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剧创作迎来“春天”(关注两会)
2019-03-06
“在充斥流量的今天,从没想过自己要红,因为红与不红不是人生的追求。”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力3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道。陈力的《血战湘江》《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爱在廊桥》《海棠依旧》《古田军号》等作品在国内广受称赞。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不仅数量增多,质量也提升不少,陈力告诉笔者,现在一直坚守在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文艺工作者,迎来期盼已久的“春天”。陈力说,想要作品接地气、入民心,就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陈力一直保持与老区人民的互动。她说,老区人民的爱很质朴,也很深刻,让她的内心总是流淌着感动。“我喜欢和他们唠家常,温暖彼此,逢年过节经常会接到他们的电话或视频,问我什么时候回来,说‘我们想你了。他们不是说‘过来,也不是‘来,而是‘回来,就像回家一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只要有这些可爱的人在,有这最质朴的情感和温暖在,我就不会感到内心孤独,就不会感到艺术枯竭”。
在陈力看来,是否有细节表达,是衡量一部影视作品质量高低良莠的重要标准之一。深入生活越久,提炼的越是精华。如表现一个人的伟大,不是光喊口号就伟大,而是要用事实说话,用细节刻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现在有很多电影单纯追求高票房,很多年轻人也愿意看,看得很过瘾,但看过之后留下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我总想着为这个时代留点什么。获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我就会骄傲,不是自满的骄傲,而是骄傲于在新时代没有后退,与之同行。”
陈力坦言,影视作品除了讲究细节,还要讲求艺术性才会好看。好看意味着什么?就是要把所有的生活阅历、所有的智慧能力都集中在作品表达上。深入生活越久,提炼出来的越是精华,这是她拍摄主旋律作品的一大收获。如果用心,走进人物的内心其实很简单。在电视剧《海棠依旧》播出时,很多青年人是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让她内心顿感温暖。“我看到了希望,那种要为这个时代留住些什么、在这个时代又要为后代留下些什么的希望。”▲
(米广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