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近亲婚配探究*
2019-03-06袁成
袁 成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虽然有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1]78的认识,但非同姓的近亲婚配是很常见的,如汉惠帝与其皇后张嫣,还有金屋藏娇故事里的汉武帝和陈阿娇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在辽朝皇族与后族中这种近亲婚配更为常见和复杂,纵观辽朝历代皇帝,大部分都有受到近亲婚配的影响。
目前史学界多将近亲婚配放到婚俗领域进行研究和探讨,如程妮娜《契丹婚制婚俗探析》中,剖析婚姻制度与习俗,提出契丹族存有两分组织外婚的形式,并指出其中典型的即是表亲联姻,不论辈分的婚俗[2]234。夏宇旭与赵玮彬的《辽金契丹女真婚制婚俗之比较》一文,阐述了辽金皇族与后族严格受世婚制的限制,辽金两朝上层出现了不计辈分,姑舅表亲联姻的婚姻现象[3]76。齐伟《辽代汉人墓志中体现的契丹婚俗特征》一文中,在介绍契丹婚俗中,对甥舅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4]612。可见,学术界鲜有从生物学角度探讨辽朝近亲婚配的历史影响。
一、近亲婚配的界定及其影响
关于近亲婚配范围的认识,1981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通婚。国家为了人民健康,防止近亲婚配造成健康问题影响下一代,依据科学才有此规定。“对于直系血亲比较好理解,比如父亲与女儿,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从拟结婚的双方开始计算为一代,往上计算,一直到有共同祖先为止的第三代。”[5]408近亲结婚的“患病风险通常以近婚系数(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F)表示。近婚系数随致病基因的等位基因数目不同而变化,与关系系数(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R)有直接的关系。关系系数是指近亲结婚夫妻间的亲缘程度,以两者都共有的相同基因与基因组的比例(proportion of genes in common)表示。由于一个基因通常包括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故近亲结婚夫妇的子女患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风险就等于与之相关的近婚系数。”[6]171表一为近亲结婚近亲系数及其子女的患病风险[6]171,为实际风险;表二为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患病发病风险[6]11,为经验风险。
表一 近亲结婚近婚系数及其子女患病风险
表二 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发病风险*
*正常人群的经验风险率为3%~4%;A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综上,近亲婚配使下一代生育遗传病患儿的风险增高,无论古代还是近代,近亲婚配的消极影响一直存在着。那么近亲婚配一直存在着的辽朝,其皇族和后族近亲婚配的亲缘关系属于哪一等级?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是多少?以此来判断近亲婚配,在辽朝皇族的表现及其影响就会有更可靠的说服力。
二、近亲婚配在辽朝表现
对于辽朝近亲婚配问题,笔者主要依据《辽史》及其相关史料进行考查,以此判断哪些皇帝或皇子是近亲婚配的后代。通过考证整理得出,辽朝共有四位皇帝、两位太子和三位皇子属于近亲婚配后代。其中的皇帝为辽太宗、穆宗、景宗和道宗,太子为耶律倍和耶律浚,皇子为李胡和圣宗二子。
1.辽太宗近亲婚配
关于辽太宗,《辽史》记载:“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讳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太祖第二子,母淳钦皇后萧氏。”[7]29关于辽太宗的父亲辽太祖.《辽史》记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8]1关于辽太宗的母亲淳钦皇后,《辽史》记载:“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其先回鹘人糯思,生魏宁舍利,魏宁生慎思梅里,慎思生婆姑梅里,婆姑娶匀德恝王(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女,生后于契丹右大部。婆姑名月椀,仕遥辇氏为阿扎割只。”[9]1319由此可以推出,辽太祖与淳钦皇后的婚姻类型是表兄妹婚,完全属于近亲婚配。通过表一的近亲结婚近亲系数及其子女患病风险分析,辽太祖和淳钦皇后近亲结婚类型属于表兄妹婚。亲缘级别属于三级,关系系数为1/8,近亲系数为1/16。通过表二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发病风险分析,关于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先天性出生缺陷:3.7%~6.8%(比非近亲人群升高1.7%~2.8%),生育年龄前死亡率4.4%;幸运的是,辽太宗似乎并没有受到近亲婚配的消极影响。《辽史》记载:“唐天复二年生,神光异常,猎者获白鹿、白鹰,人以为瑞。及长,貌严重而性宽仁,军国之务多所取决。”[7]29《契丹国志》记载:“生时黑云覆帐,火光照耀,有声如雷。及长,美姿貌,雄杰有大志,精于骑射。”[10]13从这两条史料可以看出,史家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都是趋于积极方面。
当然,辽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辽太祖在世时,太宗就有追随太祖东征西讨。太祖去世后,在淳钦皇后的支持下当上帝王,治理一国之政。每种角色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处置妥当。少时就“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及从太祖破于厥里诸部,定河壖党项,下山西诸镇,取回鹘单于城,东平渤海,破达卢古部,东西万里,所向皆有功。”[7]29成为帝王后,“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士。”[7]65
2.辽穆宗近亲婚配
关于辽穆宗,《辽史》记载:“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小字述律。太宗皇帝长子,母曰靖安皇后萧氏。”[11]77关于辽穆宗的父亲辽太宗.《辽史》记载:“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讳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太祖第二子,母淳钦皇后萧氏。”[7]29关于辽穆宗的母亲靖安皇后,《辽史》记载:“太宗靖安皇后萧氏,小字温,淳钦皇后弟室鲁之女。”[9]1321而靖安皇后的母亲是辽太祖与淳钦皇后所生,“太祖一女,名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12]1105。通过以上史料的罗列和分析,辽穆宗的父亲辽太宗和母亲靖安皇后,是舅娶外甥女,即明显的近亲婚配。通过表一的近亲结婚近亲系数及其子女患病风险分析,辽太宗和靖安皇后近亲结婚类型属于舅娶外甥女,亲缘级别属于二级,关系系数为1/4,近亲系数为1/8。通过表二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发病风险分析,关于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其先天性出生缺陷6.4%~9.6%(比正常人群的升高的百分比相当于三级关系的两倍)。史书的一些评价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能够知道辽穆宗受近亲婚配的影响。对此《新五代史》载:“述律有疾,不能近妇人,左右给事多以宦者。然畋猎好饮酒,不恤国事,每酣饮,自夜至旦,昼则常睡,国人谓之睡王。”[13]903-904这里可以简单看出辽穆宗有疾病,不能接近女性,并且嗜睡,这都不是一个健康男性所具备的特征。辽穆宗自婚配以来,一直没有子嗣。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受近亲婚配的影响,因为近亲婚配的危害之一就包含影响生育。而且辽穆宗性情不定,喜怒无常,“然帝嗜酒及猎,不恤政事,……或以奏对少不如意,或以饮食细故,或因犯者迁怒无辜,辄加炮烙铁梳之刑。甚者至于无算。或以手刃刺之,斩击射燎,断手足,烂肩股,折腰胫,划口碎齿,弃尸于野。……季年,暴虐益甚。”[14]1040从中可见其暴虐的程度。其暴虐的原因一部分是其生长的环境,另一部分可能是受其近亲婚配影响,因为近亲婚配会有引起精神问题概率。
由于辽太宗与靖安皇后的近亲婚配,对当时辽朝造成的影响如下:其一,由于近亲造成的如性情不定和暴虐的精神问题,疾病和嗜睡的生理问题。当一个暴虐不暗政事缺乏治国才能的人成为帝王,其“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变起肘腋”[11]95,使当时整个辽朝,个人生死完全凭借辽穆宗个人喜好,冤死者过多,置国家的刑法于不顾。还有在辽穆宗时其叛乱也经常发生,诸如太尉忽古质、政事令耶律娄国等叛乱。虽然叛乱会因争权夺利或派系斗争发生,但也会受帝王的作为影响。叛乱的发生多少是帝王作为与否的重要体现,而“述律后为庖者因其醉而杀之”[13]904。其暴虐程度连一个厨子都难以忍受,最终决定杀了他,可以更加深刻体现辽穆宗其暴虐程度和作为。其二,由于近亲婚配造成的辽穆宗无子嗣。一方面,使得辽太宗直系无法被立为储君,这也为后来耶律倍一系再度夺得皇权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辽穆宗统治时期,没有建立像中原政权一样稳定的储君制度。
3.辽景宗近亲婚配
关于辽景宗,《辽史》记载:“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明扆。世宗皇帝第二子,母曰怀节皇后萧氏。”[15]97关于辽景宗的父亲辽世宗,《辽史》记载:“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兀欲。让国皇帝长子,母柔贞皇后萧氏。”[15]71关于辽景宗母亲怀节皇后,《辽史》记载:“世宗怀节皇后萧氏,小字撒葛只,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之女。帝(辽世宗)为永康王,纳之,生景宗。天禄末,立为皇后。”[9]1321除此之外,淳钦皇后与其弟阿古只的亲缘关系是同母异父。由以上史料可以知到,怀节皇后是辽世宗的姑姑,即辽世宗与怀节皇后是姑侄婚,也属于近亲婚配。通过表一的近亲结婚近亲系数及其子女患病风险分析,虽然表一并未列出姑与侄子,但姑和侄婚配与叔和侄女属于同一类别,亲缘级别属于三级,关系系数为1/8,近亲系数为1/16。通过表二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发病风险分析,关于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先天性出生缺陷:3.7%~6.8%(比非近亲人群升高1.7%~2.8%);生育年龄前死亡率4.4%。辽景宗应属于辽朝历史上一代明君,但可惜终其一生,疾病缠身。“及即位,婴风疾,多不视朝……辽大赦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帝卧床榻间,拱手而已。”[10]65在位十三年,去世时年仅三十五岁。从辽景宗一生来看,一直体弱多病,虽生在皇家并是帝王之身,其医疗水平生活质量在当时属于最好的,但依旧没有摆脱短命而亡的命运。归其根本是其近亲婚配后代的原因。
虽身体不好,寿命短暂。但辽朝在景宗的治理下出现了中兴。他对于辽穆宗时期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对外与宋朝关系上,当“宋遣使请和,以涿州刺史耶律昌术加侍中与宋议和”[7]102,使辽朝拥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对内推行法制、整顿吏治,大量选拔人才,并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辽史》评论其“亦由群臣多贤,左右弼谐之力也。室昉进无逸之篇,郭袭陈谏猎之疏,阿没里请免同气之坐,所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16]1405建立如中原政权的储君制度,辽圣宗得以顺利继位,总之,这些举措使得辽朝的政局得到了稳定和发展。
辽世宗与怀节皇后的近亲婚配,对当时辽朝造成的影响如下:其一,辽景宗虽然是一名有作为的皇帝,但由于其近亲婚配等一些原因所造成的体弱多病,辽朝的改革并没有在他的手中彻底完成,需要辽圣宗继续完成。还有在处理朝务上有时候不得不依赖睿智皇后,也为后来的睿智皇后长期把持朝政埋下了伏笔。其二,辽景宗英年早逝,并没有给储君创造良好的优越环境,辽圣宗继位,年龄幼小且力量薄弱,这才会有睿智皇后“摄国政。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韩德让进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后与斜轸、德让参决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边事。”[9]1322辽圣宗长期处于听从其母亲和大臣的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真正实现一个皇帝应该拥有的权力和地位。
4.辽圣宗二子早卒
辽圣宗与仁德皇后萧氏“生皇子二,皆早卒”[9]1325。关于两个皇子的父亲辽圣宗,《辽史》记载:“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17]115。关于两个皇子的母亲仁德皇后萧氏,《辽史》记载:“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小字菩萨哥,睿智皇后弟隗因之女”[9]1323。由此可以看出辽圣宗与仁德皇后属于表兄妹关系,也属于近亲婚配类型。通过表一的近亲结婚近亲系数及其子女患病风险分析,属于表兄妹婚。亲缘级别属于三级,关系系数为1/8,近亲系数为1/16。通过表二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发病风险分析,关于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先天性出生缺陷:3.7%~6.8%(比非近亲人群升高1.7%~2.8%),生育年龄前死亡率4.4%;两个孩子皆早卒,笔者认为这与近亲婚配有关,因为近亲婚配会使婴儿出生死亡率提高。
由于辽圣宗与仁德皇后的近亲婚配,对当时辽朝造成的影响如下:其一,由于无子,使得“宫人耨斤生兴宗,后养为子”[9]1323。在辽兴宗登基之后,本应顺理成章成为皇太后,但由于其生母钦哀皇后(耨斤)的干涉,不但没有成为皇太后,反而被钦哀皇后所害,辽朝的正统观念受到严重挑战。其二,辽兴宗虽成为帝王,但其生母摄政,“后残忍阴毒,居丧未及一年,先朝所行法度变更殆尽。”[10]163-164使得景圣二帝所创造的成果遭到破坏。其三,钦哀皇后家族也因此得到了发展,“若昆若季,乃王乃侯。一门之盛,千古无俦。”[18]283辽朝原有的官僚群体和入仕体系受到冲击,这也在一定基础上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政局。
5.辽道宗近亲婚配
关于辽道宗,《辽史》记载:“道宗孝文皇帝,讳洪基,字涅邻,小字查剌。兴宗皇帝长子,母曰仁懿皇后萧氏。”[19]285关于辽道宗的父亲辽兴宗,《辽史》记载:“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圣宗长子,母曰钦哀皇后萧氏。”[19]239关于辽道宗母亲仁懿皇后,《辽史》记载:“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小字挞里,钦哀皇后弟孝穆之长女。”[9]1325由此可知,辽道宗父亲兴宗与其母仁懿皇后萧氏属于表兄妹关系,其婚姻亦属于近亲婚配,通过表一的近亲结婚近亲系数及其子女患病风险分析,辽兴宗和仁懿皇后近亲结婚类型属于表兄妹婚。亲缘级别属于三级,关系系数为1/8,近亲系数为1/16。通过表二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发病风险分析,关于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先天性出生缺陷:3.7%~6.8%(比非近亲人群升高1.7%~2.8%),生育年龄前死亡率4.4%;辽道宗一生在史书上的记载,貌似并没有体现一些近亲婚配的消极影响,除了其在位昏庸无道,但也不能完全认为是受近亲婚配影响。《辽史》评价其:“道宗初即位,求直言,诏治道,劝农兴学,救灾恤患,灿然可观。及夫谤讪之令既行,告讦之赏日重,群邪并兴,谗巧竞进,贼及骨肉,皇基浸危,众正沦胥,诸部反侧,甲兵之用无宁岁矣。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徒勤小惠,蔑计大本。”[19]352-353
辽道宗当政之初,虽有一点作为;但随着时间发展,辽朝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更多体现的是其昏庸无道,不思进取的帝王之风。辽朝也因此在不断衰弱的路上越走越远,统治从辽道宗开始,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6.辽顺宗近亲和婚配
关于辽顺宗,《辽史》记载:“顺宗,名浚,小字耶鲁斡,道宗长子,母宣懿皇后萧氏。”[20]1339关于辽顺宗的父亲辽道宗上文已经提到,关于辽顺宗母亲宣懿皇后萧氏,《辽史》记载:“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9]1326而关于宣懿皇后,其父亲萧惠是钦哀皇后弟已经提到,关于她的母亲,《辽史》记载:“钦哀皇后生二女。名岩母堇,第二。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12]1109-1110即萧惠与岩母堇是甥舅婚。辽兴宗与其子辽道宗的妻子是钦哀皇后两个弟弟的女儿,在这样两大姓交错婚姻中,从不同的辈分有不同的婚姻说法,辽道宗与宣懿皇后萧氏即是表姑侄关系,也是(表)甥姨关系,还是表兄妹关系,由此可以确定辽道宗与宣懿皇后萧氏属于近亲婚配。通过表一的近亲结婚近亲系数及其子女患病风险分析,辽兴宗和仁懿皇后近亲结婚类型属于表兄妹婚。亲缘级别属于三级,关系系数为1/8,近亲系数为1/16。通过表二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发病风险分析,关于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先天性出生缺陷:3.7%~6.8%(比非近亲人群升高1.7%~2.8%),生育年龄前死亡率4.4%。
由于奸臣耶律乙辛的陷害和其父亲辽道宗的昏庸,虽身为储君,但辽顺宗早早就被害死,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更多的是对他的肯定。《辽史》载:“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曾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六岁,封梁王。明年,从上猎,矢连发三中。上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后遇十鹿,射获其九。帝喜,设宴。八岁,立为皇太子。”[20]1339从以上的内容来看,辽顺宗智力、身体等方面都是正常的,甚至要高于当时普通人。在此笔者存在质疑,原因如下:其一,辽顺宗的父亲辽道宗是表兄妹近亲婚配的后代,辽顺宗母亲宣懿皇后萧氏又是甥舅近亲婚配后代,他们二人还是更加错综复杂的近亲婚配,他们的后代不会受到近亲婚配的影响?其二,关于辽顺宗的史料过少,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辽顺宗这个人,而且因其处于被害储君的形象,对他的评价更趋于积极方面。
三、近亲婚配与辽朝历史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前文已经对近亲婚配进行了考证,证明哪些人确实是近亲婚配的后代。当然,近亲婚配并不一定会使后代发生疾病,但它比正常婚配所生育的后代,其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会大幅提高。也就是说,亲缘等级越高,疾病及其相关风险率越高。由于当时科学水平发展有限,不能完全用今天的科学方法来判断是否受近亲婚配的影响。对此只能通过史料的记载来判断,帝王或者皇子是否受近亲婚配影响。
纵观整个辽朝历史,建国二百一十年,共传九位帝王。其中确定四位皇帝,即辽太宗、辽穆宗、辽景宗和辽道宗,他们都是近亲婚配的后代。关于辽世宗,因其母柔贞皇后史料缺乏,无法考证是否为近亲婚配,虽为萧氏,但不能轻易下结论。还有天祚帝,这位亡国之君的母亲贞顺皇后也因史料缺乏,目前无法考证是否为近亲婚配。但其父辽顺宗是近亲婚配的后代,并且依据辽朝盛行近亲婚配的风俗,不排除其母是辽顺宗的直系亲属。目前由于史料的阙失尚不足以断定,期待新史料的发掘。
除此之外,本文还列出两位皇子和一位储君即辽顺宗,而耶律倍、李胡,因与辽太宗为同胞兄弟,在此不赘述。根据九位帝王和皇子是否为近亲婚配,可列出图表三:
表三 辽朝皇帝及皇子近亲婚配问题
通过表三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看出,辽朝九位皇帝,有四位确定为近亲婚配的后代,近亲婚配后代所占比例接近1/2。太子有两位为近亲婚配的后代,皇子三位为近亲婚配的后代。关于近亲结婚的亲缘等级方面,除去辽穆宗的亲缘等级为二级外,其余近亲婚配后代都为三级。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的是,近亲婚配在辽朝虽有间断,但却占据辽朝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那么近亲婚配是否与辽朝历史相互作用和影响呢?笔者认为辽朝某些历史的发生是受到近亲婚配的影响,同样,近亲婚配也要受到辽朝历史的影响,二者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1.辽朝的历史受到近亲婚配的影响
古人有云:“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21]349这里充分体现了一国的君主喜恶对国家的影响。既然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依赖君主,可见国之君主的重要。可以想见如若一国之君在身体、智力、精神等方面不能保证正常,则国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首先从辽朝非近亲婚配后代的皇帝看,辽太祖、辽圣宗、辽兴宗三位帝王确切为非近亲婚配后代。其中辽世宗和天祚帝因不能确定暂不考虑。关于辽太祖,《辽史》评价:“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东征西讨,如折枯拉朽。东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绝大漠,信威万里,历年二百,岂一日之故哉!周公诛管、蔡,人未有能非之者。剌葛、安端之乱,太祖既贷其死而复用之,非人君之度乎?”[8]26-27自辽太祖担任可汗后,到其建立辽朝,期间不断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所到之处,接连胜利,先后征服了奚、乌古、黑车子室韦、鞑靼和渤海国。不仅如此,还主动学习汉文化,借鉴唐制建立辽朝自己的制度,建立了如中原政权的体制框架,为今后辽朝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关于辽圣宗,《辽史》评价:“圣宗幼冲嗣位,政出慈闱。及宋人二道来攻,亲御甲胄,一举而复燕、云,破信、彬,再举而躏河、朔,不亦伟欤!既而侈心一启,佳兵不祥,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此狃于常胜之过也。然其践阼四十九年,理冤滞,举才行,察贪残,抑奢僭,录死事之子孙,振诸部之急乏,责迎合不忠之罪,却高丽女乐之归。辽之诸帝,在位长久,令名无穷,其唯圣宗乎!”[17]233辽圣宗虽年少继位,但面对宋朝的进攻,御驾亲征,打破了宋朝的企图。辽圣宗顺应时势,励精图治,在承天太后和大臣的辅佐下,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改革,使辽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圣宗的儿子辽兴宗,《辽史》评价:“若夫大行在殡,饮酒博鞠,叠见简书。及其谒遗像而哀恸,受宋吊而衰经,所为若出二人。何为其然欤?至于感富弼之言而申南宋之好,许谅祚之盟而罢西夏之兵,边鄙不耸,政治内修,亲策进士,大修条制,下至士庶,得陈便宜,则求治之志切矣。于时左右大臣,曾不闻一贤之进,一事之谏,欲庶几古帝王之风,其可得乎?虽然,圣宗而下可谓贤君矣。”[22]282-283从中可以看出,史书对辽兴宗的评价应该说是褒贬参半,但最后史家仍认为其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总体来看,辽兴宗统治时期,更多的是辽圣宗事业的守成者,在政绩上并没有过多的建树,是辽朝由盛转衰的起点,但辽兴宗时期,辽朝仍处于盛世局面,国力仍较充沛。
纵观整个辽朝,非近亲婚配后代的帝王对辽朝贡献颇丰,辽太祖开疆拓土,奠定了辽朝基础。辽圣宗进行改革,实现了辽朝的鼎盛。辽兴宗虽无太多建树,但守成有功,使辽朝仍能维持盛世局面。而与此相对,近亲婚配后代的帝王则给辽朝带来了更多消极的影响,辽穆宗和辽道宗都是历史上公认的昏君,二人统治时期,辽朝的发展可以说是江河日下。当然这里也并不完全否认近亲婚配后代的皇帝,辽太宗和辽景宗统治时期,辽朝都有其建树和发展。但总体来说,对辽朝贡献最大的是非近亲婚配后代的帝王,而对辽朝的发展和建树的贡献稍逊,甚至起到破坏作用的却是属于近亲婚配后代的帝王。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古代社会一国的发展全系帝王,而近亲婚配的消极影响若发生在帝王身上,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影响,如精神异常、体弱多病等疾病问题,而这些在辽穆宗和辽景宗身上都有体现。这也就更好地解释了辽朝发展的状况,大体上与帝王属于近亲婚配后代与否有关,这也就是说,辽朝的历史相应程度上受到近亲婚配的影响。
除了帝王因近亲婚配影响辽朝历史外,还有皇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因近亲婚配对辽朝一定时期的历史也起到影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后族与皇权的发展方面。由于辽世宗想要加强皇权的需要,述律家族因此遭到削弱,直至兴宗时期再度兴起。究其原因,虽辽朝的储君制度是在景宗时期已经确定下来的,依照已有储君制度,辽圣宗的继任者应是其与仁德皇后所生的儿子。但事与愿违,其儿子皆早卒,这才有辽兴宗继位的机会,母凭子贵,辽兴宗生母钦哀皇后才会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自立皇太后并摄政。而钦哀皇后是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亦属于述律家族,这才让述律家族凭借钦哀皇后再一次兴起,而这一切要归功于近亲婚配,前文已经提到,由于辽圣宗与仁德皇后近亲婚配,这二子因此早卒。所以,近亲婚配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后族和皇权的发展。
2.辽朝历史影响近亲婚配
在辽朝,后族的权力可以说是仅次皇权,甚至在很多时候制约着皇权。辽太宗死后,辽世宗拥兵夺位,成为皇帝。期间遭受到了来自后族淳钦皇后的反抗,支持其子李胡称帝。失败后太后被废,幽禁在祖州,同时带来的是述律家族衰落。“世宗、穆宗以至景宗朝,淳钦后诸弟的后人,不再见有显宦,甚至名氏世次,也俱失载。述律氏家族也由此失去了世预后选的地位。”[23]11景宗迎娶萧绰为后,承天后家族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家族。而之后随着辽兴宗即皇帝位,其母钦哀皇后即述律家族再度兴起。
在这一段辽朝历史过程中,有两种权力斗争。其一,皇族与后族的权力的斗争。其二,后族之间权力的斗争。当后族的权力影响甚至威胁到了皇权,后族就会遭到削弱。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世预后选的地位的失去,无形之中使得辽朝在一定时间内摆脱了近亲婚配,可以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婚配。也就是辽景宗迎娶萧绰为后,使得圣宗是一位非近亲婚配后代的皇帝。而当承天后家族兴起,得到了世预后选的地位,辽圣宗迎娶萧菩萨哥,辽朝再度卷入近亲婚配的旋涡。辽圣宗与仁德皇后即萧菩萨哥的两个儿子的死,使辽朝暂时摆脱近亲婚配旋涡。辽兴宗即皇帝位后,其母述律家族在此得到世预后选的地位,辽朝又一次卷入近亲婚配的旋涡。由此可以看出,辽朝的历史影响着近亲婚配的发展。
四、结语
本文运用当今社会的近亲范围界定和生物学依据,对辽朝历代皇帝和皇子进行考证,判断是否为近亲婚配的后代。虽然近亲婚配不一定对后代造成影响,但会比正常婚配的后代疾病发病率要高出很多。通过史料对于皇帝和皇子的记载,有一部分是有理由判断是因为近亲婚配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在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社会,皇帝这个团体,在辽朝经常会受近亲婚配的影响,而不能保证一个健康甚至高质量的团体来统治这个国家。
所以,有理由相信辽朝的历史发展过程,必然要受到近亲婚配的影响。与此同时,辽朝的历史也在不同时期影响着近亲婚配的发展,二者是双向互动和影响。从辽朝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大体上有这样的规律:近亲婚配兴盛,国家处于衰弱;近亲婚配衰弱,国家处于繁荣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