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路径

2019-03-06毛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课程标准途径

毛菲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真正使学生做到做人与作文相统一。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课程标准;初中作文教学;途径

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病,例如缺少系统的教学要求、作文训练目的不够明确;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教师的训练手段陈旧、单调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树立改革的新理念,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别具一格、富有创造力的文章。

读的目的是从语言文字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写的目标是用语言文字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教学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冲破课本的约束和限制,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丰富写作材料,通过文本、网络的阅读资源寻找写作的依据。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课文中包含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学会写作的思维方法,从阅读中悟出写作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透彻地领悟到写作亮点,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便利。语文教师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课内和课外的写作资源相整合,学生才能厚积薄发。

一、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

语文课本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的需要所编写,供师生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材料。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生动优美的文章,在文章的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结构安排、修辞手法等各方面为学生进行写作学习树立了典范。任何一篇课文,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如能多从课文本身的写作特点进行深度挖掘,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逐渐提高写作水平。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并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结构重组、删减情节、加工修改、从模仿开始不断创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行的课本,对教材进行整合研究,挖掘出文本中的写作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利用课文内容,使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首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扩写文章的结尾部分。放学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心情有何变化?指导学生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文章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

其次,让学生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用韩麦尔老师的视角看待当时这最后一节课来写作,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从这个角度改写,学生对于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会有更深的体会,对于写作中人称变化对文章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也会有新的认识。

再次,让学生缩写课文。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对课文的结构已有一定了解,进行缩写训练对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突出人物、体会文章的主旨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会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作文是生活的艺术,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过于肤浅,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深刻思考,因此,观察积累能力是寫作的基础。学生观察积累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

一是直接观察,即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实践,亲身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好景物,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人生体验,写真人真事,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现在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对事物的观察还不够深刻,语文教师就必须引导他们细腻地思考、体味,教会他们感受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作文的内容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和加工,作文的真正源泉是现实生活。语文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观察出与众不同的亮点,看到别人看不到或忽略的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思考事物之间的关联。在爬山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激发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找到素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作文中,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参观、访问、讲座、游览活动、问卷调查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作品当作范文张贴在教室宣传栏中展示,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又能让其他学生观摩,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再把写作文当作任务来完成,也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

二是间接观察。新课标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具有大量表达自然美、社会美、人文美的名篇佳作,也有许多古今贤者的至理名言。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将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还可以把阅读报纸、杂志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为以后的写作做准备。

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够正确表达出来。用心观察生活,写作的素材将会无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节日风俗不同,如果在课文教学后能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家乡习俗切入相同的主题,学生的感受一定有所不同。以课文《竹影》为例,几个小伙伴在月下看竹影、画竹影的经历,许多学生都有相同的生活体验,但作者的细心观察把竹影描写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许多学生写作时就犯难,“茶壶煮饺子现象”不占少数,平时搜集的大量素材真正派上用场的时候绞尽脑汁也无法想出新意,作文中的题材依然老旧。只有通过观察积累,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有素材可写,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总之,将生活与写作相联系,把教材和生活相结合,在写作教学中整合教材,才会让学生的写作如活水般源源不断。

三、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身感受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程少堂曾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现在的教育依旧摆脱不了应试的模式,这也使得学生整天埋头苦读,无心观察生活。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使得网络等各种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眼球,应接不暇的各种培训班和眼花缭乱的游戏、动漫等填满他们的课余生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名篇佳作,至少可以填补学生零阅读现象的空白。语文教师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体验广阔的天地,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大量阐释亲情的文章,如《散步》《秋天的怀念》《荷叶母亲》等,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又如在《羚羊木雕》中学生可以切实地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中学时代是一个人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直接影响认知能力的提高。教材中有一部分阐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表达敬畏生命、呼唤热爱生命的文章,如《蝉》《贝壳》《音乐巨人贝多芬》《紫藤萝瀑布》等,作者经历生活中的重创,遭受命运的打击,依然能够坚定信念,坚持理想,勇敢地向命运挑战,乐观地面对苦难,积极地热爱生活。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智慧结晶,引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欣赏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将作者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体验相融合,从而使学生改正写作时无病呻吟的弊病。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在确定了写作对象后就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除了直接抒情之外,对于间接抒情的灵活运用较少。课文中许多作者采取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土地的誓言》中作者描摹了许多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之情。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选取恰当的抒情方式,描述某种情感,这种学写结合的片段作文训练,可以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改革的新理念,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大胆地进行探索,使学生能够写出别具一格、富有创造力的文章,让初中作文教学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4]余应源.语文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5]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毕义生.创造性教学能力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9]王富仁,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0]张中原,徐林祥.语文与课程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1]葛洪波.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1,(4).

[12]程少堂.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2001,(17).

[13]张士全.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01,(20).

[14]郗晓波.对新课标写作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6).

[15]潘涌.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4,(9).

[16]甘其勋.理解开发创新——语文7~9年级使用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Z2).

[17]姜兴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初探[J].语文教研,2004,(18).

[18]谢一彰,邓清华.初中语文新教材五模块——兼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2).

[19]劉成法.语文学刊[J].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2006,(7).

[20]桑建中.语文教学通讯[J].山西师范大学山西教委主办,2006,(Z2).

[21]李建芬.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原因浅析[J].现代语文,2008,(3).

[22]张武安.初中语文写作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8,(39).

[23]陈新如.新课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探[J].新课程学习,2009,(10).

[24]陈克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考试教研,2011,(3).

[25]董海鹏.浅谈博客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及其运用[J].阅读与鉴赏,2011,(11).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教学课程标准途径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