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好自己的故事

2019-03-05张学敏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拟题选材经历

张学敏

[创课缘起]

记叙文写作是我们初中写作训练的重要任务。写来写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起因不明确,经过不具体,意义不深刻”。这实际上涉及到文章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的问题,涉及到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通常教师会对学生提出“叙事要完整”“描写要生动”等抽象要求,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往往就没办法了。如何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叮操作的教学步骤呢?如何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文呢?

[教学现场]

一、精心选材,悬念拟题

师:“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1300年前,陆龟蒙带着对大好河山的喜爱,游历四方。今天,我循着诗人的足迹,从重庆慕至德宏,同样也带着好奇与期盼,好奇芒市民族中学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各地的观摩者,也期盼着用短短的一节课,打开同学们的心扉,分享你们成长的经历。或许是一次作弊的经历,或许是一次挨打的经历,或许是一次骑车的经历,或许是一次丢了手机的经历,或许是一次快乐的旅行……下面请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进行搜索,有没有一次最让你刻骨铭心的经历?

(屏显)

活动一: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为自己的故事拟个题目。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提交的信息进行浏览,找出一个你认为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题目,并说说理由。

生:《小心,旅游》。一般旅行都是非常美妙的,我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警惕。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好奇。

生:《伤,不会痛》。伤口怎么不会疼呢?有点意思,我想知道为什么。

师:看来,出人意料的、矛盾式的题目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自悟自析:在记忆中搜寻一次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并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为它拟写一个题目,实际上就是选材拟题。那什么题目最能吸引读者呢?不难得出,有悬念的题目最能吊足读者胃口。)

二、围绕中心,描写故事

师:下面我们就有请故事的当事人,为我们讲述题目背后的故事。

生:假期我们去新疆旅游,一上车导游就以各种明目收费,让人不爽。到了第三天,仿佛游玩不再是目的,闲逛各类特产、玉器店才是重点,折腾一番后,买回一些无用的东西,让我觉得是吃了大亏,上了大当。

生:有一次,我和小姨家的妹妹去屋后的山坡玩,回来的路上脚被丛草叶划出一道很深的口子。回到家中,妈妈赶紧为我找来止血的药草揉碎后敷在上面。自从有了弟弟之后,我就觉得爸爸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我了,但看到妈妈焦急的神情,我的伤口一点也不痛了。

师:原来题目的背后还有这样温馨的提醒和暖心的故事。同学们说说,他们讲的故事好听吗?

生:我觉得讲得都不够好听,平铺直叙的,没有抓住听者的心。

师:看来,题目有意思,但不一定能讲出好听的故事。那你认为如何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生:我觉得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制造一些悬念,不直接告诉读者结局。你比如,街头出现了一起交通事故,立马就会有人围上来看热闹,先是三两个接着是一圈,时间稍长一些,可能就聚集子一大堆人,探头探脑地相互打听:出啥事了?怎么撞上的?谁的责任?伤势如何?倘若有人告知一些,人們就想刨根问底,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样放到作文中,我们不能将故事的结局全盘托出,而是要一点一点地透露。

师:这个比方打得很好,也就是说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娓娓道来,不能一针见血。

生:还可以增加一些波折,让故事更加曲折。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就是增设一些障碍。比如说《伤,不会痛》这个故事中,妈妈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止血的药草,或者詖什么东西绊倒,或者手被药草划出一道口子。《小心,旅游》中,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了陷阱,中途发生一些插曲等等。

师:这个经验可以有。听了同学们的故事,老师也来讲一个自己经历的一分钟的故事。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秋游,地点在重庆欢乐谷。班上很多同学都去玩了过山车,我呢,观望了好多次,既害怕又想尝试。同学们都来劝我:“走嘛,敏姐,来都来了,我以人格担保,一点都不吓人。他们都玩了四五次了。”于是我就拉了班上最胆小的一胖墩做挡箭牌,我说:“今天,只要缪林峰敢坐,我就敢坐。”结果呢?人家还真去坐了,就这样,我被迫坐子一次过山车。我给它起了个名字,下面请看这段文字。

(屏显)

一次惊险的经历

一切准备就绪,过山车就开始哐当哐当地慢慢上升了。我紧闭双眼,牢牢抓住座椅。现在应该在距起点三分之一处。现在应该在半中腰了。很快到达顶部了,就要迅速落下去了。我闭着眼在心里不断地预计着。

突然,过山车停了,还没等我做下一步预设,列车立马改变方向,来了一个270度大转弯,直直地从最高点俯冲下去。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强劲的风迎面灌来,感觉都要窒息了,但我还是紧紧抓住座掎把手,那一刻,心脏是在空中悬着的,跟我的身体没有任何关联,犹如跳楼机在极速落下时带给人的那种感觉。

接着列车速度好似慢了一点,开始接触到地面了,让人有了一点踏实的感觉。持续了两三秒后,列车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像一只扶摇直上的大鹏,挥动着有劲的翅膀,直指苍穹!到达环形轨道的最高处后,车体又像瀑布一样,顺着轨道,由上而下硬生生地栽向地面。车体与轨道摩擦,发出哧啦哧啦的响声,让我绷紧的心,极端恐惧。

这时,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有人在尖叫,好像要把全部恐慌都发泄出来!来不及去辨别是谁的声音,来不及去多想一秒,列车就已经开始翻越另一个环形轨道了。直上,然后再360度翻转直下,如此循环,它就像一只快活的雄鹰,时而盘旋空中,时而垂直俯冲,时而倾斜右翅,时而扶摇直上,时而风驰电掣,时而又一泻千里。

我的头在座椅上摇来摇去,任凭过山车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翻转忽颠悬,但有一点我是清醒的——一定要把把手死死攥住,中间有个时刻,感觉自己的鞋子都快被颠簸掉了。

最让人惊悚的是临近尾声,列车翻天覆地地转来转去之后,人的身体被倒挂起来,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了头部,感觉有人将你不断地压缩压缩,再往心口上施重施重,难以呼吸,血液恐怕也是汇集到了大脑,感觉严重充血。之前那些情节头是向下俯冲,感觉心脏悬空;现在则是头向上倒挂,所有不适都集中到了大脑,感觉更难受。现在才想明白,过重比失重更难受,为什么设计师们很多游戏都是创造的失重状态,而不是过重!这种难受持续5秒之后,铃声响起,游戏结束。

师:比较一下,老师讲的故事和同学讲的故事,你觉得谁讲得更好?

生: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讲得很好。

生:我没有坐过过山车,但看了这篇文章如临其境,觉得很生动。

师:知道我是怎么办到的吗?

生:老师用的是描写,比如有很多恐惧心理的描写,有坐过山车的细节描写。而我们在讲故事时,一般用的就是记叙。

(自悟自析:很多学生不会讲故事,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运用记叙在讲故事。通过教师的下水文示范让学生知道,怎样运用描写讲生动的故事,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如能将故事讲得曲折,当然更好。)

师:对,这就是描写与记叙的差别。也希望同学们在作文中,特别是主体部分多运用描写。刚才我们所讲的经历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故事,那其他同学有没有更高雅,更出人意料的故事呢?

(生沉默)

师:鲁迅当年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什么事情触动了他?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这段故事后来改变了他的人生。朱德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母亲教给了他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教给了他许多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更让他养成了勤劳的习惯。马云18岁时参加高考,毅然在志愿栏上填上了北京大学,不过当年他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数学仅考了1件,沮丧、颓废了好一阵子。后来,当他看到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时,主人翁高加林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很大鼓舞,历经三次挫折,他终于考入了杭州师范。这些呢,都是对一个人思想、性格、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经历,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进行选材立意的话,那肯定水准就要高得多!

(自悟自析:二次选材,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选材,选出有一定水准的材料。好作文的选材,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嬉戏打闹的趣事,而应当是对一个人思想、性格、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或经历。)

三、景物烘托,记叙开头

师:现在,假如让你以“经历”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谈事件,师做引导,一定要选取对自己思想性格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

师:故事有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呢?什么时间?地点在哪?天气如何?

(屏显)

活动二:用景物描写的方式,为文章写一段开头。

(屏显作品)

黑云遮掩了阳光,长风驱赶走云霞,大地沉寂在黯淡中。漫步幽暗的林空,倾听凄婉的鸟鸣,莫名的忧伤萦绕心间。

师:这段开头写了哪些景物?

生:黑云、长风、大地、树林、鸟。

师: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什么?

生:烘托我忧伤寂寞的心情。

師:看来,写景有自己的用意,不错!来,再请看一段。

(屏显)

时间已是傍晚,冬季的月亮最是急性子,它早早地溜到空中,俯瞰大地的一草一木和芒市的绝美夜景。凭栏眺望,远处光影闪烁,交相辉映,绵延成一片无尽的星海,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

师:这段开头,我们请作者谈谈写作的目的。

生:我主要是写了月亮、城市的灯火两种景物,来烘托美好愉悦的气氛,从而引出下文我将要讲述的故事。

师:其实大家不只要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来作为作文的开头,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明白自己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不能说是为作文而作文,要深知为什么要这样作文。

(自悟自析:生动的故事讲清楚了,文章的主体部分已经形成。那么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呢?什么时候?地点在哪?天气如何?实际上是在良代记叙的要素,用景物描写的方式,为文章写一段开头。很多学生都知道用环境描写开头,随意选取一些景物,也没奠定盛情基调,简单说,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这里的点评,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从而将写作引向更深层次。)

四、画龙点睛,抒发感受

师:故事讲完了,那有没有想要告诉别人点什么?或者想借此表达点什么?

(屏显)

活动三:请将自己所经历的一点感悟,一丝情愫,汇聚成一小段结尾的文字。

(屏显作品)

田间的那条小路呵,已经蜿蜒到了我的世界,穿过我的心灵,让我拾回了最简单的生活,最闲适的心情。若有一日,苦尽甘来,我必随心,欢度余生。

师:你听出了什么吗?

生: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那段田间小路的感激。

师:那有没有什么修改建议?

生:文章的情感表达不错,但文章的主题是一次影响重大的经历,我觉得还没将故事的经历与个人的感悟结合起来。

师:你点评了优点,还提了建议,作者可以考虑修改哦!下面这段文字是我写《一次惊险的经历》的结尾,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屏显)

我这才睁开双眼,长长地吐了口气——妈呀,终于完了,终于完了。解开安全座椅,我手心冒汗,两腿颤抖,拍打着胸口告诉自己,我连过山车都敢坐,还有什么事是我所畏惧的吗?我连过山车都能挑战成功,还有什么能吓唬到我吗?

生:我读出了老师挑战成功后的无所畏惧、勇敢坚毅。

师:知我者,小秦也!文章的结尾可以将经历事件后的感悟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自悟自析:故事讲完了,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收尾,有没有想要告诉别人点什么?或者想借此表选点什么?进行课堂二次写作,点评,并步步追问,从而将写、评、改三者融为一体。)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的作文课接近尾声了,现在我们来对知识做一个小结。

生:我知道了怎样拟题,拟题的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拟出人意料的题目,拟一些看似矛盾的题目,这样更能吸引读者。

生:选材方面,要选择对个人思想性格方面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样才能让感悟更深刻。

生:文章开头可以用环境描写来记叙事件,所选的景物应有自己的用意。

生:主体部分要想抓住读者的心,可以设置悬念;要想写得生动,可以用上细节描写来丰富内容;要想曲折,还可以增设一些障碍。

生:文章结尾,往往表达情感或抒发感悟,可以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屏显)

写好自己的故事

——命题作文《经历》

拟题:出人意料、矛盾式吸引读者

点睛(议论、抒情)

师:同学们,这几步合起来,就构成了什么?

生:一篇写事记叙文!

师:很好,开头我们所讲的那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就是文章的主体。那个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文章的结尾。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结尾,文章才显得更有内涵,更富深意。诗人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歌手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而我想说,人生会有许多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成长,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蜕变,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祝愿大家,不畏挫折,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祝愿大家,妙笔生花,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创课所得]

1.搭建框架,明确写作意图。

对于写文章而言,思路就是搭建框架。记叙文的开头叙事、中间描写、结尾议论或抒情,是文章的主体框架。开头叙事,主要是想要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环境描写的方式将其融入。中间描写,是为了讲清事件的经过,一个细节就是一出戏,何愁描写不能生动、具体?结尾议论,就是为了让文章有一个美好而又耐人寻味的结尾。作文框架构建好后,形成了供操作的抓手,以后每次作文,都可以借鉴这个模型进行写作,对于那些特别差的学生尤其适用。

2.选材有意义,加工重细节。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都谈到了选材的地位。选材要典型,要独特,那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事件?其实还是茫然的。这节课里,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材并拟题,待故事讲完后,再次询问,有没有更高雅的故事?然后举例引导,选材就选对一个人思想性格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由浅入深,拾级而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材料进行加工,这才是作文课里的重心。钱梦龙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好:“重点知识一定要敲实,实得让他一辈子都不会忘。”我们从来都不缺抽象的理论,关键是如何将具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步骤。我采用了“先讲后教”的方式,让学生讲述故事,同学提意见,生成经验;采用了“教师下水文”的形式,手把手教细节描写。

3.下水文——俄教师写作来影响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他所说的动动笔,就是我們说的下水文。为什么能加快学生的进步呢?举个例子,教练教孩子游泳,那得先下水示范;司机教学员开车,那是边开边教。所以,学生作文也离不开教师的下水示范。

本堂课里,教师有两次下水片段。一次是如何将作文中间写得具体、生动;一次是结尾议论点睛该怎么写。我示范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跟着这样去做,所以也设计了一次拟题,一次开头,一次结尾写作,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真正让作文课成为写作的课。

[学生作品]

经历

上了公交车,我挑了一个靠窗较后的位置,疲倦地望向窗外的寒意,冰冷还未褪去。

过了一两站,车厢里的人才慢慢多了起来。这个点这么早就出来的人,都是赶时间的,整个车厢静谧得只有暖气呼呼的声音。

约莫又过了两个站,上来了一位女学生,车上环绕着她打卡后的声音。她慢慢悠悠地踱到后车厢,等一切安定好后,又自顾自地拿出了手机。隐约看见她好像在和谁聊天,很开心的样子。或许是她太过平凡了,我便没再去注意她。窗外的景色缓缓地掠过,黑幕还没有完全褪去,暖气并未使我感到半分温暖。

我又被一名中年男子吸引了目光。他实在是太富有喜感了,穿着朴素,戴着一个老土的帽子,身材矮瘦,像是卓别林,走姿像只猩猩,弯腰佝背,颇富喜态,有时抓耳挠腮,又像只不懂世面的猴子。他不远处的那位女学生笑意盈盈地将手机放在包中专门用于放水杯的小格子里,打开书包,拿出了早餐,又将书包背在后面。

我的眼光全然被那名男子吸引了,只希望从这个不太温暖的车厢中寻出一点乐趣来。奇怪的是,他向女学生的那个方向瞄了一下。我起初以为他是警惕性太高,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而后又越来越疑惑,总能够感觉他想方设法地找借口向女学生放手机的那个方向挪去,还不时抬头看一眼众人。我在他抬头看之前快速地将头别开了。我突然明白了他要干什么,但是,我到底该不该提醒一下呢?

脑中忽然闪过许多做好事到头来却遇难的新闻,我不由否决了这样的想法。可终究我良心无法安宁,但每每想要张口之际,却又说不出话来。我还差一点勇气。

我犹豫不决,越来越坐立不安,眼见着男人的手伸向女学生的手机,而她却浑然不知。车厢更是拥挤而又吵闹不安,谁又会注意到那一点小细节呢?人们都被手机蒙覆了双眼。

我不知被什么施了法,话即将要吐口而出时,有一个中年女子突然横在两人中间,她这一举动止住了我的话。我看见她笑眯眯地瞥了一眼女学生,笑着说:“小妹妹,先吃面包不怕噎着啊?为什么不喝一点水呢?”说着还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她放手机的格子,又说:“怎么把手机放在这里哦,放好哦。”说罢她便下车了。

我全身松懈,心头涌上来一股不明的情绪,晦暗不明,终究令我感到温暖。回想起刚才那位阿姨的举止,却又令我佩服至极。

猜你喜欢

拟题选材经历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画外音大蜗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