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微课制作问题分析及培训对策研究

2019-03-05丹,赵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微课培训设计

李 丹,赵 艳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2.长春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微课从2010年首次提出已历经九年多的时间,对于微课的研究,经历了从概念化到内涵发展的研究转变。微课的技术日益平民化,微课的教育价值日益彰显,微课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微课正在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转变。因此,微课的设计开发质量和应用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师们在这几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微课培训、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微课比赛和微课学术会议,但是通过对本地区教师制作的微课作品分析发现,他们从微课的设计、开发到应用仍然存在着方向不明、盲目跟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一线教师进行微课的开发,同时阻碍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对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问卷调查及对微课作品的分析,总结教师微课制作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微课培训的策略及实施方案。研究包括问题分析和培训设计两个阶段。问题分析包括:一是对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问卷调查[1-2],从中确定教师对于微课理解的层次,微课的设计、开发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关于微课的培训需求;二是对现有教师制作完成的微课视频进行内容分析[3],进一步归纳、验证教师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设计包括:一是根据理论研究和问题分析结果,提出在中小学针对教师微课制作能力发展的培训策略;二是设计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培训方案。

一、教师微课制作问题及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对长春地区学科教师微课制作的问卷调查及作品分析,发现目前教师在微课的理解、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微课的应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微课的整体认知表层化、模糊化

随着微课的逐步推广和普及,中小学一线教师接触微课的时间在2—3年的占33.20%,而5年以上的较少,仅占10.66%。在最近两年内接触微课的教师总比例达到56.14%,这表明微课制作已经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微课已经从一个新生事物逐渐被一线中小学教师所熟知并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对微课的起源有较清晰的认识,71.77%的教师认为微课起源于国外,但仍有12.94%的教师认为微课概念起源于佛山胡铁生。对微课的相关概念辨析不清楚,仍有很多教师将微视频、翻转课堂、网络课程、慕课等与微课混为一谈。对于微课教案和微课脚本明确理解的更少,分别占12.77%和7.57%。

这些结果表明,教师在学习微课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微课的整体认识仍然停留在表层理解,缺乏对微课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于设计过程中涉及元素的正确认识。

(二)教师微课设计目的、应用对象不明确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形式,与传统资源一样,需要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教师对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微课时长的控制有较清晰的认识。但相比如火如荼的微课制作的培训,微课大赛的开展、微课教学应用的冷淡值得我们反思。有45%的教师没有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经历,只是单纯地为了参加微课比赛,教师微课设计时的目的不是教学应用,试问他又怎会真正应用于教学呢?而且大多数教师制作的微课从教学方式来看,适合于教师教学的讲授型微课高达76%,而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型仅占24%,这表明教师对微课应用对象不明确。教师对微反馈、微点评、微反思的关注程度也侧面反映了教师制作微课仍然是从辅助教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

(三)教师微课开发能力有限、开发方式单一

教师开发微课的数量少,说明教师对微课开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调査显示88.12%的教师开发微课的数量在1—5节,仅有4.07%的教师开发10节以上的微课,教师开发1节微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小时以内就能制作1节微课的教师仅占10.58%,2—5小时的占44.26%,6—10小时的占23.68%,10小时以上的占21.48%。微课制作花费的时间过长,势必导致教师对微课的开发和应用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影响教师开发微课时长的因素,进一步对教师开发微课的数量与时长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制作1—5节微课的教师用时少于2小时的仅占9.42%,而制作10节以上的教师用时少于2小时的则提高到32.00%,由此得知:教师开发微课的数量越多,平均花费的时间越短。教师微课制作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影响微课开发时长的主要因素。

本地区教师采用纯PPT录屏方式的占56.39%,使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录制微课的占36.13%,两者合计达到92.50%。为了进一步验证,对60个微课作品样本的制作方式进行统计,发现只有2个纸笔手写拍摄和5个摄像录制,其余均采用“PPT+录屏方式”。这表明教师当前仍然局限于使用某一两种微课开发技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PPT录屏方式门槛低,教师易于掌握,教师已经习惯使用;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掌握传统拍摄视频的烦琐环节、设备操作的复杂要求以及自学微课制作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四)教师微课开发缺乏团队建设

通过教师参与微课开发情况的调查发现,自己一个人开发微课占48.98%,而同科组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占到29.70%,在参与微课制作的群体中,教师对同科组教师参与制作的微课满意度及认可程度高于对专业公司人员参与制作的微课,说明教师微课开发更加需要教学团队的支持。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支持占17.90%,专业公司人员协助制作微课仅占1.22%。可见,目前在微课开发过程中,教师各自为政、缺少团队建设,学科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没有形成微课的共建机制,导致微课开发低效、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五)教师微课开发缺乏体系化、完整性

本地区教师微课作品教学内容组织比较有序、合理,但是在知识的体系化、完整性上仍有欠缺。大部分教师只是考虑本节微课,在知识的体系化、完整性上考虑较少。首先,在“教学结构完整”这一项,小学做得不是很好,平均得分为2.96,“符合”该维度的微课占76%。其次,本地区微课作品未注重问题的引入和知识点的总结环节,微课缺乏比较完整的结构。最后,由于微课作品只介绍一个知识点,教师开发微课大多是为了参加比赛,选择的知识点存在单一性、重复性,对学科教学来说,严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很难对学科教学产生真正的促进作用。

(六)微课的教学内容缺乏反思性、探究性

教师对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仍然存在问题,而导致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理解微课应用于教学作用及优势存在片面性。微课除了具有查缺补漏、巩固知识、解决疑难的功能,同样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

二、教师微课制作能力发展的培训策略与方案

(一)教师微课制作能力发展的培训策略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设计与开发微课问卷调查以及微课作品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的现状和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教师微课制作的能力发展,提出以下培训策略。

1.理论认知策略:精简与统一

由于微课理论体系发展并不成熟,专家学者对微课的本质界定观点不一,这直接导致教师对于微课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混乱。通过前面的调查发现,教师对新产生的组合概念比较难以掌握。对微课理论的复杂化处理,使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产生极大的认知负担,因此,我们有必要精简理论体系,把握核心概念。

教师可以从本土化的角度来看待微课,将微课理解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短视频,进一步厘清微课的特征、构成要素、制作方法、分类、使用情境等。从教师的视角以实用、简单的原则来梳理这些概念。此外,教师要清楚了解微课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及联系,进一步巩固教师对于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理解。最后,为微课进行清晰的定位,微课是传递知识的新技术,其制作的落脚点是教学中的应用。

2.技术操作策略:简易与恰当

微课的制作具有整合性,它整合了教师对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视频媒体创作等多方面的技能,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审美能力等提出了挑战。培训要帮助教师选择简易且恰当的技术工具,以促进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首先是视频制作的技术,其次是如何用视频表现教学内容。当前本地区教师的微课制作方式单一,大多数采用PPT和录屏软件实现,主要原因是没能有效地对视频制作技术及教学内容表现方式进行分解,教师依照培训或教程来模仿操作完成视频制作。

微课制作的核心技术可以分解为:常见视频编辑软件、图片素材的获取与处理、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处理、PPT技术等。对核心技术的分解可以降低教师微课制作技术的入口要求,对每一个核心技术的实现尽量选择操作简易的软件,如图片处理采用美图秀秀、去水印软件,视频编辑采用QQ影音等简单易用的软件。教师制作微课时,不一味追求制作方式、技术手段的难度,可以使他们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的设计。

3.微课设计策略:从单一到专题

微课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改变其建设思路和模式,要注意微课的单元整体设计,即从单个的微课设计与开发走向专题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教师不仅要掌握单个知识点微课的设计方法,更要掌握基于一个单元、一个专题、一个学科的微课设计方法和策略,因为只有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体系化的专题微课程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

4.微课应用策略:以“研、赛”促“用”

微课理论的积累和技术的学习最终为了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微课专题研究、微课大赛促进教师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提升教师微课应用的能力和实践经验。学校或培训机构可以设计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启发教师思考,促进其积极地进行微课制作的实践应用。

5.激励评价策略:过程与结果并重

积极的评价是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和实践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同伴交流互评完成过程性评价,通过客观题完成终结性评价,尽可能最大化教师的学习成果。[4]调查表明,教师对于相关的荣誉关注度高,适当的奖励措施有助于激发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提升其成就感。

6.制度层面策略:重视与资金

(1)构建系统化培训机制

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开展微课大赛,这种方式对于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微课大赛官方平台上观看教师的参赛作品,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比较平庸,不是结构不完整就是曲解了微课的意思。说明教师微课的制作技术提高速度仍然比较慢。微课系统化的培训对教师能力的提升更为直接。在培训中针对微课的设计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播放优秀课例研讨分析,最后制作微课作品并应用于实践教学。

(2)建立多样化交流渠道

集中、系统的面授培训不能随时进行,在平时可以创建QQ群或在微课平台[5]专门开设一个栏目用于教师经验的交流,有疑难问题随时提问,有优秀微课及时分享成功经验。

(3)增加团队建设资金投入

各省、市、区教育部门应鼓励志趣相投的教师组建微课制作团队,发挥团队的力量,并定期划拨活动资金。

(二)培训方案设计

问卷调查发现,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的整体认知不明确,微课开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教师需要微课设计制作技术、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微课相关课题研究、微课及其基本理论的普及等方面的培训。现有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完整等问题,无法满足教师对于微课制作能力提升的需求。鉴于此,本文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四个层面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微课能力提升的培训进行规划和设计。

1.培训目标

目前,本地区教师微课制作能力水平不均衡,年长教师对制作微课有畏难情绪,中青年教师对微课的制作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深入的了解,还有少数教师能掌握微课制作方法,但制作的微课质量不高。因此,培训目标采用分层递进定位,依次设定为四个层次。分层培训目标的设定能使处于不同微课制作水平阶段的教师在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

(1)入门级:理解微课的基础概念,愿意参与微课的制作,掌握一门制作微课的技术,并应用于课堂的导入或复习环节。

(2)基础级:理解微课的相关概念,掌握微课制作的多种方式,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3)熟练级:掌握现代化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不同软件制作微课,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

(4)高手级:能进行微课相关课题研究,制作的微课要做到选题准确、设计合理、制作精美、应用灵活。

2.培训内容

根据本地区教师微课制作的现状以及对教师微课制作培训需求的调查,从三个维度预设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维度、微课制作能力维度、微课教学应用维度等。每个维度设置不同层次的专题学习,由浅及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专题,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具体培训内容参见表1。

(1)理论基础:根据教师对微课认知的不同层次,分别设置微课的基本概念、微课的组合概念、现代化教学模式理论、微课的文献分析及课题研究等若干个专题,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与认知水平。

表1 教师微课制作之三维预设培训内容

(2)微课制作能力:一是信息技术的能力。它是支撑教师设计与开发微课的基础,决定教师制作微课的质量。此培训能够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主要介绍在微课制作中应用到的核心软件的操作,包括图片的搜集与处理、声音的搜集与处理、视频的制作、视频的录制、视频的编辑软件。根据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操作难度的软件进行培训。二是微课设计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未必能做出高质量的微课,微课的灵魂在于其教学设计,教师要明确微课的应用对象、微课适用教学内容的特点、微课适用的教学策略等问题。

(3)微课教学应用:微课应用于教学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应用模式。尽管教师们制作了微课,但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通过培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然后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指导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模式[6],真正激发教师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动力。

3.培训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45.73%的教师喜欢通过视频型的教程来学习制作微课,36.70%的教师喜欢现场操作讲解,仅有12.12%的教师喜欢文字配图形的教程,而单纯文本型的教程更不受欢迎。远程网络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方便的优势;而面授教学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方便师生实时交流。不同的培训方式适合不同的培训内容。针对本培训三个维度的培训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1)理论基础部分的内容采用远程网络培训方式,讲授概念清晰明了、直观易懂。

(2)微课制作能力部分采用“远程网络+现场面授”培训方式,微课的制作既包含微课的设计,又包含微课的开发过程,涉及微课的选题、素材的搜集、微课视频的制作、后期视频的剪辑、声音的处理等多个环节,面授更利于实时交流,便于指导技术操作中的问题。而远程网络培训中可以提供微课形式的技术分解课程,方便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解决技术难题。

(3)微课教学应用部分采用现场面授培训方式,课堂案例分析、现场听评课等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4.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是对培训项目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培训目标是否达成的检验。本培训方案的评价环节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微课制作过程中解决设计、技术操作等问题的能力的评价,能及时地对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与判断。对于网络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测试题、简答题等形式来实现。在阶段性的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参培教师可以自行查看测试结果。

(2)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培训后整体的质量进行评价。培训后采用设定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并将实践的微课作品进行收集推送,建立微课资源库、微课人才库等。

三、结束语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反映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内容分析,厘清了本地区一线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教师微课制作能力提升的培训策略以及方案,为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规划教师微课制作能力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建议。▲

猜你喜欢

微课培训设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