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利工程识图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2019-03-05高志永
陆 静, 高志永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工程分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类教育的重大转型,进一步加剧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竞争。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特别是随着单招的比例越来越大及高考专科的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使得生源多样化趋势加剧,学生的学业和能力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面对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专业技能、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差异巨大的学生群体,现有的“大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现出弊端:许多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倦学习,而一部分基础扎实,认知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又得不到拓展和拔高;教师课堂教学吃力,很难以统一的教学标准完成教学计划,“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1][6]。因此,寻求一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途径,让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潜能均能得到最大发挥,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着力点,同时是对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因材施教的具体实践。
从国内的相关文献中不难发现,分层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解决生源差异化提供了对策。毛景焕全面地分析了分层教学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优化策略[2];毕永志、姜勇提出了以“分层”应对差异,对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数学考试改革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分层教学是对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高职生都有益处的举措[3];吴光林等“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导向,分层次培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冲破传统培养方式,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1]。闫峰研究了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分层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切实可行的[4]。王丽艳等对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的实践、分层教学的优势与问题等方面做了综合的探讨,认为分层教学体现了高职办学的特点,符合高职目前的教学实际,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5]。
目前,分层教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及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英语、数学、体育、语文、计算机等)的研究较多,针对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分层教学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职水利类专业核心课水利工程识图课程为例,借助现代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分层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的方法,力图实现识图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
1 课程教学和考核现状
《水利工程识图》是高职水利类专业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其包含了《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的内容,也包含了《水利工程制图与CAD》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是对一系列前导课程的综合和应用,又不乏自身的特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CAD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才能达到正确识图工程图纸、规范绘制工程图样的教学目标。由于对专业基础知识及CAD绘图能力要求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此外,随着近年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大。虽然在学生入学行政班级分配时,按照学生的招考方式分为单招班(参加各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和普招班(参加高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有所调整,但是课堂教学的改观不大,反倒出现了对单招学生要求低、考核松,普招学生要求高、考核严的现象,导致普招学生在专业评比中落后于单招学生,致使学生对课程的考核产生疑问。
按照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或不能正确利用差异,学生厌学、畏学情绪加重,课堂教学效果亟需改善。
2 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学业差异和个体发展目标差异的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分层教学是在同一个教室进行,同一时间进行多种教学内容和目标,为避免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借助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资源(除教材外)的主要载体,打破传统学生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受固定教学模式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固然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但是需要任课教师或团队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文本、图片、动画以及视频(或微视频)、题库、测验等资源,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2.1 分层标准设计
考虑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差异、情感体验,课程的分层采用“组内分层法”[2],即将班内学生分成几组,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 但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以便采取竞争的方法促进发展。把相同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之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即分组是外在的,显性的, 分层是内在的,以内在的尺度衡量。
分组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特点,分别对专业理论内容和CAD绘图操作两部分内容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根据综合考评,可隐形将全班学生分为三层:A层、B层、C层。A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学习、理解能力强,熟练操作CAD绘图软件,绘图规范;B层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一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上进心,熟练操作CAD绘图软件,绘图规范;C层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上有困难,CAD绘图基础为空白。
除了分层外,每2周对各小组的成绩(包括:课前预习、作业、绘图成绩)进行汇总公布,让小组之间也形成竞争,增强小组内部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基础薄弱的学生弥补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接收、理解新的内容。
2.2 过程教学目标设计
为了避免走入分层教学的误区,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坚持过程目标不同,教学总目标一致的原则,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即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及习惯,通过不同的学习过程,让各层的学生达到统一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建立健康的分层心态,又不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对于A层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学生,其接受理解知识能力强,对图纸识读、绘图的理解快,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其图纸识读及绘图的规范性,并引导其将图纸内容与建筑物构造及设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水力计算等其他专业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专业知识体系,而非割裂孤立知识点,同时强化、拓展其CAD绘图技能;B层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稍薄弱,但其CAD绘图操作能力强,充分利用其优点,通过CAD绘图过程,引导其掌握建筑物的组成及构造、视图剖切,逐步引导其思考图样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其成为专业知识较全面的人,而非机械的绘图员;C层学生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强,专业知识积累太少,其除了要复习已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新的课程内容,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该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自测,并及时检查,给与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课堂分层教学设计
课堂分层教学设计是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同一教室,利用课堂讲授和网络教学平台来达到有效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着重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客观条件,根据各层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综合运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互学、讨论等多种手段,让各层学生在课堂均有收获。教师在课堂讲授完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明确要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统一进入网络学习平台已设计好的课堂测验,检验当堂学习效果,发现学生未掌握的内容,及时补救。鼓励A层学生在掌握当堂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解决问题,注重知识系统性,进行横向拓展,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不断自学;B层学生要求能扎实掌握课堂内容,课下要不断复习;C层学生则需要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还需精讲精练,该过程主要在课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动完成,并利用课堂检查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横断图识读时,课前提问时让C层学生讲述面板堆石坝的组成及其各组成的位置;课堂内容讲授完后,让B层学生辨别图样中坝体的各部分,并说明图中比例、标注桩号的含义以及辨别坝体上、下游;让A层学生根据课堂讲授的读图方法,识读图样,并及时指正。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面板堆石坝与黏土心墙坝在结构布置上的不同及各自图样的特征。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分别进入不同的学习模块,如拔高模块、复习巩固模块及精讲精练模块。
2.4 考核方式设计
考核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效果或成果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也应实行多元化的分层次评价。对于《水利工程识图》课程而言,其考核可由三大块组成:基础知识、读图、绘图。基础知识部分为笔试考核,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已建好的试卷库,让学生随机抽取作答,在卷面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基本教学目标(C层)要求,设置占约50%卷面成绩的基础题,对各层学生来说试题内容都一样,剩余50%的卷面成绩按A、B、C层目标要求设置难度不同的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选做。读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将自己拿到的同一类型建筑物的平面图、横断面图、纵断面图及细部构造图等进行识读,具体任务小组自行分配(组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选择不同的图样识读),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对图纸内容表达的专业性、规范性进行打分。对学生绘图水平的考核以平时课内绘图实训的综合考核为主。通过分层、分块的考核,能全面反映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又直观的体现学生知识理解、技能提高情况,使各层学生均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班内分组时,要给学生说明分组、分层的意义,让学生不要产生消极怠慢的心理。
(2)本分层教学模式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需要提前建设并设计好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及试题、试卷库。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不断的拔高,让基础弱,接受理解能力慢的学生能复习和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并要不断消化新的知识。
(3)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对课堂分层教学精心设计和组织。在每次授课后,教师应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思考,不断优化课堂分层教学组织,保证教学分层的有效性。
(4)分层教学的真正实施,还需学校打破传统教学管理,创新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为分层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