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改进价值分析

2019-03-06李清岩孙凤美颜丙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家属

李清岩 孙凤美 颜丙秀

小儿科是医院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出现护理差错、医源性创伤、并发症都给家长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输液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创伤性,小儿皮肤水分含量高,耐受差,几乎无自理能力,极易出现输液相关并发症,引起医患纠纷[1]。静脉留置针是小儿输液的重要工具,取代头皮针成为首选输液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留置针有创伤性、患儿依从性不足,则容易出现并发症。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指导,综合护理得到了医护患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提升小儿科的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护理质量,医院2018年7—10月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共收治小儿469例,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6月,医院小儿科共收治小儿患者650例,其中男331例、女319例,年龄(3.1±2.5)岁。2018年7—10月,医院小儿科共收治小儿患者469例,其中男240例、女229例,年龄(3.6±2.1)岁。两个时间段改进前后小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改进前 常规留置针管理,明确适应症、穿刺部位、固定与使用、巡视。护士在接到医师的处方后,配药中心进行配药,责任护士完成穿刺、首次使用,使用后采用肝素钠封管,3M透明贴敷固定穿刺点,标记好留置针的信息,部分对象需要二次封管。进行巡视,及时发现留置针相关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对症处理。

1.2.2 改进后 在对照组基础上,成功留置针输液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制定落实护理质量改进策略。

(1)健康教育:①小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自我意识差,依从性差,极易因体动、拉扯导管等原因导致固定、留置针脱落。部分小儿可以下床活动,但是在活动中可能对留置针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带针活动,导致松动脱落。护士需要根据小儿的能力、性格特征、依从性,选择合适的沟通策略,如对于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的小儿,需要采用儿童式的语言引导,学龄后的小儿可以采用更深入的沟通,让小儿认识到自我管理、留置针保护的重要性[2]。②对家属需要更深入的沟通,留置针管理需要护、患、家属共同参与,护士不可能时时刻刻的看着小儿,绝大多数时间,家属都是照料小儿的主要责任人,小儿很多情况下更听家属的话。需要深化健康教育的方式,表格化健康教育,丰富小儿输液、留置针护理的内容,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改善口头健康教育流程,每次巡视时,都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患儿情况、家属注意到的异常、问询家属感受、是否有新的护理需求。编制小儿输液展示图片,示意下床活动、卧床休息、行走、坐位等动作正确方法以及错误的方法,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能自觉的进行监护,纠正不当的行为[3]。

(2)输注工具、部位的选择优化:①组织护士进行培训,为保证输液质量,护理人员也可以采用在其他静脉进行输液的治疗措施,而不是盲目的统一选择手背部;②对于输液部位选择比较困难的对象,由高年资护士选择;③对于血管辨认比较困难的对象,使用红外线血管显像仪进行血管辨认[4]。

(3)穿刺管理:①组织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强化训练,采用模拟人进行操作,所有护士都需要掌握规范穿刺的技术,评分达到优等;②对于低年资、分级的护士,需要组织进行定期的考核,鼓励高年资护士传授穿刺的技巧,在征询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对于典型的穿刺操作进行录像,鼓励护士进行反复的观摩学习;③情况容许下,安排护士到输液科学习穿刺技术;④进一步完善穿刺流程,适当开放护士的处方权,让家属参与到穿刺操作过程中,家属承担安抚等基础工作;⑤尽量在台灯下操作穿刺,避免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操作;⑥提高穿刺过程中的患儿干预水平,合理的应用双人配合、多种方式镇痛、体位管理等方式,减轻穿刺过程中的不适感受,提高穿刺成功率[5]。

(4)固定方式改进:①组织护士学习水胶体交叉固定、胶布蝶形固定、弹性绷带固定等多种固定方式,掌握这些固定方式的适用范围;②在输液过程中,在留置针连接处垫1块约2 cm×3 cm大小纱布预防压疮[6-8]。

(5)封管:①尽量采用更为舒适、安全的封管方法,除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外,还可采用注射器正压封管、输液器挤压封管等;②重视细节改进,如封管液剩余0.1~0.2 mL、封管后滑动夹紧块距针头距离2~3 cm,注射器封管时钢针针头在肝素帽内仅留斜面,夹子锁管位置,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9]。

(6)留置时间控制:①超过3日的对象,标记为红色,需要由指定的护士评估更换穿刺部位的可行性;②条件允许,尽量延迟留置时间。

(7)外敷:①若有必要时,可选择马铃薯、芦荟、鸡蛋清、水胶体等外敷;②发生静脉炎后,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处理,或直接冷敷24 h。

(8)患儿的依从性管理、输液管理:①加强皮肤护理,细致清洁,采用pH5.5清洗液清洗,皮肤自然蒸发干燥,减轻皮肤潮湿感,预防皮肤过敏,减少患儿因不适出现的体动;②按照昼夜作息规律安排室内照明,改善睡眠质量;③尽量减少噪音源,控制家属的出入,保证输液的顺利完成;④尽量选择舒适的体位,合理的使用俯卧位等特殊体位。

1.3 观察指标

静脉留置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一次穿刺失败、堵管、穿刺点红肿出血、输液外渗、静脉炎、非计划拔针等,留置针、输液相关的医患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静脉留置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进后,一次穿刺失败、堵管、穿刺点红肿出血、静脉炎、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输液相关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改进前后静脉留置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较高,一次穿刺失败率约为4.00%,许多护士反映家属在旁边给自己较大的心理压力。在实践过程中,照明不足、心理压力较大是导致一次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实践过程中,堵管、穿刺点红肿等并发症也较多[10]。不同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以静脉炎为例,有报道显示其发生率可以达到1%~11%,这与研究方法、评价标准差异有关,前瞻性研究的评价标准较严格,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1]。实际上,输液不可避免的会对小儿的血管产生刺激作用,而小儿的皮肤水分含量较高,血管管壁脆弱,极易出现静脉炎,以肿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导致小儿不适、体动,从而增加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许多并发症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环节未能做好,便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一个不良后果便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为此,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护理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教育,以提升小儿及其家属的依从性,提升自护能力,从而更好的调动家属能动性,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能自觉的进行监护,纠正不当的行为;(2)优化输注工具、部位,提升穿刺质量,组织护士进行培训、合理的辨认血管,从而从穿刺开始便提升护理质量,为输液奠定良好的基础[12-13];(3)固定方式改进,提升固定质量,减少留置针漂移情况,减少脱针;(4)合理封管,减少封管对小儿的干扰、减少堵管等并发症发生风险;(5)规范的留置时间管理,避免长时间输液给血管带来刺激超过负荷;(6)合理的外敷,发挥外敷的预防作用;(7)患儿的依从性管理、输液管理,减少输液过程中小儿不适。

综上所述,小儿科输液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改进,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了输液相关医患纠纷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