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要点
2019-03-05荆英楠
荆英楠
(沈阳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
1 土地整治分区
为了全面加快推进土地整治,依据相关规划明确2016—2020年(“十三五”)甘肃省庆阳市土地整治的任务。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经济社会条件及历史文化等特点,将庆阳市土地整治划分为3个分区。
1.1 东南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区 本区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包括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大部分区域。该区域为黄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是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是庆阳市重要的生态用地区。同时,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庆阳市主要的煤炭开采区和重要的石油开采加工基地。
本区土地整治重点是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工矿废弃土地复垦为重点。土地整治方向为加强建设用地整治,结合区域城镇、农业及生态建设,通过村镇规划控制,以农村低效利用的村庄用地整治为主,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城镇村布局,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以加强水土保持、维护生态屏障为主,恢复、治理植被,加速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整合和土地利用规划,禁止乱开滥挖、无序开采,积极开展矿山复垦,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1.2 中北部土地综合开发区 本区位于庆阳市中北部,区内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北部丘陵沟壑区,适于发展畜牧业;南部残塬沟壑区,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是庆阳市主要的农耕地带和产粮区;东部子午岭水源涵养林区,生态条件较好,有利于农、林、牧业生产发展。
本区土地整治的重点是开展土地综合开发,保证开发土地质量。土地整治方向为土地整治以修建水平梯田、构筑防护设施、配套田间工程设施的土地综合开发为重点,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区域内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水平,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区内城镇、乡村废弃宅基地及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稳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引导居民向重点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整治散乱、废弃、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1.3 西北部农用地整治区 本区位于庆阳市西部及西北部,域内西峰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以高原沟壑区、残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为主,区域内塬、梁、峁、川、台和沟谷均有,部分地域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同时区域内农业用地生产水平不高,耕作粗放。北部有天然草场,是一个集石油开发、煤炭开采和牧业发展的综合区域。
本区土地整治重点是开展农用地整治,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力。土地整治方向为土地整治以农用地整理为主,即对分布于田间地边的零星地块、荒草地等未利用地以及沟渠、田间道路、疏散林地实施统筹整治,重点实施梯田、防护林、沟头防护等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尊重农民意愿、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的前提下,进行迁村并点、建设新农村,对于远离集镇的村庄因地制宜采取小村合大村方法归并集中,稳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引导农民向重点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整治散乱、废弃、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
2 规划效益评价
2.1 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经调查统计,经过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粮食产量由整治前的214 kg/667 m2提高至整治后的 281 kg/667 m2,平均提高 67 kg/667 m2。庆阳市粮食总产由2011年的629万t提高至2015年的768万t,提高了22.1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 015元提高至6 210元,增长105.97%。
2.2 社会效益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一是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农用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二是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庆阳市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为促进全市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做出贡献;三是能稳定庆阳市耕地面积,解决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3 生态效益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用地整治,荒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土地复垦及生态环境建设,将逐步改善生态生活环境。塬区土地整治建设的防护林带和护田林网在防风固地、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山区以梯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整治,能有效提高农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大幅度地减少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