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趟子的光芒

2019-03-06白荣敏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赵尚志北安抗联

白荣敏

冰趟子在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地图上搜索冰趟子林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只“雄鸡”的眼睛部位。那一天,从黑龙江省北安市区出发开赴林场,车子如被丢进了大海,在深不见底、无边无际的绿色汪洋里穿行。

冰趟子是一个地名,两边山坡,峡沟里有常年流淌的山泉,冬天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在山路北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冰甸子,当地人称之为“冰趟子”。如果不是因为一次被载入革命史的战役,冰趟子也只是一个平常的冰趟子。1937年3月初,漫山冰雪覆地,冰趟子闪耀着凛冽的光芒。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部西征到达这里,日伪军闻讯进山“讨伐”,抗日联军依靠冰趟子的有利地势设伏,在这里布置一个“口袋阵”,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歼敌三百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和给养。“冰趟子战斗是抗联斗争史上敌众我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这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战军民的士气。”在正式进入冰趟子战役遗址参观前,林场副场长以标准的东北口音给我们介绍当时的战斗情况。他额头的汗水被阳光逼出,珍珠一般顺着古铜色的脸庞滚向臂膀和身躯,一会儿工夫,湿透整件白色衬衣。可以看出,他熟悉战斗情况,对东北抗联和当时的斗争形势做过专门研究,内心里对这次胜利充满自豪,我能感觉到他对当年的光辉岁月心怀敬意。

正是夏季,头顶艳阳高照,满眼的草木葱茏,很难体会当时冰天雪地的情景。我们穿行在冰趟子所在的密林中,白桦树、黑桦树,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均高大挺拔,也许它们亲历了81年前的那场战斗。人和树的成长是否一样要经受非同寻常的考验才能够健硕和强大?革命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除了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的实用效果,时至今日,它依然还是我们的精神之“钙”,否则,我们这么多人一路跋涉、舟车劳顿地来到这里就显得毫无意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面临生死抉择,民族危亡关头,活跃在东北的各路抗日队伍联合起来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副场长说,抗联的敌人是日本鬼子,其实还有一个“敌人”就是这里恶劣乃至残酷的环境。这里的森林纬度高、温度低,极为考验人们的生存能力。尤其在冬天的夜里,天寒地冻,而抗联战士缺衣少食,还不能生火。战士们露宿山林荒野,顶风冒雨,爬冰卧雪。他们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行走,或坐卧于深雪之中,冷彻筋骨,时常因穿不上冬装而被冻得指断肤裂。夏季也照样艰苦,在人烟罕至的丛林沼泽之中穿行,栖居在潮湿的土地上,忍受雨淋日晒,蚊虫咬噬。是的,说起蚊虫,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参观,我们已经领教了它们的厉害。每个人都手拿树枝,不断地拍打身体,即便如此,大家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蚊子叮咬后肿起的包。此前一天我们参观大沾河湿地保护区,本来安排住在景区,最终由于森林里蚊子的肆虐而改变计划。一大堆“新鲜血液”主动送达这荒郊野外,必定引发蚊子们的饕餮狂欢,年轻人尤其是细皮嫩肉的成为它们的主要攻击对象。

写到这儿我联想到了前不久的“娘炮”事件。蚊子喜爱细皮嫩肉只不过是出于本性的需求,而人類审美的扭曲是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影响下的病态审美,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倡导的结果。其实,真正令人担忧的是骨子里的“娘”,精神的矮子和缺钙的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悲哀,当年国家有难,民族危机,战争爆发,必定需要有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善于打仗的豪壮之士来捍卫这片土地,来保家卫国。回望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子弟,涂脂抹粉,搔首弄姿;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莺歌燕舞,暖风熏面,其本质均是由于精神严重缺钙,最后的下场可想而知。我们高兴地看到,东北抗联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部队,那些可敬的纯爷们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和日本鬼子做着长达14年的交锋,一共歼敌17万。是什么让他们在处境如此之惨、生活如此之苦、战斗如此之残酷的境遇下坚持战斗!密林里凉风习习,风吹树叶儿沙沙有声,它们似乎已经告诉我准确的答案。

冰趟子的入口有一尊高大的人物铜像,他就是冰趟子战斗指挥者赵尚志将军。在东北地区,赵尚志是妇孺皆知的抗日英雄,他1925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一直在和日本鬼子作斗争。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牺牲在东北最冷的季节。赵将军铜像立在一个两级花岗岩平台之上,红铜的质地被盛夏的阳光照耀得熠熠生辉,弥漫着一圈光芒。赵将军中等身材,腿扎绑带,身着大衣,胸前挂着一副望远镜,帽檐下的眉骨轮廓粗大,眼神忧郁,神情凝重。也许是冰趟子战斗的胜利只能给他带来暂时的喜悦,面对辽阔的被日寇践踏的黑土地和不知还要坚持多久的战斗,他需要更深的深谋远虑和更远的运筹帷幄。他牺牲之后,这具并不十分魁梧的身躯被丢进了松花江的冰窟窿;而这颗头颅却被砍下,被需要邀功领赏的日本人带到长春,下落不明,六十几年后才得到安葬。安葬之时,央视《焦点访谈》说:“这是一颗高傲的头颅,一颗不屈的头颅。”

令人欣慰的是,赵尚志和抗联精神在北安,在林场,在整个东北依然被推崇被敬重。2009年,赵尚志被认定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便如今,有人感叹“烈士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人们追慕浮华和虚荣,对无聊之事投入过多的关注和热情,可是我发现,在这喧嚣之外、宁静之中,在这英雄流血之地,在熠熠生辉的赵将军铜像身上,在林场副场长饱含深情的解说话语之中,在我们行走冰趟子细心的脚步声中,我感觉到了人类正义、民族气节、男儿血性,忠贞、勇敢、坚忍、正直、善良才是人世间应该有的本来面目,它们如这小兴安岭的白桦树、黑桦树,即便天寒地冻,但如果有一点点阳光,就会笔直地向上生长。冰趟子上的激烈战斗,密林里的惨烈牺牲,黑土地上的血雨腥风,均已隐到时光的深处,渗在了大森林发达的根系中,但由此遗留下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物质,只要给一点阳光就会灿烂的希望的种子。

行走冰趟子,是参加黑龙江省北安市“从延安到北安”全国作家采风活动的一个点,北安市,作为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便是东北抗日联军游击区,解放战争时期是北满根据地五大中心之一,素有“北国枪城”“塞北延安”之称。1945年11月15日,受党中央派遣,延安干部团195人来到北安,他们历时72天,穿越8个省市,行程8000里,创建了老黑龙江根据地,率先成立了省委、省政府,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成为东北地区的“红色之都”。红色之都继承红色基因,把采风活动的主题命名为“从延安到北安”,就是告诉我们,如今的北安市,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走好新时期的发展之路。

主办方还给每位作家安排采访任务,对象主要是北安市的先进人物,有继承英雄母亲优秀品质、几十年如一日帮助他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抗日英烈之子,有为医治病人呕心沥血的“白求恩式好医生”,有近20年无偿照顾五保户的屯长……我的任务是采访北安市雷锋车队。接受采访的是车队核心人物李丹,他和曾经患病的丈夫姜涛在百般艰难之中,于2013年发起成立了一个“雷锋小组”,后壮大为有百余人参与而大部分成员为的哥的姐的“雷锋车队”,从事开展关爱老人、助学助困、美化家园、文明出行等各种红色志愿服务活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继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影响身边市民,擦亮城市名片,成为北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最令人感佩的是,他们并不都是手中有权和兜里有钱之人,他们都是北安市的普通老百姓,平常风里来雨里去,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挣得一点血汗钱,除了养家糊口,都拿来做公益了。“我们是一群倡导公益的人,各自都有各自的不易,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因为我们是北安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 说着说着,李丹开始哽咽,继而,晶莹的泪花在闪烁……

这闪烁的泪花,使我想到了冰趟子里冰雪的光芒和赵尚志将军铜像上熠熠的光芒,也是我感受到的北安的光芒!

猜你喜欢

赵尚志北安抗联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抗联英雄赵尚志
朝阳市赵尚志纪念馆
北国雄狮未竞志
抗日英雄赵尚志为何两次被开除党籍
试论北安防护林造林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