学校的校本学术刊物不得不停刊。

那么,如何让校本学术刊物散发出学术魅力,受到教师的欢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助力?在此,以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的校内刊物——《德育视角》的运作为例,分享办刊经验及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一、打开内容边界,从教师的专业舒适区起步

学校的学术刊物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但起点的设定应符合本校实际与教师的学术实情。5年前,笔者所在的德育部门根据德育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需要,创办了《德育视角》(月刊),旨在营造德育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该刊每期拟刊登10~12篇文章,总计3万字左右。为保证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展示教师的成果和经验,德育部门决定打破一般杂志对于内容的标准设定,从教师的专业舒适区入手,即从教师的现有能力和现有经验的积累起步,采用三种方式组稿。第一种是“换汤不换药”,即挑选质量较高的教育总结,稍作修改后,作为教育经验加以分享。第二种是“无主题漫游”,即不设限主题,教师甚至可以把教育随笔发到编辑部,择优入编。第三种是“依样画葫芦”,即编辑有时会根据教师的意愿拟定一个写作方向,并给出一个基本的内容框架,教师只需填入相关内容即可。

《德育视角》曾经历了一学期内容不确定、质量不太高的时期,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低门槛,才使教师觉得在舒适区内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智慧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德育视角》便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走入了教师的视线,被大家所接受。

二、打开管理边界,从教师的专业生长点增能

要提升《德育视角》的学术品质,必须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德育部门打开管理边界,不窠臼于组稿、审稿、编辑与刊印,发挥管理者的学术研究专长,从教师研究的旁观者成为研究的组织者、合作者,聚焦教师的专业生长点,为教师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的转变增能。

德育部门面向全员,组织教师开展了反思性教育实践。一是指导教师从单纯的经验总结转向对关键问题的深度研究。沿着“寻找关键问题—重辨教育事实—梳理实践智慧—提炼与写作—再实践”的路径,通过“专题恳谈会”指导教师梳理、反思、再实践。比如,聚焦对话教育,开展“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反思性实践,形成了“批评教育常识”校本课程,集体撰写了《学生发展视野下的批评教育》理论著作(由华东师大教育出版社出版)。二是指导教师重新审视教育职业。通过举办“教育论坛”,指导教师坚持学生发展的立场,从认知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学习科学的角度,从“现实视点到实践视点的交叉点上”反观自己的教育实践,重新思考学生发展指导策略,优化教育管理的基本路径。比如,聚焦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开展“做学生成长的导师”教育论坛。三是引导教师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比如,聚焦学生的长远发展,形成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撰写了《高中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校本教材。

德育部门面向教师个体,采用“临床诊断式”的指导模式,通过“教师陈情—同伴交流—专家支招—教师实践—反思提炼”五個环节与教师一起直面教育管理中的疑难问题,给予教师技术性支持,帮助教师化解教育烦恼,获得专业成长。比如,某教师遇到班级凝聚力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难题时,向德育部门提交了班级管理陈情书。德育部门立刻组织校内资深教师组成专家团,召开讨论会,给出了解决对策。后来,这个教师把这次经历写成了一个叙事案例刊登在《德育视角》上。

借助《德育视角》,教师们参与了众多同侪学术研究,不断反思并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以科研促成长,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德育视角》也因此得到更多支持,质量不断提高,还汇集编撰了德育案例集《分寸之间的教育情怀》,得到了教师们的喜爱。

三、打开组织边界,从教师的专业爆发点深耕

几年下来,教师从日常工作的简单梳理与呈现起步,发展到对关键问题的思考与提炼、实践与研究,路径更加清晰,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德育视角》质量日渐提高。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刊物品质,实现质的突破,德育部门尝试打破组织边界,引入新鲜血液,寻找教师专业的爆发点,开展教育创新实验,打造品牌项目,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例如,“媒介素养教育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同时也点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于是,德育部门与其他部门联手组建了项目组,吸纳了12位年轻教师为核心成员,由一位青年教师直接负责该项目的运作。成员们从项目设计起步,先后开展了课程研发与推介、课程实施与展示活动,同步研制校本教材,最后形成理论性的教育实验成果。

项目开发之初,课程目标怎样定位,课程框架怎样设计,教学如何开展,建立何种机制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持续地进行,成为大家着力研究的重点问题。项目组教师们通过自主学习、同侪研修,开设了33门子课程,研发了“短课程+微讲座+长作业”的课程运作模式;同时,充分调动营销意识,在课程名称、课堂形式、考核方式上下功夫,把自己的课推介出去。随后,教师们不断深耕实验项目,先后研制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中学生媒介素养指数》,内部刊印了教学成果《少有人走的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为后来的专著《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观察与学校建构》(2017年已出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素材。项目点燃了教师们的教育热情,造就了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学科跨界教师。《德育视角》也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只做德育科研的刊物晋升为呈现更广泛教育教学的校内核心纸媒——《新华高》。

虽然一个校内刊物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但如果用创新的思路,缔造一种基于经验又超越经验的办刊范式,就会实现无限的可能。打开内容边界,让刊物牢牢站稳脚跟;打开管理边界,让学术思想支撑起教师的研究效能感;打开组织边界,让更多教师成为刊物的拥护者。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校内学术刊物也能成就一批具有研究兴趣、学术高度的教师,也能引发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教育变革,并促进形成学术研究与教师发展相互支撑的崭新机制。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边界校本德育
守住你的边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有边界和无边界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蚁边界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