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感悟式情境,升华小说教学效果
2019-03-05
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指的是在学生阅读小说时,教师依据小说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说内容相互结合,促使学生产生深入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创设了感悟式阅读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文本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填补其阅读空白,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对小说作品产生更为深切的感悟。
一、感悟自然,激荡未泯童心
不少初中生身处于都市中,很少和大自然接触,但是初中生有着一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童心,所以学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渴望人性的回归。在这种情况下,我积极创设感悟式情境,结合那些展现自然和谐之美的小说作品,鼓励学生展开阅读,让学生走入到自然情境中,体会大自然的情境,并思考破坏这种和谐氛围所造成的后果。
在指导学生阅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溜索》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感悟式情境,让学生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脉和奔腾咆哮的怒江,并展示了上面的溜索。同时我鼓励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若要你利用溜索过江,你有这样的胆量吗?”此后我又鼓励学生展开分析,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作者想要烘托的是怎样的一种环境,文章中运用的鹰、马、牛这三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又预示着怎样的隐喻呢?我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将自己想象成是在江上使用溜索前进的动物,并体会这些动物都有着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更快地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品中各种人物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学生认识到:“大自然虽然险恶,但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命却用倔强的姿态乐观地生活着。”
感悟式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所以我在创设感悟式情境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要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应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渲染气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思维中。这样能唤醒学生的童心,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大自然的壮烈,进而提升学生的感悟。
二、感悟社会,引导心理独立
初中生虽然生理上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心理的发展往往赶不上生理的发展。我在教学中利用小说作品创设感悟式情境,促使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所处的环境,思考自己处于此状态下应该怎样应对。这样能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成长,并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品的内容。
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范进中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范进这个人物,我尝试创设了特定的情境,用视频资料等展示了旧时代的风貌,让学生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我列举了蒲松龄、唐伯虎等怀才不遇的例子,并鼓励学生思考:“范进是否有才,我们不知道,但是这几位都是大文豪,在当时的时代中却屡遭不幸,生活并不是那么称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我鼓励学生感受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学生有所体会:“因为他们都没有科举高中,而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样就意味着无能,所以他们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我又鼓励学生回到《范进中举》中,看看作品中的范进遭受了怎样的对待:“若只是邻居这样对待范进的话,还情有可原,但是为何他的丈人胡屠户还是看不起范进呢?”这促使学生更进一步探究人物的心理。最后我又鼓励学生思考:“一个被压抑了几十年的文人,当他突然考中了进士,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呢?”这促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积极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情境教学具有情真意远的效果,能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感悟,促使学生对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感悟式情境中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未来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三、感悟时代,了解社会发展
不少精彩的作品都展示了该时代的特点,但是这些时代和初中生所生存的时代有较大的距离,所以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我尝试创设感悟式情境,让学生思考在特定时代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且对比现代社会,思考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也能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指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故乡》时,我鼓励学生探究作品中的“变”,提出:“在作者看来,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认为:“作者的心中原本对闰土等留有很好的印象,但是当作者看到他们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和自己的想象有着很大的变化,这让作者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他对于故乡十分失望。”我又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大家是否也曾经有过回故乡的经历呢?你们是否感受到了故乡的变化呢?故乡的变化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认为:“我觉得故乡越来越好。”“同样是变化,为何我们现在的感受和作者当年的感受不同呢?”“可能和当时的时代特点有关。”我继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了解当时是怎样的时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意思是说作者在写作时,应该置身于广远的意境中,小说阅读情境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我尝试创设感悟式情境,促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时代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时代的烙印。
四、感悟亲情,强化感恩意识
不少初中生都是家中的宠儿,这造成学生不懂得感恩,不理解亲情。我在教学中利用小说创设感悟式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感受其中的亲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感悟,说说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启迪,这样就能让学生强化感恩意识,促使学生的心理变得更为成熟。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亲情淡漠的文章,我在教学中则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体会其中不多的亲情流露。我引导学生思考:“菲利普夫妇为何会对于勒有这样的态度呢?可是,为何作者却对于勒很好,最后还给了于勒钱呢?”学生有所感悟:“菲利普夫妇害怕别人会因为于勒穷而看不起自己,所以他们被迫只能和于勒划清界限。但是作者却还想着亲情,所以他们对待于勒的态度不一样。”我又鼓励学生思考:“假使你是于勒的话,若你知道给自己小费的是谁,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认为于勒会痛定思痛,下决心改变自己,重新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冷漠依然无法阻挡亲情的传递,无法阻挡感恩的心。
情境教学要求情要真,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说作品有着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这恰恰能让学生点燃情感的火花,起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在感悟亲情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怀,感受其中感人的亲情。
五、感悟人生,树立远大理想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阅历有限,所以很多学生对于人生的感悟也比较有限,对于未来也缺乏一定的设想。我尝试利用小说中的情景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有着怎样的人生理想,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体会,说说对自己有什么感悟。
在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的时候,我创设了感悟式情境,让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父亲”,说说父亲的一生都在做什么。学生一开始理解不够深入,只是提出:“父亲一辈子都在赚钱造房子,希望自己家的台阶比别人高。”“这看上去是不是让人难以置信呢?但是,父亲却真的为之奋斗了一生,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有所感悟:“在父亲看来,房子的台阶高就是有身份的象征,而父亲虽然可能没有文化,但是却依然不肯落于人后,他还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所以一定要完成自己的意愿。”我又提出问题:“在你看来,这个世上是否有什么事情值得你一辈子去努力的呢?你会像作品中的‘父亲’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耗费一辈子的力量吗?”学生有所感悟并提出:“我一直都很喜欢英语,但是我英语口语却很差。我长大了要研究怎样设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那些像我一样对英语感兴趣,但是又学不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学生体会到了奋斗给人生带来的积极意义。
学者李吉林觉得生活的实景往往太真实,缺乏典型意义,所以不能为学生提供意象深远的境界。但是小说作品就不一样,小说作品的形象具有典型性,而且能给学生想象的余地,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形象的目的。我鼓励学生借助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体会其人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理想的伟大。
学者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所创设的鲜明形象,并伴随抒发的真挚情感,所开拓的意境,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就能让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容。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小说作品时积极创设感悟式情境,促使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感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小说的方式对自然、社会、人生有充分感悟,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