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与实践取向

2019-03-05郭月兰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逻辑研究生学术

郭月兰,汪 霞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南京 210093)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通过强化系统谋划,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支持举措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做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暂行)》,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实施机制,对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指出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相对应,高等教育工作也全面进入了“十九大”的时间频道、思想频道和行动频道,高等教育强国的“施工图”开始抓质量、抓公平、抓改革、抓开放,首要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1]。自此,中国高等教育也开启了提质增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双一流”建设内涵丰富,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展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在“双一流”建设中,迫切需要更加关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上,明确梳理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意识,激发追求高质量的内生动力,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同时,党的“十九大”之后,“高质量发展”很快成为学术热词。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按照党中央精神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另一方面也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历史选择。新时代将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要求。鉴于此,阐释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行动逻辑和可能的实践取向是新时代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导向。

一、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新的历史定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回归到研究生教育,数量上,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学研究生263.96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6.2万人,在学硕士生227.76万人[2];类型上,在学研究生分硕士、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和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说,我国已建成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之际,需要思考如何实现研究生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的高级状态和最优状态。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拔尖创新人才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所以,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度概念,它是衡量一定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长和类型上的多样,而且是一种水平高低的价值判断。任何单一指标都无法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科学的评判。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述,在理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我们理应按照党中央精神,树立新的质量发展观,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对是否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准则,更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旨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3],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其根本实质就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4]。所以,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5]。简而言之,新发展理念把对“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科学高度,研究生教育在新发展理念引导下,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创新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范畴中最高端的教育层次,其既是本科教育基础上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又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学术探究活动,并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6]。在内部研究生教育知识体系更新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双重作用下,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要基于创新发展的角度,一方面注重在应用的情境下、面向现实社会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多种协作方式进行知识的生产、整合与运用,实现学科知识体系的创新式发展。另一方面强化研究生主体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学习、探索性创造和自主性发展,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

(二)协调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

以协调发展为理念指导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蕴。其一,调整研究生教育内部结构,适度缩小以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代表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规模,扩大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实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其二,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优质生源的重要保障,强化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科研意识与科研素质的培养,加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对接,实现学位与研究教育协调发展。其三,统筹研究生教育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协调好学术职业的发展趋势和非学术职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各利益相关方的紧密耦合。

(三)绿色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

绿色教育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一种回应,即将绿色发展理念渗入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始终。具体而言:第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规律、育人规律和发展规律,尊重研究生个体自身成长发展的内部演进规律和服务于研究生成长发展的外部实施规律,科学指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生成长发展实践。第二,营造和谐的学科生态环境,既要守护好学科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更要坚守住学科间共生与发展的学科依存环境,包括学术生态环境和学者间的合作交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尊重学科间的丛林法则,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使命和功能,其历史经纬、发展方向与优化路径也不尽相同,学科特点的多样性呼唤学科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开放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的理念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如影随形,教育国际化是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国际化发展更是迫在眉睫。开放发展理念下的研究生教育,既要加强我国研究生问题研究,更要关注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本土和国际“两条腿”走路[7]。首先,树立国际理解的研究生教育理念,这既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其次,建构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为教育内容的前沿性、开阔性做支撑。再次,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合作,积极主动地寻求和建立研究生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最后,构筑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规范,保证研究生教育在学术上的国际认可和国际水准。

(五)共享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共享发展是资源配置接近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更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和实践归宿。回归到研究生教育,共享理念引导下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创造,从而共享科学研究成果。首先,强化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深化高校研究生教育在科技、文化、艺术、资源、技术上与各方的共建共享,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各项合作研究成果的共赢。其次,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深度合作,以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联建与研讨、师生互访、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推动研究生教育间的协同创新。最后,推动学科共享平台建设,构建学科共享机制,拓宽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发展模式、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学科共享内容,加快推动和实现研究生教育理论知识成果的传播和实践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研究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不能从“研究生教育”这一中心概念开始,应从其最普遍、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概念——高深知识出发,因为高深知识“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8]。可见,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系统联系十分密切,或者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高等教育而不关注高深知识,显然偏离了高等教育的内核。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顶端,处于知识发展和转型的最前沿,更是创造和应用高深知识的专门场域,探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需要借助于高深知识的视角,从知识生产主体、知识生产性质、知识生产的组织等出发,揭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多重逻辑走向。

(一)学术逻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生合法性

“合法性”是建立在一个共同认可的基础上,合乎规范、条例、纲要或既定的社会规则体系。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高等教育哲学或“以认识论为基础”,或“以政治论为基础”。其中认识论强调科学研究以满足学者“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主张大学要有“价值自由”的理念,并在行为上遵循“学术的客观性”,尽力做到“理论简洁、解释有力、概念文雅、逻辑严密”[9]。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深知识生产和应用的场所与载体,肩负着高深知识创生的根本使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高深知识探索和发展保存和承继、传播和应用的过程。这种以追求高深知识的学术价值为理念的导向,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学术逻辑。

学术逻辑因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学术性和研究性成为其内生基因,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天然属性。作为层次最高的研究生教育,其发展依循学术逻辑,以学术为核心,以为研究生主体提供学术精神和学术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学术逻辑主导下,高深知识生产的主体是研究生与教师,他们是基于纯粹的学术兴致、热情、兴趣对基础理论与科学进行自由的探索,认知合理性和知识本身即是他们研究的目的,与其他目的的价值追求无关,知识生产的目的是基于学术驱动或为了获得同行认可。相较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对高深知识的生产和变革更为敏感,其面对的多是不确定的、前沿性的和多变性的原生态知识,知识形态的特征决定了研究生主体必须具有更为抽象性的、复杂性的和更高阶的认识与思维发展水平。换句话说,高深知识的生产与应用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反过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深知识的创生。衡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即是对高深知识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也是研究生教育以学术逻辑为发展导向的合法性依据。

(二)政治逻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外在合理性

“合理性”即合乎道理、事理和规律。当威斯康星大学创造性的将高等教育职能从保存、传授和发展高深学问扩展到应用高深知识,高等教育系统开始从高墙之内的“象牙塔”变成融入社会的“服务站”,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演变成布鲁贝克所说的政治论。政治论强调对高深知识的探索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高深知识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10],要从实际的政治世界出发,追求“政治目标”和“为国家服务”的理念,在行动上注重工具的合理性和高深知识的实用价值。探讨高深知识的认识论追求高等教育的价值理性,而政治论更多的基于工具理性,探讨高深知识的应用和价值问题。研究生教育虽属于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但也属于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功能结构变化也会相应地引发研究生教育的变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这是研究生教育政治属性的外显形式,也是以追求高深知识的应用价值为理念导向,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政治逻辑。

政治逻辑因研究生教育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成为其外在特性,这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外衍表现。在政治逻辑主导下,高深知识生产和应用的主体包括研究生、教师以及其他专职科研人员,他们是基于社会需求的驱动,即在政府与社会的资助下,以基础科学的研究为理论支撑,再将其转化成相关社会应用技术与成果,知识生产的目的更多是基于社会驱动或为了获得社会评价。研究生教育的政治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行为要受到政治的约束,且必须为政治服务。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既是一种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央政府基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这是政府意志的可视化存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在此政策导向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以服务国家为旨要,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研究问题,积极承担高深知识的生产和应用任务,在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更多的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全球性、区域性重大问题,在更多前沿领域引领科学方向[11]。衡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即是学术探索与服务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这也是研究生教育以政治逻辑为发展导向的合理性依据。

(三)市场逻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外生合用性

“合用性”意指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需求。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变化,知识生产模式2(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2)、“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 Model)、“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等概念理论的提出都表明研究生教育的功能和知识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研究生教育在从事高深知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多的走出象牙塔,与政府、企业及非营利性组织合作,参与到技术知识的创新,并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推向市场。传统以追求高深学问认知为目的的知识生产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技术导向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生教育不再是纯粹的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独立有机体,而是以高深知识的“生产者”和“贩卖者”身份走向市场。市场化的科研行为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挤压,使得研究生教育除了遵循学术逻辑和政治逻辑之外,还需要遵守以追求高深知识的市场价值为理念的导向,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市场逻辑。

市场逻辑因研究生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成为其不可回避的外生基因。在市场逻辑主导下,高深知识的生产和应用除了研究生、教师、专业科研人员之外,还有企业人员和社会相关人员的加入,他们基于市场与需求的驱动,致力于技术知识的应用研究。在这种逻辑主导下的高深知识生产已突破了大学的范围,可以同时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究中心和工业实验室进行,且高深知识更易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研究组织也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研究生教育的职能不仅仅局限在内部的高深知识生产和应用,而且其边界更加广泛,内涵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需要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界与产业界、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积极配合被认为是研究生教育的应有之义。研究生教育职能的变化使其人才培养受到市场逻辑的影响,一方面,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术型人才,而且更要培养适应非学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市场化的知识体制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多类型发展,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上分层分类进行,以满足“双一流”建设中提出的“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衡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即是高深知识生产的市场价值,这也是研究生教育以市场逻辑为发展导向的合用性依据。

(四)高深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平衡

学术逻辑、政治逻辑、市场逻辑交替在研究生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占据统治地位,且各发展逻辑之间具有相互关联、彼此难以剥离的天然联系,三者不是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而是互相嵌套在结构化的网络体系之中,共同促进高深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由此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深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既是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判断。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形成彼此联系、螺旋式上升的双螺旋结构,所以,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强调知识的原创性、独特性,并要强调知识的可转化性、可应用性,同时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又是进一步推动知识创生的源动力和基础。回归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上来,高深知识的创新和应用要贯穿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始终,就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要注重学术型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创新以及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知识创新与应用;就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过程而言,既要强化对研究生高深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为其提供科学研究、学术创新、技术应用的机会与平台;就研究生教育的保障机制而言,切实强化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各实体的知识贡献、知识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发挥好知识创新与应用的科学评价机制和多样化激励机制。简而言之,研究生教育既是本科基础上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更是以创新和应用高深知识为核心的学术探究活动,深化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依据学术逻辑、政治逻辑、市场逻辑的内在要求动态调整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内容、结构和模式,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平衡。

三、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取向

从理论上来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质量取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践取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践取向也需要相应转变。研究生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研究生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标的发展。如何在多重发展逻辑中取得平衡并寻找合理的实践取向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

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也是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的深化改革,以改革增添动力,以创新彰显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资源平台建设等关键领域探索形成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典型实践经验,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强协同创新,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主体在人才、资本、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力度,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共性问题,完善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驱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1]。具体到研究生的培养环节,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学位层次的研究生培养要求,探索科教融合、产学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紧抓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术探索与服务国家需求相结合,提高研究生在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任务。

(二)实现遵循规律的科学发展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新命题,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取向。就研究生教育而言,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即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必须适应和促进学科发展,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持续性健康发展。具体说来,尊重研究生教育学术性和研究性的本质特征,以学术探索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活动,强化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本体意识,同时要关注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将学术探索活动与政治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和文化需要有机结合,发挥研究生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尊重院校发展差异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相近学科、相关学科间的传统学科优势,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育前沿学科、交叉学科间的新型学科生长点;尊重研究生的身心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关注研究生主体的发展需要,发挥导师道德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功能,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尊重研究生就业取向,最大限度满足研究生进入学术劳动力市场和非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

(三)强化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要求走协同性的质量发展道路,实现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改革与制度、体制与机制、服务与支持的有机协调,通过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满足各利益群体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新愿景。具体而言,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合作机制。将研究生教育目的纳入区域重大战略,结合区域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倒逼研究生教育改革,形成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发展战略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更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实施国家继续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探索研究生教育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等相衔接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完善政府、高校、社会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与合力支持的格局。坚持多元综合性评价,以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为核心要素,采用定向和定量、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标准,重点考核研究生教育在核心要素上的综合表现,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实现政策协同、分工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从而强化协同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逻辑研究生学术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创新的逻辑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