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及评估研究

2019-03-05张强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节能与环保 2019年9期
关键词:监测点污染物污染

文_张强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1 场地土壤污染特点

场地土壤污染有如下特点:一是污染区域小,但污染程度高、风险大;二是污染物种类复杂,容易形成复合污染;三是污染物的性质稳定,能长期存在于土壤中,还会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转移。

2 场地污染土壤的调查工作

2.1 关注企业原生产过程

企业迁移后,调查人员应调查企业原来的生产过程,一是生产的产品类型、加工方式、生产技术等;了解生产车间的布局,明确产品的原料储存地点和数量。利用这些调查数据,可以对污染物进行分类,掌握污染物的特点和性质。二是调查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重点分析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三是在调查工作完成后,对严重污染区域进行重点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污染物种类相比较,看是否存在差异。

2.2 明确污染物的类型

现场调查时,应该在污染场所获取土壤样本,主要部位是原材料堆放区、污染厂房、事故发生地等。土壤取样时,合理控制取样深度,一般要到达浅层地下水,以便准确判定污染情况。针对污染样本进行分析时,应该划分为有机物、无机物两类,判断污染严重程度。

2.3 关注环境调查细节

针对污染土壤进行调查时,细节注意事项包括:①调查场地内土地的重要参数,例如酸碱度、土地孔隙率、碳含量、地下水的渗透系数等。明确这些参数,有利于分析土地的渗透情况、污染扩散浓度。②检测地表积水和污染河流。一方面对地表积水取样,监测积水的容量和流量,掌握污染物的迁移、渗透特点,以及对地表积水的影响;另一方面调查排放废水对土壤的污染情况,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③检测地下水,可在污染场地设置监测井、中空井,防止污染物进入深层地下水,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④将调查重点放在严重污染的区域,一般土壤污染的检测面积是10m2,在污染中心距离地面20cm的地方,获取土壤样本,分析并评估污染程度。此外,还要在污染区域的下风口、周边、500m外围空间,分别设置一个监测点,获得环境影响数据。

2.4 细化污染调查记录

场地污染土壤的调查,要细化调查记录,提高真实性和准确性,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其一,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可以拍照留存,了解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其二,在取样时,可以利用GPS的定位功能,确定最佳污染土壤区域,合理布设取样点。其三,通过GPS对污染区域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定位,绘制取样点图时,保证绘图精准度。其四,进行纵向取样,对场地的纵断面进行拍照,写下主观观感记录,为污染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3 场地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

3.1 确定评估目标

以场地的生产情况、土壤污染调查结果为依据,整合资料并分析,确定风险评估目标。一般来说,风险评估目标包括以下几种:①健康风险;②地表积水污染风险;③地下水污染风险;④其他目标风险。

3.2 开展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时,要求调查人员收集污染场地的信息,可以对土壤样本进行调查。

3.3 判断风险类型

以初步调查结果为准,调查人员要对土壤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估,除了显性的风险,还要关注潜在性的风险。如果场地土壤污染严重,则要继续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3.4 建立评估模型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时,要将场地土壤污染情况、开发规划相结合,针对存在的污染风险,尤其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风险,开展评估工作,确定污染风险内容。

3.5 开展详细调查

针对污染场地,进行深入性、针对性的调查,对土壤取样样本进行分析,全面了解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分析土壤污染特点,并健全污染评估模型。

3.6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健康风险,应该结合当地居民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等要素,保证评估的全面性。二是地下水污染风险,如果场地土壤表层出现污染,但地下水没有污染,就要评估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如果土壤表层、地下水均出现污染,就要评估下游水源的污染风险。

4 实际案例分析

4.1 污染场地概况

以某工业区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为例,属于滨海平原地貌,地势整体平坦,且有河网交错。场地内的浅层地下水,属于潜水,埋深约为1m,会受到季节、降水、地表径流的影响,水位变化在0.5~1.0m之间。该工业区的占地面积约1.3万m2,分布多家企业,企业搬迁后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场地周边是居民区,最近的距离是15m,未来规划建设商业办公区。前期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场地内的土壤环境出现不用程度的污染,且污染分散、深度不均匀。

4.2 调查评估方法

第一,样品采集。以当地的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准,进行系统布点,网格尺寸为20m×20m。初步调查时的超标点位,向四周扩展,形成加密监测点;地下有构筑物的地方,也要设置加密监测点,共计16个。采集土壤样品时使用钻机,采样深度间隔距离为2m,在每个监测点采样3~4个,共计土样58个。检验项目分别是:①铜;②铅;③锌;④苯并芘;⑤苯并蒽;⑥苯并荧蒽;⑦二苯并蒽;⑧总石油烃。

第二,评价方法。以《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为准,利用筛选值作为土壤样本的评估依据,步骤如下:首先采用插值法,明确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然后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分析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4.3 污染调查结果

第一,污染现状。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场地的土壤污染物有8种,污染现状分析如下:①重金属污染,铜、铅、锌的最大检测浓度为5274、602、7245mg/L,其中铜污染属于重度污染,铅污染属于中度污染,锌污染属于轻微污染。②总石油烃污染,最大检测浓度为709mg/kg,属于轻微污染。③多环芳烃类污染,苯并芘、苯并蒽、苯并荧蒽、二苯并蒽的最大检测浓度为1.70、1.35、1.60、0.27mg/kg,其中苯并芘、苯并蒽属于中度污染;苯并荧蒽、二苯并蒽属于轻度污染。

第二,污染分布特征。总体上,污染物范围约为场地面积的35%,污染物的分布具有点源性、空间差异性。①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污染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其中填土层存在建筑垃圾,污染主要分布在填土层下方。②有机物污染主要分布在场地中部表层土壤中,以前是钢铁铸造厂、铜带厂,污染物经渗漏、抛洒进入土壤。③受地下构筑物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重金属污染浓度先增高、后减小,主要位于钢铁铸造厂的深层土壤中,因吸附、沉淀作用形成。

4.4 健康风险评估

①表层土壤中,超过居民可接受水平的污染物是铜、苯并芘、苯并蒽、苯并荧蒽、二苯并蒽、总石油烃;下层土壤中,各类污染物均在居民可接受的水平以内。②单一污染物经所有途径超过可接受水平的监测点有4个,其中铜的暴露途径是经口摄入,总石油烃、多环芳烃是经口摄入、皮肤接触。

4.5 修复技术方案

第一,修复模式。结合本次调查评估结果,对该场地进行修复,主要是清挖,深度在6m以上。考虑到工程建设的时间紧迫,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明显,因此不适宜采用原位修复法,也不能对修复的土壤进行回填。对此,采用异位修复方案,清挖污染土体后,运输至指定地点处理;同时开展地下车库的建设,避免基坑二次开挖。

第二,修复成果。经修复处理后,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如下:①铜为0.15mg/L;②铅为0.016mg/L;③苯并芘为0.05mg/kg;④苯并蒽为0.05mg/kg;⑤苯并荧蒽为0.05mg/kg;⑥二苯并蒽为0.02mg/kg。分析可知,污染土壤修复处理后,污染物浓度低于敏感用地筛选值,可以作为一般工程渣土使用。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场地污染土壤的调查工作和风险评估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希望为实际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为土壤修复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监测点污染物污染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