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9-03-05
叶圣陶认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对于语文而言,阅读犹如语言之源泉,也是思想之源泉,而用语言表达思想则是写作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以读促写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一、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1.阅读中规范写作方法
一是抓住文章中心,学习文章构思,窥探文章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比如《潮涌浦东》一文,教师先分析“潮”原指海潮,文章寓意改革开放的“浪潮”,而“涌”则表明改革开放力度之大。之后让学生在阅读中顺着这个中心梳理全文,并逐一罗列“浦东变化”,这不仅让学生了解全文,而且还得到构思方面的锻炼。二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谋篇,从中学会谋篇的技法。三是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并通过各种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词语丰富了才能自由表达。四是学会文章的表达方式,领悟文章写作时的表达技巧,可通过借鉴、模仿等方法进行锻炼。比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中四问四答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的较量场面,在语言表达方面就很值得学生学习,仅通过语言表达仿佛让读者亲临一般。五是领会作者的选材,领悟文章写作中选材精细得当的技巧和方法,做到以小见大,于平凡处见惊雷。比如《最后一课》教学中,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回味,并以此为中心思想,选择自己身边一件平凡小事,写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要求以情动人。
2.开放阅读中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阅读积累越丰富,其写作水平越高,而阅读则需要学生“有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开放式阅读,通过开放式阅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对于初始阶段,教师可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的散文、杂文、寓言、幽默故事、笑话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类短小篇幅的阅读中体会更为精练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而且也从不同文体中体会到不同写作特点。
除语文教材之外,教师还可对阅读范围进行延伸拓展,选择与教材课文有关的阅读文本,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兴趣进一步拓展视野和知识空间。常用方法包括补充阅读、扩展阅读、比较阅读、迁移训练等。比如,补充阅读中从课文《记念刘和珍君》补充“竹林七贤”;扩展阅读中从课文《守财奴》扩展到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将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等名著片段可扩展到全书;比较阅读中将课文法布尔的《蝉》与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作比较,比较苏洵《六国论》与苏辙的《六国论》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阅读,不仅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也对写作有更深的理解,掌握的知识多了,也就更愿意下笔了。
3.阅读中优化写作思维
可以说,初中生写作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从点到面,扩展到四面八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先要优化学生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中心思想为中心展开联想和想象,向四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从而获得写作灵感。因此教师在课文阅读中,可鼓励学生写作创新,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比如,布置想象作文《面对一课千年老树》,让学生展开联想,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的作文。
此外,除了通过阅读优化学生的发散思维之外,还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进而写出创新性的作文。比如“人多力量大”与“人多未必力量大”,“有志者事竟成”与“有志者事未必成”等,对作文进行重新立意,写出合理的、真实的认知和情感的作文。
二、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高尔基谈自己写作经验时说,我在提笔之前总要提三个问题,即我想些什么,如何写,为什么写。同理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养成这样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阅读来回答、如何写与为何写的问题,进而增加间接经验,提高认知,并将这些收获迁移到写作中来。在“以读促写”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文体转换来锻炼作文写作水平。
仿写、续写、改写、总结、延伸等是“以读促写”的重要形式。在“以读促写”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仿写,从仿句、仿段再到仿篇,然后让学生学习续写,改写等。比如,《将相和》中阅读到蔺相如升任上卿,廉颇不满而采取过激行为,教师可引导学生不考虑后文,让学生写封简短的信劝说廉将军。这种方式对学生想象力发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
三、以读促写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通过“以读促写”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结合实际发挥主导作用,教会学生读写结合,从阅读中学会写作,教育学生阅读范文,教会学生吸取范文的长处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知识储备。教学中还需确保学生的主体话语权,鼓励学生写作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沟通作品思路和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把本心与作品加以同化并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这是新课程“以读促写”带给语文教学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