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屏幕”让贫困地区学生考上清北:“直播班”是良药,是鸡汤,还是神话

2019-03-05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3期
关键词:禄劝成都老师

作 文 君

通过一块屏幕,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生就能享受到“中国最前列高中”——成都七中的教育,完成高考里的“边境突围”。2018年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一篇报道《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成为焦点文章。人们心潮澎湃于互联网技术为中国教育带来的变化,感动于课堂直播对教育公平的巨大促进作用。高资质的老师、公开课水准的课程,都像光芒沿着网线照过来,在偏远地区点亮很多小宇宙。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结果。可是赞誉之外,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比如近年来的农村专项招生计划也让欠发达地区的本科升学率提升明显,完全归功于“远程直播”的作用有夸大之嫌。我们到底该怎么看直播班?就请跟着作文君,聚焦这块直播屏幕的台前幕后。

阅读

焦点文章

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

□程盟超

开设直播班的负责人王红接说,16年来,7.2万名学生——他们称之为“远端”,跟随四川成都七中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那种感觉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拼命向上爬。为了验证他的说法,2018年11月,我到了直播的两端——成都七中和近千公里外国家级贫困县的云南禄劝第一中学。

1 两条平行线

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

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三十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七十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成都七中像一所小而美的大学,玻璃幕墙里张贴的海报,是清华的竞赛、香港中文大学的入学资讯和一本独立音乐杂志的征稿启事。相比之下,仍在扩建的禄劝一中把去年直播班里考上清北的两个学生的名字,用加大加粗的黄色字体印在了校门口的巨大红色招牌上。课堂里是另一副架势。成都七中的学生被允许携带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来接收教辅资料。当老师展示重要知识点时,学生齐刷刷地用它们拍照。但在禄劝一中,高一有很多盯着屏幕却不知所措的眼神。屏幕那端,热情洋溢的七中老师提出了问题,七中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可禄劝这一端,只有鸦雀无声的寂静。

禄劝一中的校长刘正德很坦诚:禄劝的中考控制线是385分,比昆明市区最差的学校还低大约100分,“能去昆明的都去了。”“恶性循环的开始。”我想。去年在广西,一个县考不上一个本科生,老师跟我哭诉“花钱都买不到生源”。

2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据说高一上学期,大部分直播班的学生完全跟不上七中进度。七中连续三节英语课让山区的学生一头雾水——一节讲英文报纸,一节是外教授课,一节听TED演讲,都是全英文。落差确实存在。成都七中的大部分孩子来自优渥的中产家庭,家长会花很多时间为孩子规划学习和课余生活,甚至帮他们争取和“诺奖”获得者对话的机会。我在成都七中随机听了几堂课,几乎都是公开课水准。语文老师讲“规则”主题的议论文,先播放重庆坠江公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发言。谈及秋天的诗歌,旁征博引,列举了五六种秋天的意象。历史老师搜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史料分享给学生;政治课紧追热点,刚建好的港珠澳大桥已成了课堂练习的分析材料。

2018年的广西理科状元曾楷徽高中三年就是上直播班的。他说,很多学科都会一次性传来十几张试卷。试卷纯手工拟定,每个题考查很多要点,没有任何题型重复。高考应试时大有裨益。这在县中可能吗?在那个“零一本”县,很多学生都听得出,老师讲错了。有老师晚自习布置测试卷,直到高考,卷子没有讲评,连标准答案都不曾发。

远端的孩子透过屏幕,感受着这些差距。禄劝的很多学生至今没出过县城,听着七中学生的课堂发言“游览”了英国、美国,围观他们用自己闻所未闻的材料去分析政史地。一位山区的名列前茅的高三女生说:“没办法,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3 屏幕带来的震荡

成都和禄劝的老师都说,只知道“好好学习”不够。没有明确志向,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容易动力不足。我知道,农村的孩子不是没“志向”,只是更现实。

2018年夏天,有个云南男孩在工地上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走红一时。我奔波了几千公里找他聊了聊,得知他父亲3年前得了肾结石,以为是绝症,打算见儿子最后一面就放弃治疗,却意外在如厕时忍着剧痛把结石排了出来。知道那件事后,他“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人指责农村孩子没有志向,他们恐怕没见识过那种普遍的、近乎荒诞的闭塞。我曾遇到一个理科生,农村孩子,为了成为所在高中的首个北大学生,被高中老师鼓励,稀里糊涂填报了一冷门小语种专业。他大学成绩很不理想,毕竟,“我之前都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这个国家”。王红接希望学生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给他们目标,看到更多可能,更让他们焦虑,击碎他们的惰性。

一块屏幕带来了想象不到的震荡。直播带来压力,也是动力。禄劝一中的老师说,高一班里总充满哭声——小考完有人哭,大考完更多。虽然早就预告了七中试题的高难度,但突然把同龄人间的差距撕开看,还是很残忍。老师帮着重建心态,除了“灌鸡汤”,还安慰学生:只要熬过高一,就会突飞猛进。

崭新的教学方法也冲击着“远端”老师。“学生们有对比了。”一位禄劝一中的老师说,“我们也得变,不然学生议论。”虽然不用“亲自讲课”,但为保证跟上进度,1个直播班的工作量,约等于3个普通班。这些老师琢磨出一些方法,比如整理七中老师事前发送的课件,编制成学案,布置成头一晚作业让学生预习;课上盯着学生的表情,记录下疑惑的瞬间,琢磨着课后补足;屏幕那端偶有间隙,可以见缝插针给学生解释几句。为跟上进度,禄劝一中把部分周末和平日直到23点的自习安排了课程,帮学生查漏補缺。有老师连上20个晚自习。

4 追赶“天才”

网校会定期招募远端学生去七中借读一周。禄劝一中的几位学生去“留学”时,被同学们安排了任务——观察“天才”们的生活。此前他们听说,成都的孩子是“天才”。两天后,小视频传回,是七中学生中午留在班里自习。回来后,禄劝一中的学生感慨:“天才”们不仅是天才,也很刻苦。

如何追赶“天才”?只能比他们更刻苦了。

在禄劝一中,直播班的大部分孩子会在3年里,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一位班主任叹着气告诉我,他的一项工作是凌晨来教室,把那些还在学习的学生抓回寝室。不过回寝室也不意味着休息。王艺涵每天0点30分熄燈,但很难睡好,因为其他舍友上了床,也全都开着小台灯,趴在折叠桌板上继续学。她总觉得被落下了。

你可以说这样苦读很不科学。但改变就这样发生。禄劝一中高三的前两名学生告诉我,只看卷面成绩,他们已和成都七中的“天才”们相差不大。3年的漫长竞赛,他们一步步追了上来:高一勉强及格,高二渐渐从100分,上升到110、120……直到现在,满分150分,能拿到140分。直播班真有那么大的作用?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禄劝县教育局局长。他想了想,觉得它激发了本有的潜能,“是催化剂”。

禄劝今年考上清华的那位学生说,他在大学里要继续熬夜才能跟上进度。但我也看到了乐观的一面。有位考上西安交大的山区女生在回忆里写到,她在大学出演了话剧,是因为直播班组织过情景剧表演。一些直播班学生,历经3年全英文教学,口语出众,在大学获益良多。我想,至少这群孩子经历了3年的心理建设,到大学会适应很多。

5 改变正在发生

更长远的影响可能还在山沟里。禄劝县教育局局长王开富和禄劝一中的校长刘正德12年前合计着在禄劝县推行直播班,经费不够,硬着头皮上。12年后,这届高一,12名已经被昆明市区学校录取的学生,开学后主动申请转回禄劝。十几年来,小城第一次迎来生源回流。“如果凋敝的学校总没起色,学生一入学就能看到3年后的结局,那他和他的家庭都会自暴自弃。”这是开设直播班的负责人王红接的结论。几年前,四川一位贫困县的干部曾拜访他。这位身高超过一米八的壮汉几乎哭着说,县里教育改善后,生源回来了,跟着学生出去的家长也回来了,整个县城又有了人气,“房价都涨了”。

所以,如何看待教育?它可能是先苦后甜,付出才有回报的等价交换。

(摘自微信公众号“冰点周刊”,文章有删节)

思考与讨论

各方观点

@澎湃新闻 直播班是另一种精英教育

在搜索引擎可以检索到的远程直播班的招生简章中,大部分合作中学设置了一个不低的入读门槛——重庆进盛实验中学要求中考成绩在全区前200名才可以入读直播班;来自云南的县级中学永善二中也要求中考分数高于500分。如此来看,直播班改变命运是基于一个再选拔的条件下实现的,这些学生本来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这一场景下,直播班成了实验班的代名词。

@新京报 直播课终归是治标之策

要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终归要靠治本。技术赋能下的“教育增益”,的确能起到填谷作用,但这不意味着,对教育洼地的资源倾斜可以摁下“暂停键”——制度补缺,才是优质教育资源引流的关键途径。说到底,没必要否认技术创新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助益,但在为其引流优质课堂资源外,推动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的努力也当不辍。而这还得靠“人”的努力,特别是各级政府的履职尽责。

@星球商评 教育平权需要大量投入

云南禄劝县是一个穷县,2016年投入了财政总支出的27%——7.5亿元发展教育,是所有财政支出中数额最大的一项。从2017年开始,禄劝县级财政每年安排预算3200万元资金,对高中农村家庭学生实施免费教育;2018年又增加投入310万元,对学前、中专、大学阶段贫困学生给予精准资助。

事情非常清楚,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是财政对教育的倾斜,换来的升学率。花钱让网络班的孩子享受额外的资源,让他们能全部考上本科,为学校争光,是教育特权;免去所有农村孩子的高中学费,才是教育平权。想提高教育质量,没有奇迹;只有一个字,钱。对教育的重金投入,永远不会吃亏。

猜你喜欢

禄劝成都老师
云南禄劝 打造救助帮扶综合评估“64X”模式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六·一放假么
在成都
禄劝山羊饲养业在扶贫开发中的地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