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探讨

2019-03-05张永远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领导权话语权话语

张永远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这既是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3]。

1.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意识形态话语权

最早比较明确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是意大利的葛兰西。葛兰西认为,上层建筑可以分为“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或“国家”两个“阶层”“这两个阶层一方面相当于统治集团通过生活行使‘霸权'职能,另一方面相当于通过国家和‘司法'政府所行使‘直接统治'或管辖职能”[4],“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5]也就是说,葛兰西把统治分为政治领导权和意识形态领导权(“智识和道德领导权”)两种形式。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种文化领导权,即通过对话协商,在民众中形成价值共识,进而引领和引导民众认同国家制度体系的一种非强制性权力。

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意识形态领导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方式之一。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语言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并“表达出一定思想、观念、情感、理论、知识、文化等”[6]。话语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说话的权力或权利,这是话语权的基础;二是对话语对象的吸引力、引导力、影响力,这是话语权的核心。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通过一定的话语来表达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以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进而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

2.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7]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助于实现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有助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助于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2.1 有助于实现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

思政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够促使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大学生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够促使大学生深刻领会和弘扬革命文化,理解革命文化对中华民族从苦难深重、战乱频仍的近代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贡献;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中国繁荣富强的表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基本内容;能够促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大学生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并“将向哪里去”时,就会自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这就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2 有助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大学阶段是青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是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奠基坚实的人才基础。思政课教师通过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解放全人类目的的崇高性,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3 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探索、创造和积累的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以什么理论作为指导、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不是主观臆断,也不能外在强加,而是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作出的理性选择。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认识的凝结和升华,是这个民族的根和魂。思政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够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的;能够使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继承传统又展望未来、既关注现实又坚守理想,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高校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思政课教师也为高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不可否认,高校并非“一方净土”,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不利因素。

3.1 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

当前,我国已经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变到质量提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9]“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经济新常态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加快了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人们的利益更加复杂,利益诉求内容、诉求方式也有所改变,反映到思想领域就出现了更为多样化的思想。多样化的思想使部分大学生自觉接受思政课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意愿不强。因此,由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状况,冲击着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3.2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

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只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渗透方式和途径。在当前信息社会情势下,西方国家不仅继续利用原有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还利用网络来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网络的即时性、匿名性和无界性,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美化其政治理念、经济理论、文化样态和价值观念,诋毁、抹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企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由于“网络一代”的大学生,喜欢猎奇和“鸡汤”等,又缺乏相应的意识形态分辨力,容易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西方国家就利用网络工具和当前大学生的特点,精心包装其意识形态,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因此,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也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3.3 高校思政课建设存在不足

高校思政课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上,做出了不少的成绩,增强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为主要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上,尽管采取了“慕课”等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但传统讲授方式还占据主流;在教学主体的态度上,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在教学评价上,存在短视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这些不足的存在,造成了部分思政课教师不愿回答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照本宣科,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4.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途径

思政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当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4.1 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

习近平在2016年12月7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1]“明道”是“信道”的基础,而“信道”提升了“明道”的动力。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做到“明道”“信道”,在“明道”“信道”的基础上“弘道”。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和解决当代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时代课题。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和实践相结合的,符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的科学理论,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理论指导。再次,思政课教师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新时代、新阶段、新变局、新态势和新考验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新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南。

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才能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做到“明道”“信道”“弘道”,使理论掌握大学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4.2 积极转换课堂教学的话语范式

话语的吸引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既与话语所表达的内容有关,也与话语范式有关。思政课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课程体系,其话语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抽象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转换话语范式,把教材体系话语转化为教学体系话语,把科学理论以大学生喜爱的话语范式表达出来,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用生活话语传播意识形态。任何政治话语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同,都必须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适应。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有很多很好的政治话语转换为生活话语的现实例子,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糖衣炮弹”“纸老虎”“摸着石头过河”“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思政课话语从政治话语转换为生活话语,一方面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通过生活话语更加形象地表达了政治话语内涵,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其次,思政课教师应用具体话语传播意识形态。思政课教师应当提升讲故事的能力,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故事,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分析故事背后的理论,提升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甄别能力,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促进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4.3 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2]。思政课教师要从人本身的层面来教育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关注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

首先,思政教育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把每个大学生都当作鲜活的个体看待,尊重其主体意识,塑造其主体人格。其次,思政教育要关注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大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在其特定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个性。个性不仅体现自身发展状况,也反映生活环境状况。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思政课教师要针对个性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传播。思政课教师要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促使大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4.4 利用新媒体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不仅对思政课教师话语权产生负面影响,也丰富了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拓宽教育空间和提供新的教学渠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由于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对新奇的东西总是怀有好奇心,而对传统则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学习各种新的传播技术,利用“慕课”“微课程”“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方法和途径,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办网络思政课堂,利用影视技术手段,把思政课内容可视化,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总之,思政课教师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是思政课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也是我国高校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本途径。

猜你喜欢

领导权话语权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领导权问题”矛盾论述出现的原因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