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莱市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振兴对策研究

2019-03-05杨晓棠蓬莱市环境保护局

节能与环保 2019年2期
关键词:处理厂粪污畜禽

文_杨晓棠 蓬莱市环境保护局

1 前期主要工作回顾

1.1 加强全市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和培训

将农村环保工作列入全市环保工作重点,每年召开蓬莱市环境保护会议,总结、部署全市农村环保工作,交流农村环保工作经验,下达全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农村环境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通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不同主题的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举办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镇区环保负责人的环保意识。

1.2 突出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2016 年,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274万元,用于农村水源地保护工程及农村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市财政投入40万元,委托省环科院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工程包括55个村饮用水水源隔离防护设施及保护区标识建设、2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处小型人工湿地、1处稳定塘和污水收集管网28950米铺设。2017年,“蓬莱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被市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

1.3 大力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一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财政投资、世行贷款、BOT等多种方式,筹资2亿多元,陆续开工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碧海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北沟镇综合污水处理厂、北沟镇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0.5万吨的大辛店污水处理厂及小门家镇污水处理厂,其他镇街也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对政府驻地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目前,碧海污水处理厂、北沟镇综合污水处理厂、小门家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大辛店镇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运行。先后投资2亿多元,对城区及经济开发区等区域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及截污升级改造,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日趋完善。

二是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制定了《蓬莱市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置系统,加强村镇垃圾箱(池)等临时存放点的规范建设与管理。市住建局牵头,各镇村逐年加大投入,增设垃圾箱和垃圾运输车,增加清运频次和清运人员,各镇按要求分别与蓬莱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烟台市环卫处签订了垃圾委托处理合同,建立起了完善的垃圾转运体系,实现了乡镇和村庄垃圾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

三是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高度重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控制和削减畜禽养殖排污量,推广健康养殖和畜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畜禽污染治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再利用。

四是以点带面,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带动作用,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有效配置科技要素和产业要素,双向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全面升级。

五是深入实施“绿色”创建活动。201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幸福社区”等创建活动,这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益探索和创新之举。围绕“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四美”目标,通过区分精品村、特色村、提升村,实施梯度培育、重点打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塑造“美丽蓬莱”,先后评选出刘家沟镇马家沟村等21个“蓬莱美丽乡村”,司家庄社区等4个“蓬莱幸福社区”。

2 今后重点生态环保工作及振兴目标

2.1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在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建立农村保洁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改造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环卫基础设施,提升垃圾收运能力,推行密闭、环保、高效、洁净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淘汰露天生活垃圾池。编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技术指南,逐步推进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先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镇、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实行定点收集,定点处理。提高高类别村居比例,逐渐消除三类村居。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村庄地质、生产生活方式等,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和决定权。加强改厕质量安全管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改厕质量。加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建立系统性、可持续性长效管护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以镇为单位,鼓励社会或个人出资进行改造后的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统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的原则,2018年底完成编制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优先解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污水治理问题。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覆盖,城市建成区周边的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位置偏远、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庄,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操作、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建设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建设运行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四是全面改善村容村貌。2018~2020年,集中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重点进行路网提档升级、路面状况改善、运输网点布设三大工程。到2020年,建设村路路网提档升级30公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1152.9公里、养护大中修253.7公里、危桥改造19座、新建客运站点499个。启动农村道路“户户通”工作,配套完善绿化、照明等设施,到2020年,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

2.2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加快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发展、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结构的原则。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成一批设施先进、管理科学、服务到位、运行良好的示范区,引领全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到2020年,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万亩以上,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1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万亩。

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争取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完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整套粪污处理设施,探索建立“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保险联动”的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和收集体系运行模式。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干湿分离、堆积发酵、污水三级沉淀、有机肥生产等技术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三是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在粮食、果品、蔬菜等优势产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果树等经济作物上广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到2022年,全市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2018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3.5万亩。依托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提高监测预警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深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大型施药器械和航空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四是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巩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业示范县创建成果,组织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选择生态环境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农业生产基地,集成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建成一套成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基地小循环。到2022年,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3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围绕种养配套、清洁化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沼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内容,开展畜禽粪便收集,沼渣沼液配送、秸秆收贮、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机肥生产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

五是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鼓励新增建设用地少占、不占耕地,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现有耕地进行提质改造。节约集约用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适度集中的原则,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扩大实施规模,推广秸秆还田、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

六是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按照《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实施分类管控。以典型工矿企业周边农区、高集约化蔬菜基地等土壤污染风险区为重点,开展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突出抓好化工片区和沙河片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到2022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猜你喜欢

处理厂粪污畜禽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