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意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论述
2019-03-05王海亮马文佳
王海亮 ,马文佳
(佳木斯大学a.团委;b.公共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改进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树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能够引导和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14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和中华文化的主体,能更好地发挥文化软实力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能。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努力创事业,奋发图强谋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文化、生态、军事、国防、外交等领域也不断取得进展,成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显著,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因为社会制度的差别、意识形态的对立、利益诉求的不同,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敌视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经济上开展“贸易战”、政治上指责威权、军事上渲染威胁、各种分歧和摩擦愈加突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下,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演变为文化的竞争,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就把文化作为一种隐形武器,利用网络等媒介以“普世价值”为幌子向我国进行文化侵略,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新时代,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意识形态领域任务空前繁重,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治愈精神上的迷茫、化解信仰上的危机,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要致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积淀、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基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创造活力的高度自信”[1]。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重要时刻,在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下,在文化建设上既要做到大胆融入世界,又要坚持中国特色,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二、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具有坚定的信念。”[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践行文化自信。他指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增强文化自觉。在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关系上,习近平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3]“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在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全体党员要“不忘初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党的十九大报告语境庄严,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传递出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后,“文化自信”更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准则。
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价值意义
新时代,在实践层面,理性地对待文化自信,科学地发展文化自信,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价值上就可以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供精神动力,在现实价值上就可以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提供保障,在社会价值上就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化发展建设新的风向标,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文化自信发挥的价值作用无与伦比。
1.思想价值意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精神动能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在《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东西对望》中谈到,文化是不能脱离它的硬实力,它的经济发展,单独的一马当先是不太可能的。它是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地影响的过程。当下,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但文化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尤其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关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我们让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冷落,对我们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积攒的革命文化持怀疑态度,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充分的自信,那么就无法正确地面对对待外来文化,无法解决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受到冲击的现实境遇,提升文化软实力就会成为空谈。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只有文化、精神的强大,才是民族国家强大的根本。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在当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我们要牢固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以硬实力快速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使软实力与硬实力并驾齐驱协调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2.现实价值意义:巩固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7]。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化,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人们观念呈现多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大众传媒高度发达,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权政治,借文化之名、民主之词,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钓名欺世,企图和平演变,以达到他们的战略目的。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就曾经说过:“文化帝国主义的东西,是最巧妙,并且如果它能单独取得成功,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以此为手段而改变两国的强权关系。”[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应对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碰撞的理性支撑,在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和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文化在华夏大地相互冲击的浪潮下,我们需要自信的力量;在面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自信的声音;在应对文化安全面临挑战和风险的紧要关头,我们需要自信的坚持。有自信才能有底气,才会有话语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提升我们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的话语权,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3.社会价值意义:有利于实现文化“理政治国”的功能
当前人们思想中,会混入和参杂一些与主流价值相背的内容,西方思想的介入与马克思主义发生着激烈的碰撞,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问题,人们会存在不适应、看不清、想不通的现象、矛盾和问题,思想上产生了许多迷茫、困惑和不适,进而影响到人们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坚韧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可以汇集力量、凝聚人心、增强民族团结,提升各族人民对中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文化自信还能够不断消除一些习惯文化势力对文化发展的羁绊,促进和润滑文化体制领域的改革,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沿着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引领功能和导向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是值得自信的文化,这个逻辑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从社会意识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起着能动的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能够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能够为构建更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价值尺度和是非标准,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等起到促进作用,能够推进发展先进文化并约束抑制落后文化,能够保障社会舆论的良好发展方向。
4.历史价值意义:有利于实现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说道,“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史,都是一部文化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的得到极大改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悄然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方面的求越来越高。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产业强国。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对内实现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对外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当下我们工作的重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目标的准确确立,有利于文化发展新举措的正确提出,有利于文化发展战略的合理谋划,有利于中国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国人民始终与真理,与时代同行同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繁荣与兴盛。
中国上下五千年,经过时间流转的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品格,深厚的文化传统,特色的文化思想体系。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到坚韧不屈的红色革命文化,继而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文化不断继承和发展,不断融会和创新,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高度,只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自信,才能党和国家提出来的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