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2019-03-05徐世凤
徐世凤
(江西省瑞昌市农业局山药中心,江西瑞昌 332200)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强化其工作效能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1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复杂性,完善体系建设、提高改革效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当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的力量差异较大,其直属上级机关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界定,在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摆脱传统的工作模式的束缚,其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存在明显的缺失。其次,部分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推广手段具有单一性,普遍依赖于乡镇的行政力量,其推广流程和规章制定难以适应区域的农业发展特征,缺乏适用性和匹配性,难以有效落实“产业帮扶”和“精准帮扶”,阻碍了区域农业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最后,部分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对农民群体的宣传教育有限,无法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中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缺乏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对专业农技知识与千村万乡的农民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导致农技的推广进行变得无比艰难。
2 优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策略
2.1 明确岗位职责 提高对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的认识,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需要工作人员摆正自身的位置,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言谈举止,从而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组织还涉及部分具有营利性质的职能以及夯实服务工作的经济基础。为了确保各项职能的有效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必须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强化竞聘上岗原则,实施定岗定编定责主动,改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建立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的长效机制,将工作重心落实到整顿乡镇服务职能的工作上,以逐步实现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创新,完善服务工作队伍建设,确保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1]。
2.2 丰富推广手段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粗放式”的农技推广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群体的多样化需要。面对这样的客观现状,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结合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民实际的发展需求以及农业市场的变化趋势,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丰富推广方式和手段,从原有依赖行政力量逐步转向依赖科技示范,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产业精准帮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水平[2]。例如,密云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了实现扶贫脱低工作目标,在进村入户了解村内资源和劳动力结构等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逐村逐户的帮扶规划,归纳集成种植黑木耳一整套栽培技术,从选地、整地、菌棒入地、催芽、出耳以及管理、采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建立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以随时监控新技术应用情况。与此同时,农技推广服务部门还积极拓展了黑木耳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户与超市、电商等销售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以保障菌农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2.3 加大宣传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工作目的是助推农业增产和农民创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了保障农技推广技术的顺利开展,相关工作者需要加大对农村群体的素质教育,提高其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农技推广服务部门要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信息媒介,加大对农业新品种、新农药的宣传力度,开辟农村科普信息化和农民科技培训的新路径。例如,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依托互联网,打造了现代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成功推出了农村视频微课堂,该课堂邀请了业界的权威专家、学者开展授课活动,从多个方面生动、简洁地为当地农民讲解了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引导广大农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现代农业技术,参与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提高其农业综合素养。另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还要注重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示范,依据区域环境条件和生产特征,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培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样板,直观具体地展示农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以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运作,实现农技推广的战略目标。
3 结语
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技术推广手段,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主动引导农民群体掌握和应用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