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2019-03-0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气意图言语

王 莹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言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方式,它是听和说往来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交际双方都会主动遵循相关交际原则,言语交际能否成功,取决于说话人与听话人能否互相理解对方的语义,包括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在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常常遵守的重要语用原则,但是,有时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也会出现对该类原则的违反,语用模糊现象就是一种对此类原则的违反现象,语用模糊的使用是说话人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而选择的语用策略。所谓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某一情境或上下文中所使用的带有不确定性的、模糊的、间接的话语表述形式。在一些情境中,语用模糊策略的选择对体现言语交际的合适性、维护交际双方的情感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用模糊表现形式

语用模糊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言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形式,它通常是根据交际的需要,为达到某一特定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运用语音、词汇等形式,形成一些模糊性的表达,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影响语言片断的逻辑语义来把常见的语用模糊区分为语义型语用模糊和语气型语用模糊两种形式。

1、语义型语用模糊

语义型语用模糊指的是通过一些表示不确定意义的结构形式,使语言片断的表意在某一程度、范围内浮动,与使用模糊形式之前相比语义上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形式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述更接近实际情况。例如:

(1)奇点起身走到阳台:“我们可真能谈,差不多该谈的问题都谈到了吧?”

在例(1)中,“差不多”属于语义型语用模糊,它的使用体现了一个大致的情况,涉及到了谈到的“问题”的范围,“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该谈到的问题”的范围,避免了表意过于绝对,使表意更合适,得体,接近实际情况。

(2)“你只要有稍微的容忍,就可以对她施展的影响视而不见。”

在例(2)中,“稍微”属于语义型语用模糊,在句中降低了“容忍”的程度,使“容忍”呈现在某一范围之内,改变了语言片断的原意,使说话人的表意更精确,也体现交际的意图。

2、语气型语用模糊

语气型语用模糊指的是通过一些模糊的、间接的词语表达形式,使语言片断在表达中的语气更加委婉、和缓,但并不改变语言片断的逻辑语义,这种模糊形式的使用既可以使语言表达符合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要求,又可以使交际行为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更容易达成共识,使交际双方言语交流顺利进行。例如:

(3)“之前都没等过这么久,她不会再写信了吗?”

“恐怕不会再写了。”

在例(3)中,“恐怕”是一种表示猜测的语气型语用模糊形式,如果去掉“恐怕”,句子的语气就会比较肯定,没有余地,而且,从这两句对话来看,第一句对话的说话人显然是希望“她再来信”的,使用这种语用模糊的形式可以使语气更缓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话人的失望心理,符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要求。

(4)“曲大小姐,你以后可不可以别让胜美传达圣旨?她逼得我今早不到五点起床,你有话直接跟我说嘛。”

在例(4)中,说话人本应该清楚地表达“别让胜美传达圣旨”的意思,但是却加入了“可不可以”这种语用模糊形式,如果去掉了这个形式,语气就会显得生硬,会威胁对方的面子,采用了“可不可以”这种语用模糊形式并不是真的让对方选择“可以”或“不可以”,而是使语气变得缓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交际意图。

二、语用因素对语用模糊策略选用的影响

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与相关语用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认为影响语用模糊策略选择的语用因素主要有交际意图、交际对象、交际环境三种。

1、交际意图

交际意图是言语交际中重要的语用因素之一,交际意图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进行沟通交流时意识到的要通过言语行为实现的目标和方法,它主要通过某些语言形式而存在,是言语交际想要达成的目的或取得的效果。说话人在进行言语交际前一般会先产生某种思维意图,这种思维意图可以是为获取新的信息,也可以是进行情感交流或者维护和谐关系。在言语交际中,有一些语言片断由于受到交际意图的影响,在表达时会采用语用模糊形式。例如:

(5)关雎尔深思熟虑了才道:“樊姐,可不可以给王同学一个机会呢?我感觉你心里其实不想他离开的,这样子相处,你多累呢。”

例(5)中,关雎尔看出樊胜美舍不得王柏川,采用了“可不可以”、“我感觉”这两种语气型语用模糊形式,不改变语言片断的逻辑语义,语气舒缓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可不可以”体现了一种可选择的形式,表面上看把主动权交给了听话人,实际上属于一种“劝告”的言语行为,“我感觉”是表示说话人的一种猜测形式,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不失礼貌,也能明显看出说话人有希望樊胜美和王柏川和好的意图,但又怕话说得太直接会影响自己和樊胜美的友谊,在这种交际意图的趋使下,采用了这种语用模糊的形式。

2、交际对象

交际对象是交际的主体之一,是说话人话语发出的接收者,也是言语交际中非常重要的语用因素之一,说话人在编码前不仅要考虑交际意图,也要考虑交际对象,交际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对语言策略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把握好交际对象的这些属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语码形式进行话语交流。在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可以顺应交际对象的情况,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例如:

(6)邱莹莹:“樊姐上微博没有,曲曲中午和王总一起吃饭。我刚打电话问曲曲,她好像说了些什么。”

樊胜美:“她说了什么?”

在例(6)中,邱莹莹是知道曲曲跟王总说了什么的,但是她却使用了“好像”这种语用模糊形式,她认为樊胜美最好知道这个内容,但是又没有直接说内容,因为她知道曲曲说的内容可能会威胁到樊胜美的面子,所以,为了顾及交际对象的面子,邱莹莹采用了模糊的形式进行缓冲,给交际对象提供了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减少了对交际对象面子的伤害。

3、交际环境

交际环境指的是言语交际发生时的状况和状态,它既包括语言因素,又包括非语言因素。交际环境中的时间、空间、上下文、情景、前提等对说话人语用策略的适当选择都有着制约和影响。在言语交际中,可以根据交际环境的需要选用语用模糊形式。例如:

(7)曲筱绡:“有人要失望了。能不能透露一下去哪儿?”

安迪:“有人让你问的吗?那就不说了。再次对不起。”

在例(7)中,曲筱绡采用了“能不能”这种语用模糊的形式来寻问安迪旅行的目的地,因为她是受小包总之托来问,她知道小包总对安迪的态度,也猜测到在个时间节点问,安迪一定会猜到是小包总要问的,所以不会告诉她,但受人之托又不得不问,所以采用了这种模糊的形式,既完成了别人对她的请求,又避免了被人直接拒绝的尴尬。

三、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语用模糊策略是在言语交际中采用不确定的语义形式,可以是词汇的模糊也可以是短语的模糊,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往往是顺应交际中的语用要素而出现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策略形式的使用既可以取得积极效果,也可以避免消极效果。

1、取得积极效果

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取得积极效果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交际是以意图为导向的,一般情况下在话语发出前,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已形成,围绕这个意图,为了取得积极效果,说话人会选择他认为最合适的话语形式,语用模糊形式的使用常常可以起到推动话语效果的作用。例如:

(8)应勤:“老家地名有点生僻,我写给你看。”

邱莹莹:“啊,隔壁市,我们差不多是老乡了。”

在例(8)中,应勤和邱莹莹的老家离得很近,但是并不在一个地方,两人在交流中形成了比较和谐友好的关系,邱莹莹为了拉近双方的距离,用了“差不多是老乡”的模糊形式,“差不多”的使用改变了语言片断的逻辑语义,属于语义型语用模糊形式,既符合了逻辑事实,又以“老乡”的关系定位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进一步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例(8)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顺应了交际意图,也符合交际环境的需要,取得了积极的交际效果。

2、避免消极效果

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除了能取得积极效果之外,还能够起到避免消极效果的作用,这种模糊形式运用范围很广,虽然语义比较模糊,但是不影响语言片断的逻辑语义,一般来说语气型语用模糊绝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这种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避免了消极的表达效果,能够缓和语气、润滑人际关系。例如:

(9)关雎尔犹豫道:“我可不可以叫上小邱,咱们一起去游乐园玩?我们两个常念叨着去,可没有车,很不方便。”

在例(9)中,前文谢滨提出两个人一起去植物园,但是关雎尔认为她和谢滨两个人单独去植物园看花不太合适,不如叫上小邱一起去人山人海的游乐园,这样不太会感到尴尬,如果对于谢滨的意见直接反驳的话会损害对方的面子,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她采用了语用模糊策略,利用了“可不可以”这种模糊形式,给对方选择权,而且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语气和缓,避免产生消极的交际效果。

综上所述,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它的运用受到相关语用因素的影响,交际意图、交际对象、交际环境等对语用模糊策略的选择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语用模糊策略的选择对于交际本身来说,既可能形成正面的影响,也可能形成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到的正面影响来看,认为这一策略的使用既能够起到取得积极效果的作用,又能避免产生消极效果,缓和了语气和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语气意图言语
注意说话的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注意说话的语气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