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究
2019-03-05
传统文化见证了历史的演变,见证了我国文明的发展,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不重视传统文化。高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可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下面笔者就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谈谈拙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较多,文言文距离现代生活较远,理解及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并充分调动自身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为了加强高中语文教学及传统文化契合程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以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辅助教学工具来教授课文知识,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举例说明,学习《蜀道难》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后,教师可播放朗诵视频,视频背景是险峻的山岭,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和理解蜀道之难。这种教学办法可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来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举例说明,在学习《沁园春·雪》一课时,受高中语文课堂时间限制,教师为了准时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不会为学生理解及讨论深层次内涵留下更多课堂时间,导致学生学习文章时流于表面,无法深入体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结合自身对于雪景的感受,感悟作者的革命情怀。根据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具体背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体会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毛泽东诗词的豪迈风格。
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离骚》这首诗以后,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魅力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离骚》本是《诗经》的一次诗体大解放,属于《楚辞》的代表作品,同时,《离骚》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早采用移情法的诗篇,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学魅力非常丰富。如屈原以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怀,这种美好的比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屈原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一诗大量美妙的诗句无不令人读来心旷神怡。如屈原为了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写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多么铿锵有力而又浪漫的爱国誓言。再如屈原著名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又是多么浪漫的励志诗句。这么多诗句难道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吗?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于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代经典名著
传统文化中的另外一个关键部分是经典名著,但是,在现今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太了解古代经典名著,自然对深藏其中的传统文化就缺少兴趣,而且对于传统文化内容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古代经典名著,引导学生课外时间积极阅读,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了解和探究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完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促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历史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可辅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加深学生热爱和认同祖国的程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一定程度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长足进步。
举例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可为学生推荐阅读四大名著,可推荐较为有名的名人传记、诗词歌赋、寓言故事等,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教学,促使学生从更深角度了解和理解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紧密结合,大大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契合传统文化的程度。
在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教学,不应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中,人文价值体现最为明显,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自身道德素养,这正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契合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及重视可以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