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递格局裂变:由量向质

2019-03-05张程

检察风云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通增长速度业务量

张程

1月3日,2019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预计2018年全年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增长25.8%;业务收入完成6010亿元,增长21.2%。支撑网上零售额6.9万亿元,支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超过3500亿元。虽然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速度较以往有所下降,但是仍有两成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也依然是世界快递量最大的国家,完成了约占全球一半的快递业务量。

水大鱼也大。过去十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全国的快递业务量也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由此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快递企业。如顺丰速运、京东物流、中通快递等。

但是自从2017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从50%左右的高位跌落到28%,中国快递业也开始了由量向质的转变,2018年这一转变趋势更为明显。其中民营快递的龙头顺丰,开始积极尝试新的业务领域,如国际业务、冷运业务等;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等的快递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时效性、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显著增强。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的申诉量相应也大幅下降。

中国快递物流行业正在稳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顺丰新业务闯关

中国的快递业务完成量虽大,但是业务收入相比欧美国家而言则显得不成比例。加上参与快递物流服务的企业众多,我国的快递件市场已经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像顺丰这样市值达3000亿元的巨头,在这样的市场中已经根本吃不饱。

顺丰主打中高端产品,主要服务商务件市场。商务件市场虽然利润率高,但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根本无法支撑起顺丰高达3000亿元的市值。要维持市值,甚至更上台阶,顺丰必须开拓新的市场。

顺丰在2017年上市伊始便提出要积极布局新市场、新业务,其具体指向为四个方面:国际业务、重货业务、冷运业务和城配业务。

为了发展国际业务,顺丰自2017年以来频频加大市场投入。针对国内外制造企业、贸易企业、跨境电商以及消费者,顺丰先后推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产品,如国际标快、国际特惠、国际小包、海外仓储、转运等不同类型及时效标准的进出口服务,并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包括市场准入、运输、清关、派送在内的一体化的进出口解决方案。

除了苦练“内功”积极建设国际物流网络,顺丰还不断引入“外援”,频频与国际物流巨头联姻。

2017年5月,顺丰与国际物流巨头UPS(美国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成立香港合资公司,助力双方共同开发和提供国际物流产品。2017年9月6日,顺丰集团与澳大利亚物流巨头嘉民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仓储设。2018年4月顺丰参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海陆空货运、报关及货物保险等透明化服务的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的新一轮融资。2018年10月,顺丰豪掷55亿元全资收购国际物流巨头德国DHL(敦豪航空货运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和北京子公司,取得DHL在华供应链的完整业务系统。

国际业务这条赛道上并非只有顺丰一个选手,除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服务商之外,这条赛道上的传统强队中国邮政的实力不容小视。

此前为了提高市场活力而裂变为两张网的中国邮政和EMS(邮政速递物流),随着“做大做强国企”政策的转变,又要合并为一张网,以增强竞争力。从2016年开始,合并的传言就时有流出。2018年7月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召开寄递事业部成立大会。时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的李国华表示:组建后的集团公司寄递事业部,是寄递条线30余万大军的总指挥部,是邮政自上而下推进寄递翼改革发展的龙头。重新合并的中国邮政和EMS实力势必会有所增强,国际业务这条赛道上的竞争也势必更为激烈。

重货业务方面顺丰也是内外兼修。一面不断组建覆盖全国的重货物流骨架,一面也在频频引入外援。2018年3月,顺丰控股收购广东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并建立“顺心捷达”快运业务独立品牌,以期望为公司快速扩展快运业务布局奠定网络基础和能力优势。

从经营业绩来看,顺丰的重货业务也是其“四大新业务”中见效最快的一个。2018年上半年,顺丰重货业务完成业务收入34.51亿元,同比增长95.82%,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虽然顺丰的重货业务进展颇佳,但是形势也不容乐观。德邦物流、京东物流等竞争对手的势力不容小觑。德邦物流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重货市场,从覆盖范围、服务质量、品牌口碑上都不输顺丰。顺丰要客场取胜恐怕并非易事。

依靠电商业务发展壮大起来的京东物流把握住了客户资源,牢牢占据了一块大蛋糕,恐怕也是顺丰很难抢到的。

在冷链物流上,顺丰从2017年开始加大投入,在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配送网络。2018年8月,顺丰再引外援,与食品冷链公司美国夏晖集团共同成立新夏晖,顺丰为控股股东。新夏晖成立后,将继续经营夏晖已有的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供应链及物流业务,同时,新夏晖将发挥双方在冷链物流领域的优势,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在医药冷运方面,顺丰控股已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证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营业资质;拥有24条医药运输干线,3个GSP认证医药仓,209台GSP驗证医药自有冷藏车,并配备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及自主研发的TCEMS全程可视化监控平台。

冷链运输本身要求高,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运维成本高。就目前而言,顺丰的冷链运输网络还不够完善,已覆盖的食品冷运地区也仅能保证干线的冷链运输,终端配送仍与普通快件一样,没有专门的配送网络。

国内冷运物流以区域性、垂直性物流公司为主,这些公司往往长期占据一方市场,有固定的利益关系。顺丰要想打破这些固有的利益链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城业务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新业务部门,2018年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00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30%。顺丰虽然有很强的配送网络,但是这个市场已有的玩家,和想要进入的玩家很多。比如滴滴、美团、饿了吗,这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玩家已经非常强大。同时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也在积极布局,顺丰能在这个市场上分到多大的蛋糕恐怕不容乐观。

转型升级的负面影响

可能由于顺丰太过专注于新业务的开拓,导致其快递业务的增长速度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018年12月19日,在A股上市的四家快递公司公布了11月份的“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顺丰11月份共完成快递业务3.9亿票,同比增长14%。同口径下,韵达快递完成业务量8亿票,同比增速为43%;圆通快递完成业务量8.2亿票,增速为31%;申通快递完成业务量6.2亿票,增速为32%。相比较之下,作为快递行业龙头的顺丰有些尴尬——在业务量基数不到别人一半的情况下,同比增长速度还大幅落后于竞争对手,同比增长速度不到韵达的三分之一,不到圆通和申通的二分之一。

顺丰11月份的经营数据不仅与“两通一达”相比相形见绌,而且也是自顺丰公布“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以来的最差数据。与当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24.4%相比也显得有些尴尬。

除了业务量同比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之外,顺丰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速度也创下了新低。

不仅仅是11月份,实际上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顺丰的营收和业务量同比增长速度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中业务量增速的放缓尤为明显,2018年10月份和11月份的市场占有率还出现了下滑,双双跌破7%。

从已经披露的2018年前11个月的经营数据来看,顺丰前11个月累计的营业收入市场占有率同比仅增长2%,业务量市场占有率同比仅增长5%,远远落后于韵达、中通等同行。

韵达2018年前11个月营业收入市场占有率和业务量市场占有率,同比分别提升了7.96%和17.71%;中通快递2018年前三个季度营业收入市场占有率和业务量市场占有率同比分别提升了11.29%和9.34%。

已经能处理顺丰两倍业务量的竞争对手仍然在以远高于顺丰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壮大,并且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最终这些快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会不会威胁到顺丰的行业龙头地位呢?

经营业绩的持续下滑也拖累了顺丰的股价。2018年,顺丰股价全年累计下跌了超过34%,市值不到1500亿元。与其2017年初刚上市时高达3200亿元的市值相比,已经跌去大半。相比较而言,韵达快递股价同期的跌幅为13%,中通快递跌幅为3%。

市值方面,韵达快递的市值已经超过500亿元,中通快递市值接近900亿元,与顺丰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以市盈率作为估值依据,作为行业龙头的顺丰享受了高出韵达、中通等“通达系”快递1-2倍的估值水平。当前顺丰的滚动市盈率为36倍左右,韵达、中通等仅20倍左右,申通快递仅12倍左右。这种高水平的估值随着顺丰营业收入和业务量增长速度放缓,或将难以持续。顺丰如果不能及时扭转这种营收、业务量双降的颓势,证明其领先地位,或许股价还将进一步下跌。

“通达系”服务质量提高

在顺丰艰难突围的同时,被其甩在身后的同行们并非无所作为。在经历了血腥的“价格战”的考验之后,“通达系”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就标准件的时效而言,已经与顺丰没有多大差距,当然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觊觎顺丰占据的肥美蛋糕。

2018年7月,圆通母公司圆通蛟龙集团正式推出“承诺达”品牌,采取直营模式,定位中高端市场,对标顺丰。圆通速递副总裁杨新伟表示:“在时效性方面,承诺达在同城、经济圈范围内可实现即日达、次晨达;跨省重点城市互发的快件,可依托全货机+散航资源,实现次日达覆盖率90%以上。”

虽然圆通的品牌口碑一直不如顺丰,但是直营模式下服务质量有保障,同时产品价格比顺丰便宜。在当前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不少公司也在谋求节流之道,替代产品圆通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2018年10月京东物流也入局快递业务。相比于顺丰,京东快递无论是在时效性、服务质量,还是品牌口碑上,都不遑多让。这一强劲的对手最终会给快递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尚有待观察。

除了圆通之外,规模和利润不断上涨的其他“通达系”快递羽翼渐丰之后,也对顺丰的中高端市场垂涎欲滴。有些快递公司已经开始试水中高端快递产品。

对于正处在新业务闯关期的顺丰而言,“通达系”向中高端市场的进军对其影响很大。顺丰的业务面临双重压力,一面是向新业务领域进军占用了顺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拖累了顺丰的账面利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快递业务总体增速的放缓,顺丰的增长速度也相应放缓。同时竞争对手不断涌入。

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顺丰赖以成功的直营模式弊端开始显现出来。相比于“通达系”快递只负责仓储和货物干线运输的加盟模式,顺丰的直营模式要多养十几万人的揽收派送团队。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庞大的团队侵蚀了顺丰的利润。

财务数据显示,顺丰在人力成本上的开支占比节节攀升。2015年人力成本支出占其总成本的比重为61.89%,2018年中报,这一比例上升到70.13%,两年半上涨了超过8个百分点。如果顺丰你能够将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控制在2015年的水平,那么顺丰一年将节约65亿元的成本。顺丰的年利润将翻一番。

随着社保新规于2019年元旦起施行,企業的人力成本或许还将上涨。虽然顺丰在2017年上市之前,将大部分员工转为外包模式,但是外包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最终可能还是要顺丰来买单。

吃过人力成本高企的苦,顺丰现在也在尝试采用加盟制的模式。例如重货业务“顺心捷达”即采取加盟制模式。但是采取加盟制模式必将面临品质管控的难题,加盟商为了赚取利润,能否将顺丰的服务标准执行到位,恐怕有待观察。

值得玩味的是,顺丰向来以直营模式引以为傲,却在重货业务上采取了加盟制去和德邦物流、京东物流等直营模式的竞争对手竞争。难道顺丰认为加盟制是更好的形式?

无论如何,在中国物流领域,一场新的裂变正在展开,主要的物流服务公司都在谋求新突破。这场裂变总体而言呈现出了由量的积累向质量的突破的发展趋势。这场新的裂变会打开什么样的新局面,形成什么样的新格局,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实惠,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中通增长速度业务量
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80.9 亿件
那年夏日
中通快递回应被灰熊做空:做空报告并无依据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业务量达830亿件快递跑出经济活力
8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32.6亿件同比增29.4%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不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安顺市中通快递配送模式分析研究
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变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