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等级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
2019-03-06柳英华黎挺
柳英华 黎挺
摘 要:上海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提升地理等级考复习的有效性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地理等级考复习阶段困惑的分析,提出地理等级考复习的基本策略,包括基于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复习、基于学习问题的复习、基于区域综合的复习、基于思维培育的复习,形成地理等级考的复习阶梯等。通过倡导自主学习、精选典型练习、采用多样化答疑等方法提升地理等级考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等级考;复习;有效性
一、上海地理等级考概况
2014年上海颁布了新的高考方案,采用“3+3”模式,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加选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中任意三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时,分为A+、A、B+、B、B-、C+、C、C-、D+、D、E共五等11级,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1]。
地理等级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考试内容的比例为:“自然地理”部分约占50%,“人文地理”部分约占50%。
试卷由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选择题20题,共计40分;综合题为三大题,共计60分。
地理等级考考生人数较先前地理高考考生人数明显增加。例如,2017年参加地理等级考的学生约占全部考生的70%,有些学校甚至达到90%以上。
二、地理等级考复习的困惑
1.面对学情差异如何因人施教
目前选考地理的学生比较多,但选考动机差异很大。根据某校统计,因为喜欢地理而选择的学生不到四分之一。其背后隐藏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巨大。面对一个班级中地理学习层次的差异,地理教师如何因人施教?在面对大规模整班化教学同时,顾及不同的学生,值得思考。
2.高一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复习
高一教学内容是高二学习的基础,也充分融合在等级考的命题中。而且在合格考阶段进行了全面复习。另外,高一内容是高二学习原基础。因此进入高二后,是放在高二教学内容前复习,还是教学内容结束后总复习?简单机械重复,学生不要听;不面面俱到,又担心学生有知识点漏洞。该如何复习高一内容,值得思考。
3.区域地理如何处理不“鸡肋”
区域地理是高二拓展部分学习的基础,而且等级考的综合题部分,对区域认知有一定要求。但是区域地理教学是在初中六、七年级开展的,间隔时间长,知识遗忘率高。而高一以系统地理学习为主,对区域地理部分的要求较低。因此区域地理讲什么、讲多深、花多少课时,成为教学面对的难题。
4.复习作业布置多与少两难
高二学生学习科目多、负担重。地理作业布置略多,容易出现敷衍、质量低、甚至抄写的现象;作业布置少了,在其他科目的挤压下,学生容易出现选择性忽略,难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因此,在复习阶段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作业,作业量控制在多少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三、地理等级考复习的策略
1.基于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复习
近年的地理等级考试卷均以《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认真学习《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把握考试的内容、重点,理解不同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是进行等级考复习的前提。复习阶段以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剔除庞杂无关的知识,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减少复习的盲目性,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例如,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复习中,围绕《教学基本要求》中相关的学习要点(表1),差异化落实知识点:“识记”部分通过填空、绘图等方式;“理解”部分主要通过表格、流程图等形式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应用”部分通过经典例题进行分析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基于地理学习问题的复习
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简单地重复知识很难激发学习的动力。因此,复习阶段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漏洞与存在问题进行复习,可以取得较佳的复习效果。
在每个篇章复习前,对《教学基本要求》中理解与应用层级的学习要求进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分解,编写“知识技能自查表”,如“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分解为表2。学生对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判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性地设计复习内容。
3.基于区域综合的复习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2]。区域综合的复习强调将高一系统地理的知识有机融入具体的区域背景中。分析某区域内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符合目前等级考的导向。
例如,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学生需要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人口、城市、产业、文化等内容,落实到长江三角洲。同时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探寻该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提升区域认知水平。
4.基于思维培育的复习
上海地理等级考试题学习水平层次中以应用、综合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阶段要聚焦于地理思维的培育,减少死记硬背的“定论”,提升学生地理分析的活力。教学中通过原创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空间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对2016年上海地理高考题“渭河”的考题改编,设问:“河水清浊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列出影响河流清浊的因素,判断渭河和泾河哪一条浑浊并说明理由。”该题要求学生综合周边自然条件,如地形、降水、植被和土壤等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重视判断理由与分析过程的表述,要求理清各要素对水文环境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5.构建地理等级考复习的阶梯
整个复习阶段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复习内容,梳理知识框架。识记理解部分注重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应用技能部分通过细化指标,由学生自我评估,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经典例题的训练,强化地理思维的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形成地理等级考的复习阶梯。整个复习过程由浅入深,各环节可操作性和可测性较强,有助于逐步达成等级考要求。
四、提升地理等级考复习有效性的方法
1.挖掘学生的自主性
在等级考复习阶段,要防止学生学习的疲态,就要通过策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自主学习,分享、交流与相互质疑,提升复习的实效。
方式一:利用新闻素材编写地理试题。让学生课后搜集新闻编写地理试题,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介绍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请同学们答题,或者让同学评议,修改试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促进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凸显地理生活化的特点。当然,还能促进师生对考试命题特点的关注。
方式二:自主复习、梳理知识点。在系统复习阶段,要求学生对专题或者章节的知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构建,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层级结构与相互關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选择优秀的作业展示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
方式三:试卷自批自查,质疑反思。试题训练如果采用批改和讲评的方式,在复习阶段会大量耗时耗力,不利于复习效益且操作性不强。可以采用下发答案,学生互批或自批,订正与反思,进行质疑与交流,复习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效率高,而且学生能聚焦到自己回答与标准答案的差异,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省与提升。而面对不善于质疑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针对试题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反思。
2.精选练习,杜绝机械化操作
地理等级考复习阶段,教师多会选择各区县近年来的一模卷、二模卷以及其他教辅材料作为适应性训练的重要素材。题海战术可能对于学生获取较高等级有一定“熟化”效果,但过度依赖机械化训练,也会起反作用。陷入题海而缺乏总结反思,考试时学生面对新情境无法完成知识与方法的有效迁移,无法调用元认识进行解题,这是不少学生最终成绩不能如愿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跳出“题海”,通过优选练习,错误分析,实现举一反三。重视对真题的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试题的素材选取、设问及回答的要求。平时训练时,教师应该对试题进行分类,对试题的质量进行甄别。从试题考查的区域、知识点、设问类型等角度,对同类问题进行归并,形成题库,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训练即可。
3.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应对学生质疑
在等级考复习的后期,进入查漏补缺的阶段。该阶段,学生的问题会显得比较分散,因此如果及时有效给予学生答疑解惑,有利于提升学生最终复习成效。除了采取传统的面对面答疑的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实现个体化辅导答疑的目标。
例如,采取小组化学习方式。通过不同层次的组员合作学习,以优异学生带动薄弱学生的发展,这样同时促进了薄弱学生和优异学生的进步。教师还可以将易错试题、重点难点解析等内容,借助微视频、网上测试平台等载体进行发布,分解教师的答疑强度和同一问题反复答疑的困境。
4.落实“审题、析题、表达”三大答题关键环节
学生面对答题错误,往往归咎为“看错”“不仔细”等原因,其根本还是由“审题、析题、表达”三大环节问题导致。首先,审题不清晰。例如,问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回答的是非洲气候的特点;再如在示意图中找出当地纬度地带性的判断依据,学生写的则是纬度地带性的成因。其次,析题不准确。学生经常游离于试题的文字材料、图像信息以外,凭着对知识的记忆来进行答题,也会造成回答的谬误。例如,学生忽视板块边界的图例,而错误判断了板块运动的特征。表达规范是高质量答题的“最后一里路”。最后,表达不清晰。文字缺乏条理,信息堆砌,因果逻辑混乱,书写不规范性。例如,书写“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误写“从海洋到陆地的地带性”,这是表达不严谨造成的。要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尤其是提升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提升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要从知识原理、规律和概念的角度,来分析设问的目的,有序组织语言,防止逻辑混乱。
参考文献:
[1]刘娟,黎云祥,范曾丽.浙江、上海高考改革方案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