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匠人
2019-03-05海欣
海欣
近年来,我们通过采访接触到很多“新匠人”。“匠人精神”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在他们身上,这样的精神也在积淀、渗透、表达。
当我们真正地走进匠人的世界,会发现,他们既是传承者也是反叛者;他们是“旧”传统与“新”文化之间的纽带;他们经历过迷茫也走过岔路。但是,他们的每一段路都按照自己的心意在走,骄傲而坚定;他们也始终相信,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新的一年,《新匠人系列报道》将继续推出,也希望有更多的“新匠人”联系我们,讲述你的故事,品读匠心之魅。
曾德钧:62岁,依然渴望燃烧
如果说匠人精神是值得人们敬佩曾德钧的原因,那么他的创业精神则可以算得上一种颠覆。一款受到年轻群体热捧的收音机和一个年过六旬的工科男,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一颗年轻而不知疲倦的心。
“我已经62岁,有人认为我应该像他们一样,不再做无聊的事,不再轻易流泪,不再享受规则之外的快乐,不再拥有幻想,也不再冲动……他们文质彬彬,他们小心翼翼,他们勾心斗角,他们高谈阔论,他们固步自封,他们害怕失败,他们也说你也会成为这样的人。我是62岁的曾德钧,而我,依然渴望燃烧燃烧再燃烧。”
于是,在猫王收音机众筹产品的视频介绍中,我们看到他骑着摩托车在沿海公路一路驰骋;在年轻人为主力的创业浪潮中,他的韧劲丝毫不亚于20岁的年轻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他“就像又活了一次”。
王尔德说,在这个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这位年过六十的老人让我们透过他匠心独运的产品和激情燃烧的创业故事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王永训:风筝一样的特质
在潍坊杨家埠,大约30年前,一个年轻人走进一家小作坊,开始埋头做风筝。近30年来,从传承到创新,从产业化发展到民间艺术综合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王永训走出了一条与风筝相伴的自由之路。而他凭借的正是风筝一样的特质:自由开放的思维、长远的眼光以及顺势而为的节奏感。
谈及风筝文化的传承,王永训表示:“现在是工匠有,大师无。市场越来越好,但是从事这门行业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近年来,王永训每年都会提交相关的专利申请。“公司有专门的主创团队,有时候千辛万苦创新出一种风筝,很容易被别人仿制使用了,所以我现在要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王永训说,“风筝文化已成为世界性文化,我将来计划打造一处民间艺术综合体,把老祖宗留下的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高琪、刘雨生:80后小伙的“初心”与“繁华”
两位80后小伙创办的“匠心中国”手工生活馆位于济南市文化西路的CCPARK创意港。
晋代诗人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走进这座质朴自然的小店,莲蓬、芦苇、绿萝、小多肉扑面而来,还有一架老式唱片机和一辆复古自行车横在它们面前,两块简单染色的砖头上写着:“这里 卖东西”五个小字,简单直接,毫无雕饰。
“现代人的生活普遍比较浮躁,就是希望大家走进店里的瞬间,能够感受到沉静愉悦。”创始人之一高琪告訴记者:“‘匠心中国给热爱手工艺品制作的人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去感受有温度的城市生活,传播自然本真的艺术理念。”
手工,让生活更有温度。这是匠心手工生活馆最想要的理念。“当专注于心,有方向时,时间总是稀缺珍贵。”这里是理想生活方式的展示间,简单、文艺而又富有情怀。“不商业,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商业化。”在高琪看来,“美好的生活,在心,不在形式。”而真正的沉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纪宇:生活变成“私人定制”
在人流如织的文化西路创建山东省第一家木工体验俱乐部,纪宇从一个想法到落地实施不过四个月时间。在这之前,纪宇热爱各种极限运动,滑雪、赛车、航海、攀岩样样都精通。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而纪宇从中享受到最大的乐趣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私人定制”。 他可以创造出任何一个他想要的物件,而这个成品将会符合他的所有要求。这种成就感是匠人的特权,亦如日本著名漆艺家赤木明登曾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带来的幸福,“无论怎么冥思苦想,我也无法主观地创造出一个好形态,但在我不知不觉哼着歌专注于手中工作时,在我驾车远游时,在我深潜海底时,那些形状却会自发地从我心底浮现,来到我眼前。它们的模样和颜色清晰可辨,几乎触手可及,让我感动不已。我什么也没有做,它们就在那里。不知是谁把它们创造出来的,而我只是在原地等候。”
方芳:从未这般强大而自由
对于东北农业大学兽医系毕业的方芳来说,选择学习皮雕是由于“发自内心的喜欢”。
方芳的原创手工艺品牌方圆皮雕目前主打高级定制。“顾客买的不仅是手工皮具,更是皮雕师的经验、时间、学识、审美等无形价值。”如今,方芳做一个大包平均用时一个月,一条边能缝10个小时。与大规模的推广宣传相比,方芳更希望秉持初心。
这个80后的姑娘喜欢《放牛班的春天》里特立独行的男老师,更欣赏不问为什么永远向前跑的阿甘,用她的话说,“自己的内心从未如现在这般强大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