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首倡中国“海军战略”
2019-03-05夏明星张宁
夏明星 张宁
海军战略,是指导海军建设和海上作战的方略,是国家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海军建设运用的战略环境、战略使命、战略力量及运用方式。诚如美国战略学者布鲁斯·斯旺森所言,“研究一下中國海军术语,就会发现只有‘海防‘海滩防御‘海疆防御‘沿海要塞这样一类术语。而诸如‘海上力量‘远洋舰队‘海军主义等词,则是以后才出现的。”在中国,“海军战略”一词,更是很晚才出现。1949年4月,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迈出了海军建设的第一步;1985年12月,海军司令员刘华清才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的海军战略。
“我们的海军发展缺少一个完整的‘海军战略”
1982年8月,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早在1980年九十月间,中央军委就举办了全军高级干部战略问题研究班,明确我军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并明确了各军兵种在未来战争初期担负的主要作战任务,以及作战准备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问题。期间,邓小平和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几位老帅也曾提出:战略方针的确立和战略方针的具体化,是军队的头等大事;战略方针的具体化,要一个战区一个战区来研究,正确解决战略、战役、战术之间的关系。新战略方针的确定及邓小平、老帅们的指示,对于海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可是,海军的状况让刘华清吃惊:“不久我发现,1978年以来的4年中,海军很少开作战会议,也没有研究贯彻小平同志对海军工作指示的落实措施。我很意外。”上任一年多里,他跑了许多部队,深入调查研究,听到和看到的情况令他深思:“我尤其注意到,由于过去战略指导思想宣传教育不够,在部队训练、兵力编成、人才培养以及武器装备、战场建设等方面出现不少问题,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对于上述问题,刘华清的认识远比一般人深刻,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这些问题,可以看成是经验不足,是中国海军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但把它放到全球军事环境里对比看,我们的海军发展缺少一个完整的‘海军战略——这一战略,应该有长远眼光和广阔视野,能在较长时期内对海军建设与作战实施科学的宏观指导。”
为此,他组织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纵观世界军事史,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海战在海上或濒海地区的作战行动,多为陆上作战的从属部分,没有形成海军战略这一概念。不过,随着海上战争的发展,海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在海洋上独立执行军事任务的军种,海战不再完全从属于陆上战场,海军战略应运而生。对于西方海军战略思想发展史,刘华清非常熟悉,对于美国海军学者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一书,他也如数家珍:“书中提出了系统的海权思想和海军战略理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维系于海洋,海权对国家历史的进程发挥着巨大作用;海权的遂行既包括平时,也包括战时,前者是指国家通过控制海洋发展对外贸易和商业海运,后者则指运用武力控制海上交通线,以达到战争目的等。这些海军战略理论,对英、美和其他国家海军产生过重大影响,不仅维护了这些国家的海洋权益,而且在对外扩张,实行海上霸权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对于中国海洋战略理论滞后,刘华清也比常人有着更清醒的认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有过数百年的‘禁海历史,这些新出现的海洋战略理论,也被拒之门外,对中国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朝海军实力还居世界前列,可是,由于封建统治保守腐败而且缺乏海军战略的理论指导,作战思想落后,海战屡遭失败。这也正好从反面说明了海军战略的重要性。”
危机感、使命感使刘华清潜心研究了人民海军的战略问题:“我反复学习小平同志对海军建设、作战的指示精神,抓紧时间,考察了许多部队,对海军今后的作战问题,作了一些深入的调查思考,形成了‘海军战略的粗略雏形。”
“必须以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发展海军的思想为指导,确立一个正确的海军战略”
1983年8月,海军新班子召开海军作战会议。会上,刘华清就海军未来作战问题谈了几点意见:“从世界总的形势看,新的世界大战还不会马上打起来,但是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整个世界充满矛盾和斗争,旧的动荡热点没有解决,新的动荡点又在孕育中,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我们要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抓紧战备,随时准备应付突然情况。”
当时,有人片面认为,国防经费减少了,仗打不起来了,战备工作可以慢慢来。对此,刘华清毫不含糊地进行了批驳。此外,就要不要提海军作战方针,海上作战应坚持哪些作战原则、海域范围如何制定、有哪些形式等问题,刘华清也谈了自己的思考。
关于海军作战方针,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央军委已经明确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思想,这是统管战争全局和全国各战场的,适用于每个战区,海军也不例外,不宜另提海军作战方针。另一种认为,海上作战有它的独立性、特殊性,应该有适用于海军的作战方针。刘华清倾向后一种意见,要求组织专人继续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两个多月后,海军又举办了高级干部军事研究班。在研究班上,他作了题为《关于海军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几个问题》的讲话,再次着重谈到海军作战方针问题,并明确概括为“积极防御,近海作战”。
为贯彻这一方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要统一对“近海”概念的理解。以往,海军把距我国海岸线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近海”。刘华清不以为然:“我强调要按小平同志的指示来统一认识‘近海的概念。‘近海是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近海之外是‘中远海。”
1984年7月在海军院校教育改革座谈会上,刘华清进一步提出要根据作战对象、国家军事战略和海军作战任务,吸收外国军事理论中有用的东西,发展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并要求海军学院对美国、苏联的海军战略理论加以研究评析。
此后,刘华清机缘巧合看到了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他非常赞赏其中的一段话:“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有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和悠久航海历史的天赋海洋大国,它的海军当然应该是‘战略军种。不能认为只有帝国主义为了争霸、称霸才需要使其海军成为‘战略军种,社会主义中国不称霸,因而也就没有需要有一支足以执行战略任务的海军。恰恰相反,寻求友谊,促进文化和贸易交流,我们尤其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我们已经丧失了许多时间,现在是着手认真落实这一夙愿的时候了。”
1985年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研究制定长期建设规划和发展战略,我军也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为适应这一转变,迫切需要加强对海军建设的宏观指导。此时,海军的精简整顿和各项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绩;对近现代中外海军发展历史的研究,也极大地丰富了海军的建军思想。在这种形势下,刘华清建议海军党委抓紧研究“海军战略”。
1985年12月,海军举行了首长机关单方一级研究性图上演习,经过8天的理论和实际推演,探讨了未来战争中海军作战的新观点、新方法;对如何筹划整个海上战场海军兵力的作战行动,以及海军如何转入战时体制等问题,作了详细研究。12月20日在总结会上,刘华清第一次正式提出“海军战略”。当时,他谈了关于“海军战略”的想法,讲了3个问题:一、为何要制定“海军战略”?二、如何认识“海军战略”?三、我国“海军战略”的内容是什么?他高屋建瓴,再次阐述了邓小平对海军作战和建设问题的重要指示,指出:“海军还没有将其明确为海军战略思想,并以此指导海军的建设与发展。要建设海军、保卫海防和国家海洋权益,必须以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发展海军的思想为指导,确立一个正确的海军战略。”
海军战略的提出,在海军内部引起巨大反响。
我国“海军战略”基本成型,属于区域防御型战略
之后,刘华清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海军战略。
他始终认为,海军发展不仅依赖于国家经济实力,还需要一套完整的战略思想和理论作指导。作为一个战略军种,海军应该有自己的战略。军委制定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是陆海空三军作战和建设总要求,海军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但海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其作战任务、条件、环境和模式、战役战术手段等,都有自身特点,只有根据现代海战特点和未来海上作战的需要,明确海上作战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重大问题,制定“海军战略”,并以此筹划和指导海军作战与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积极防御”的总体战略。
同时,他指出,捍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迫切要求海军制定一整套与国家海洋战略需要相适应的海军战略。海洋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复杂。
当时,根据新的《国际海洋法》,我国可以划定3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管辖海域,这些海域和大陆架,构成了我国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海上资源,尤其黄海、东海和南海,更是我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安全屏障。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大陆架的走向和部分岛屿特别是南海诸岛归属和开发等方面,与周边国家存在很多争端和分歧。在这种形势下,为维护海洋国土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他强调制定出我国的“海军战略”十分重要而又紧迫。
1986年1月25日在海军党委扩大会上,刘华清再次提出要确立“海军战略”,指出这是适应我军战略转变中海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并将其概括为“近海防御”。对于“海军战略”的主要内容,他早已经勾勒成型:
第一,我国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属于区域防御型战略。当代世界各国“海军战略”的基本类型,可以概括为远洋进攻型、区域防御型以及沿岸防御型。美、苏海军执行的是远洋进攻战略;英、法、德、意、日等国海军,基本上采取区域防御型战略。我国海军的“近海防御”也属于区域防御类型。
第二,我国“海军战略”的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决定的,是贯彻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决定的,就是将来海军现代化了,“海军战略”的防御性质也不会改变。
第三,海军的作战海区,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主要将是第一岛链和沿该岛链的外沿海区,以及岛链内的黄海、东海、南海海区。这既包括国际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归我国管辖的全部海域,也包括南海诸岛等我国固有领土。他还强调,随着我国海军力量进一步壮大,我们的作战海区将逐步扩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岛链”,而在“积极防御”的战役战术上,也将采取敌进我进的指导思想,即敌人向我沿海区进攻,我也向敌后发起进攻。
第四,我国“海军战略”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应付海上局部战争,遏止和防御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来自海上的侵略,维护亚太地区和平。
第五,我国海军的战略任务,可以分为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两个方面的任务。和平时期的战略任务是:作为一支海上威慑力量,遏止敌人可能来自海上的侵略;应付可能发生的海上局部战争;支援和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战争时期的战略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空军作战,有效抵御敌人来自海洋方向的进攻;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线;在统帅部的统一指挥下,参加战略核反击作战。
刘华清认为,“近海防御”海军战略的提出,对海军未来海上作战能力要求更高了。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海军必须达到以下作战能力:一、能在近海主要作战方向上一定的时期内夺取并保持制海权;二、能在必要的时间里,有效控制与中国海区相连的重要海上通道;三、能在与中国海区相邻的海区进行作战;四、具有较强的核反击能力。这是一个相当过硬的要求,刘华清“也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目前的作战能力与之相比,还有差距。”这种高于当时战斗力水平的能力建设,反映了刘华清建设强大海军的“海军梦”!
对于外国人称自己是“中国的马汉”,刘华清“并不认同”
1986年4月29日,为了进一步阐明制定“海军战略”的重要性及其内容,刘华清应邀到国防大学作了题为《海军战略与未来海上作战》 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他对“海军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依据和内容,海军作战能力和海军建设的要求及海军兵力的战略使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这次报告,引起国防大学领导和有关军事理论研究人员的关注,影响较大。5月24日,他又以此为题,在南京海军指挥学院作了报告。
在此过程中,根据“近海防御”海军战略,刘华清又组织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对海军的发展战略展开研究。
1986年11月,海军组织军内外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我国海军应当有自己的战略,现在明确提出“海军战略”,不仅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今后海军建设和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在条件下,我们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产生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人民海军理论。这样,海军建设才会有统一的观点和行动准则,海军建设决策才会有理论依据。军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给了刘华清無比的信心。
1987年2月l3日,刘华清和海军政委李耀文签发了海军党委给中央军委《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3月21日又签发了给总参谋部《关于海军战略的简要说明》的报告。
中国“海军战略”的提出,引起国外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外国军事文献多次评论中国“海军战略”,并说刘华清是“中国的马汉”。面对如此“荣誉”,他拒绝接受:“对此我并不认同。马汉提出‘海权论和以海权论为中心的海军战略理论,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的需要,而我研究提出的我国‘海军战略,与其目的明显不同,我们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可能的侵略,维护国家合法的海洋权益。”
直到今天,刘华清提出的“近海防御”海军战略仍在海军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他对于海军战略的思考与实践,必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军队历史上!
(责编 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