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
2019-03-05吴海波周桐邵英杰刘统银
★ 吴海波 周桐 邵英杰 刘统银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指以提高旅游者身心健康为目的,以防治疾患、康体健身、修身养性为主要内容,将中医药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相融合而形成一种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旅游活动[1],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新业态,是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和深度延伸。江西是一个生态旅游资源大省,也是一个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中医药文化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拓展和观光休闲旅游业的延伸,体现了生态健康的内涵,对于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江西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必要性
1.1 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的需要 当前,两大问题正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第一,老龄化问题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数量分别达到2.31亿和1.50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6.7%和10.8%,远超10%和7%的国际标准[2]。第二,慢性病问题堪忧。中国数字医疗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血压人群高达1.6-1.7亿、高血脂将近1亿、糖尿病患者1亿多、血脂异常者1.6亿、超重或者肥胖症0.7-2亿、脂肪肝患者1.2亿[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会激发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让人民在旅游过程中享受中医药文化带来的疾病预防、康体健身与修身养性,是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康生活追求的重要途径。
1.2 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所需 健康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包括健康旅游在内的各类健康工程也是近年来各级政府最为关心和重视的民生工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发挥我国中医药旅游资源的优势,倡导中医药健康旅游新观念,推动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上述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预示着包括中医药健康旅游在内的各类健康工程近年来已逐渐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江西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挖掘和运用好中医药与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既是现实所需,更是形势所迫。
1.3 促进江西旅游业深度发展所需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对于调整江西旅游业产业结构、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谓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一方面,能有效推进江西旅游业转型升级,培育江西旅游业新供给、新动力。将传统的走马观花式娱乐、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转变,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旅游需求。另一方面,能促进江西旅游业提质增效。即在深度挖掘、整合江西中医药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江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从而有效促进江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 江西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优势
江西是一个有山有水、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宜居的南方省份,有着丰富的原生态自然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一个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依托现有的自然景观与中医药文化资源,江西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具有良好的条件和独特的优势。
2.1 江西生态旅游资源禀赋突出 一方面,江西山水资源丰富。江西省内河流众多、水系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全省有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在内,流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小河流3745条[4];境内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高。据江西省统计局统计,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居全国第2位[5]。江西是一个有山有水,且山清水秀的 “生态旅游资源省份”。另一方面,江西的养生资源也异彩纷呈,温泉、盐浴、森林氧吧等遍布全省各地。以温泉为例,最新数据显示,作为我国中低温地下热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江西已发现温泉96处,主要分布在赣南的瑞金、寻乌、龙南,赣北的星子、修水、武宁及赣西的宜春、奉新等地[6]。得天独厚、异彩纷呈的山水资源与养生资源为江西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江西中医药文化资源积淀深厚
2.2.1 源远流长的旴江医学 旴江即现在的抚河。诞生于旴江流域的旴江医学起源于西汉,其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迄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2000余年来,旴江医学名医迭出,学说纷呈,著作宏富,共诞生了医家963人,出版医籍684种。博大精深的旴江医学与安徽的“新安医学”、江苏的“孟河医学”和广东的“岭南医学”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医学流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7]。
2.2.2 历史悠久的中药炮制技术 自古以来,江西就因其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成就了两大历史悠久且闻名遐迩的中药炮制流派,分别为始于东汉时期的“樟树帮”和源于晋唐的“建昌帮”。这两大古药帮的炮制加工技术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建昌不行”之说[8]。
2.2.3 底蕴深厚的杏林文化 “杏林”是中医的代名词,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中医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当“杏林文化”莫属。江西庐山作为杏林文化的策源地,在中医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早在东汉末年,“杏林文化”的开山鼻祖董奉就曾隐居庐山,施医济世,开创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荣、药食同源的杏林园,形成了千百年来竞相传颂的“杏林文化”[9]。
2.2.4 名扬四海的道教文化 江西道教文化远近闻名,主要分布于鹰潭的龙虎山、上饶的三清山和樟树的阁皂山等地。鹰潭龙虎山的道教文化尤为影响深远、名扬四海。东汉时期,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鹰潭龙虎山炼丹修道,丹成得道,使龙虎山成为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的天师府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道教祖庭,正一观是中国道教鼻祖张道陵1900多年前结庐炼丹的地方,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说法、传道授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中国最大宫观,为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素有“神仙所都”和“百神受职之所”之称[10]。
2.2.5 闻名海内外的热敏灸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是一项疗效确切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医疗技术,属于针灸的一种。但与传统针灸不同的是,它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该专利技术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团队临床30多年的科研成果。2006年10月28日,经国家技术鉴定为原始创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技术的创立,使我国针灸界逐渐形成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发展格局。
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与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为江西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
3 江西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劣势
江西虽然具备了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有利条件,但从近年来的发展现状看,形势并不任令人乐观,不仅发展质量不高,而且发展速度缓慢。究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密切相关。
3.1 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新思想新观念是各种改革创新的原动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观念老套,改革就不可能有新突破和新进展。当前,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之所以发展缓慢,除与发展基础薄弱、人才欠缺等因素密切相关外,故步自封、观念陈旧落后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观念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管部门的观念待转变。主管部门目前还未真正认识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业务部门的观念待变革。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基础与根本。企业为什么要重视供给侧改革,是因为在需求充分的前提下,作为供给方的企业却很难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走马观花式的娱乐观光旅游劳心劳力又费钱费时,已很难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为此,企业只有适应市场需求,创造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项目,才能真正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当前大多数相关企业似乎并未意识到创新产品、服务与项目乃至从根本上转变产品结构的重要性。
3.2 中医药与旅游的融合度不够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新业态。由于无任何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因有关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各个方面都还只是处在摸索或是试点阶段,尤其是有关二者如何融合的问题争议较大。是采取中医药+旅游、还是旅游+中医药、亦或是二者并重模式?在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概念与内涵并不清晰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往往只是在传统旅游中增加了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元素,观光旅游与中医药文化体验“两张皮”现象依然很严重。中医药文化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旅游中,旅游也没有因为中医药文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3.3 产业发展所需配套政策欠缺 一方面,从管理角度而言,目前,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推广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导致各部门对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也未能真正制定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能够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协调机制也还未能建立;管理制度与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从创新角度而言,鼓励企业创新产品、服务与业态的政策环境还未能有效形成,导致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与创新往往流于形式。
3.4 人才队伍对事业发展支撑不足 人才方面的瓶颈主要体现为:一是高级管理人才匮乏,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职能部门,都缺乏真正懂行的管理人才,导致企业创新乏力、政府相关配套管理政策出台滞后。二是从事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产品研发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既懂中医药又熟悉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可谓凤毛麟角。三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真正科班出身的高素质人才不多。
4 推动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稳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发展观念 以制度为导向,引导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及其转变发展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通过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目标与方向。一方面,要研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发展中医药健康饮食、住宿、休闲、娱乐、交通等相关支撑和配套产业,支持和促进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创新、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适应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旅游模式,充分整合江西现有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资源,以“创精品、树品牌、享旅游、促健康”为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打造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创立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新品牌。
4.2 强化产品融合 在深度分析中医药健康旅游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中医药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一方面,鼓励全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及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未病”特色优势,加快开发出“治”“疗”并举且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中医药特色旅游产品;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旅游项目。开拓形式多样的医疗旅游服务,大力吸引国内外人群前来江西体验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另一方面,鼓励省内旅游相关企业联合医疗机构积极发展医疗旅游城、医疗旅游小镇、医疗旅游产业园、医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旅游品牌。
4.3 完善配套政策 切实落实各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加快出台财政支持、用地保障、税费减免等中医药健康旅游扶持政策;抓住国家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机会,积极争取国家先行先试;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中医药健康旅游领域;鼓励企业联合行业协会、专业研究机构制订具有江西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技术标准;围绕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在资源整合、产权交易、旅游质量提升和投融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多游协同、多元办游,多元兴游、协同治游”的局面,为江西实现中医药健康旅游提速升级夯实基础。
4.4 夯实人才基础 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健康旅游相关专业或课程,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推动高等院校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特色学院和研究机构,加快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熟悉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药健康旅游理论、具有创新思维、了解中医药健康旅游需求和发展趋势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策划与产品研发人才,不断提升中医药健康旅游科研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