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学校精神,推进跨越发展
——走进天津市民族中学
2019-03-06左毓红
■本刊记者 左毓红
作为一所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示范高中校,天津市民族中学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骄人的办学成绩和优秀的教师队伍。
建校六十余年来,一代代“民族人”恪守“明德、求知、强身、尚美”的校训,在“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自豪、幸福、合作、进取”的学校精神。
该校校长刘芃说:“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在学校精神引领下,民族中学不仅收获了学生成人、成才的喜悦,而且收获了教师团队成长、成功的幸福。
关键词1:自豪——生态化与人文化并重的校园环境
走进民族中学,寓意各民族学生茁壮成长的校园主雕塑“团结希望之花”赫赫醒目,引人驻足。
漫步校园,随处可见文化气象:主楼拱墙上的“民族欢歌”浮雕、“民族之光”历史文化墙,近现代名人雕像群,体育馆的“圣坛”雕塑,还有学生阅览区以竹简形式装饰的荀子《劝学》篇,以及采用我国古典硬木雕窗形制的匾牌、橱窗、班级标志和以“云纹”装饰的校园照明设施等,都体现了学校厚重的办学历史,彰显了环境育人的特色。
“学校积极推进生态化与人文化并重的环境建设。在注重校园环境的人文性、教育性的同时,注重融入民族元素。”刘芃说。
参加工作16年的教师王菁对民族园有着深深的眷恋。为了不影响教学,她刻意将婚期安排在国庆假期;孩子刚满6个月,她就担起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工作;父亲生病,她奔走于学校和医院之间,从未耽误一节课。她曾获天津市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示范岗”等称号,所带班曾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局级优秀团支部。
“虽然,探索的路荆棘丛生,但有校领导的智慧引领,有全组教师的协力同心,走班教学秩序井然,成绩稳步提升。”担任2017届高一年级组组长的王小彦深情回忆了诸多“第一次”:第一次新课改培训,新高一各学科的教师不顾路途偏远,顶着烈日骄阳,冒着大雨滂沱,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对新理念的追寻之中;第一次“选课”,面向学生组织了4次培训,面向家长也组织了两次培训;第一次“走班”,利用年级微信群,双管齐下,强化管理机制;第一次考试,为了让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感受到严明公正的考场氛围,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制度,严抓考风考纪。
关键词2:幸福——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校园
“与拥有幸福相比,对于教师来说,洞悉幸福的真谛更加重要。因为幸福可以传递,只有洞悉幸福真谛的教师才可能培育出真正具有幸福感的学生。”刘芃说。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把“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作为终极目标,充分挖掘师生的潜能,张扬师生的个性,为每位教师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形象标准、工作状态质量、学术研究风气为标准,开展“和谐处组标兵”评选活动。实施“温馨家园”工程,以“唱响和谐”为主题,举办元旦师生联欢、评选表彰“感动民族园优秀家属”等活动;成立“和谐家园”教工俱乐部、“心灵氧吧”心理健康中心,提升改造体育馆运动设施,让教师舒心、快乐地工作和学习。
曾获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班主任的高三数学教师李艳雁,担任着集备组组长、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去年4月,她的母亲患重病入院治疗。身为独生子女,李艳雁为了不影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白天给两个班学生上课、答疑,下班后搭乘公交车赶到医院守护母亲;夜深人静,她搬着小马扎坐到病房的楼道里备课、批改试卷。就这样,她坚持陪着学生完成了高考的最后冲刺。
英语教师徐璇潜心教改,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她使用交互电子白板制作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AR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向学生推荐各种英语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实现智能化自主学习。由于勤奋与努力,她曾获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和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技能竞赛一等奖的成绩。
关键词3:合作——多元平台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民族中学始终将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真正动力,努力创新载体、拓展渠道,倾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能力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刘芃说。
学校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制,扎实开展各项师德教育、廉洁从教活动;开展“走近名家,自主发展”系列培训活动,通过专题培训、暑期研修和同伴交流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打造理念新、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如今,“师德好教师”评选活动已成为学校师德建设的品牌活动。
此外,制度化的教学年会、德育年会、青年教师工作会,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队伍整体水平的“加油站”;“智慧团队”评选、学科网站与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成为推动教师加强学习交流、形成团队精神的重要载体;以赛促训,借助各级各类竞赛、观摩,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提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名教师在师德培养、专业引领上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学校以智慧课堂项目构建为依托,进一步推广Pad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4:进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
多年来,学校以大沽炮台遗址、平津战役纪念馆、周邓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构建“主题实践类”课程,将诚信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以“民族和谐教育”为核心,在原有《民族常识读本》《以人为镜 以史为鉴》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先后构建了“民族情”“品经典”特色课程体系。
同时,为进一步从课程建设上深化办学特色,学校创建“民族文化设计创新实验室”,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建立起以“华夏文化流变”为主题的系列课程。
此外,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民族情”校园文化艺术节、少数民族体育节,组建“霞光少年”民乐团、“民族之声”合唱团、民族舞蹈队和“舞动青春”健美操等文体社团以及毽球、陀螺等少数民族体育社团。去年,学校还成功入选天津市“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刘芃说,正因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职能,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才真正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多元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