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金钥匙”的四个发展阶段
2019-03-05杨敦启,夏建民
奶牛“金钥匙”自诞生之初,经历了“奶牛金钥匙诞生”、“奶牛金钥匙成长”、“奶牛金钥匙发展”、奶牛金钥匙深化”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奶牛“金钥匙”所特有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内容的创新特征。
一、诞生阶段(2009—2011年):快速成为奶牛产业技术转化的重要抓手
我国奶牛产业的发展,始终受到政府、消费者、生产者、竞争者等贯穿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利益相关方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奶牛产业与产品的质量、效益、安全、风险关乎国计民生,其产业和产品发展状况,长期处于独特的敏感状态。只有加强政策宣传、法规贯彻、技术培训,使其转化为奶牛产业劳动者的生产力、约束力、执行力,才能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带领中国奶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才有机会从根本上实现奶牛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国家的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的产业新技术成果,切实成为推动奶牛产业升级的有效动力,需要建立相匹配的产业技术、产业政策、产业法规普及平台和沟通宣贯渠道。
为此,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2008年进行产业运行及安全调研的基础上,面对奶牛产业发展状况与产业技术需求,以及产业存在的发展问题,于2009年3月,组建“奶牛金钥匙技术专家团队”,深入一线解决奶牛场技术与管理问题。
2009—2011年开展的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每年举办10期。在我国奶牛产业优势区和奶业新兴发展区的15个省区市,连续举办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共30期(包括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南、四川、湖北),参加学习的学员,累计参加60个“金钥匙”技术学习日,合计参学人数8400人次。按时间统计,其中:30天课堂讲座、答疑解惑,30天现场咨询诊断、技术操作演示和解决难题。深受当时奶牛场、奶站、小区、养殖大户、当地乳品企业、饲料和兽药企业的欢迎和肯定,更得到地方政府和媒体的支持与关注。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具备以下创新特征。
1.培训打造政、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模式,协同运作可持续。奶牛“金钥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务实细致的工作过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充分发挥体系的多学科专家优势,协调奶牛产业优势区综合试验站示范的优势,协同地方政府农牧厅(局)共同组织的优势,调动国内外奶业行业优势企业实战型专家积极参与的优势,通过磨合逐步形成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主导、试验站和地方政府组织、龙头企业参与,打造政、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和协作平台,从多角度满足学员的多方面需求,实现技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金钥匙”培训在各个省区实施的过程中,组织得力,时间紧凑,效率高、效果好,得到当地学员、政府、媒体的充分肯定。
2.针对性强,注重操作技能传授与管理能力提高。培训以深入一线解决奶牛场技术与管理问题为宗旨,边实践边总结,重点示范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阶段性技术成果,提炼奶牛产业沉淀的没有应用到位的成熟技术,以及引进国外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系统地打造了以内容主导形式的“宣贯政法、传授技术、答疑解惑、牛场操作示范”四个学习板块,形成了诞生阶段“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的主体结构。
在技术传授方式上,课堂演示授课与现场技术示范、咨询服务相结合,计划培训内容与学员互动答疑解惑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上午授课的老师下午到牛场、小区调研、技术示范、现场解决问题;下午上课的老师上午到牛场、小区调研、技术示范、现场解决问题,使专家在一天的培训时间内了解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两天培训的工作,充分提高培训效率。通过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克服以往满堂灌、单纯授课的古板培训形式,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员,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3.边技术示范边调研,发现产业技术需求和技术创新方向。为了保证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实施的每一期效果,每一期技术示范现场会结束之后,根据参会学员数量发放问卷调查表,抽样数量占学员的20%~30%。由学员给授课专家打分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未来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答疑解惑环节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客观掌握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场生产技术水平、困扰奶牛场生产的技术问题,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提供科技创新依据。
通过调研使国家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能进一步深度了解学员需求,有利于深化学习内容,对参与授课指导的专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和评估工作成为提高技术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奶牛“金钥匙”诞生阶段,奶牛“金钥匙”技术专家团队技术工作严谨,认真驾驭和操作奶牛“金钥匙”技术应用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出奶牛“金钥匙”技术的价值,使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在3年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快速壮大成为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地方政府畜牧兽医局推动奶牛产业技术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奶牛产业链投入品生产服务商的工程技术专家,高效率服务于奶牛场,高质量帮助奶牛场,成为和谐共赢发展的平台。
二、成长阶段(2012—2014年):现场诊断服务指导实践成果,使奶牛“金钥匙”平台品牌化
奶牛“金钥匙”边实践边创新,追求技术内容全面、系统有效,追求学习形式灵活多样适应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力求奶牛“金钥匙”技术内容和有效的学习形式能够与时俱进,保持奶牛“金钥匙”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长盛不衰。
2012—2014年,共举办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27期,主要举办地按举办期次数量的多少排序,分别是黑龙江、河北、新疆、内蒙古、山东、河南、甘肃、山西、辽宁、北京、湖北等11个省区市。为了提高学习演练效果,压缩了每期参加人数,由“奶牛金钥匙诞生阶段”普及型学习,参加人数200~350人/期,到“奶牛金钥匙成长阶段”的参加人数压缩到200人以内。27期参加学习人数合计5900人次,期间实现以下发展创新。
1.整合社会人才资源,成立“奶业技术服务联盟”。为保障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有能力解决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奶牛场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问题,2012年组建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互补的“奶业技术服务联盟”。在专家组织上,采取研究型理论科学家与奶牛产业链及供应链上多学科工程、技术专家相结合,由不同的机构、不同工作背景的多学科专家们共同组成,组建更大的“奶牛金钥匙技术专家团队”,通过合作产生更强的团队技术能力。使“奶牛金钥匙技术专家团队”,敢于深入现场,全面介入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水平的奶牛场,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各种类型的问题和根源,在与奶牛场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座谈讨论中,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令其信服的解决方案。
2.创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公益性学习型网站。为了提高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的速度和传播范围,扩大受益群体,2012年初,创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公益性学习型网站。网站突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进展和奶牛“金钥匙”技术内容,在首页创建12个专业栏目。把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的内容,解决奶牛场问题的案例,奶牛金钥匙技术报告的PDF文件,受益学员的学习心得,都放在网站的奶牛“金钥匙”技术专栏中分享。可免费在线阅读学习,也可免费下载学习。
同时,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27位岗位科学家的科研工作进展、阶段成果,体系23个综合试验站的技术示范成果、技术推广案例、组织网站专职工作人员,统一上传至“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网”的体系工作专栏,便于奶牛产业链上的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专家、行业企业家、行业技术人员、行业生产人员随时查阅和学习。提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速度,传播广度,传播深度,更便捷地为奶牛产业、奶牛场科技进步,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3.“现代奶牛场高级人才研修班”应运而生。根据奶牛场人才需求短缺的现状调查发现,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奶牛场职业场长、营养师、育种师、兽医师、岗位技工等出现严重短缺。奶牛场之间互相挖人才墙脚,挖来挖去搞得奶牛场关键岗位人员不稳定,导致奶牛生产不稳定。无论是被挖人的还是挖人的奶牛场,大家都成了重要管理人员非正常流动的受害者。为解决奶牛场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在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2012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金钥匙技术专家团队”创办的“现代奶牛场高级人才研修班”应运而生,成为《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的高级学习方式。侧重经营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的提升和培养,使奶牛产业技术分层培训,分级提高,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打造奶牛场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的“黄埔军校”。
截止到2017年,共举办国内研修67天学制的“现代奶牛场场长研修班”6期,合计培训200人;国内外联合研修75天学制的《现代奶牛场场长研修班》4期共120人;蒙牛乳业集团奶源系统定制在中国农业大学5天集训式研修班(4+1包括晚间课程,自2015—2017年每年2期),主要针对承担奶源技术服务和管理的处长和奶牛场投资管理运营的老板,目前已经举办6期,合计参加学习600人次,累计参加高强度研修学习人数达到920人。参加研修学习的同志,当前都工作在奶牛场或为奶牛场技术服务的重要岗位,体现着学习研修提高以后自身的职业发展价值,有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在成长阶段,更加重视奶牛生产优势区域,更加聚焦规模化奶牛场,更加贴近市县,更加靠近奶牛场,为奶牛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学习创造方便,节省时间。奶牛金钥匙诞生阶段在省会城市举办次数占到60%,在市县举办占40%;奶牛金钥匙成长阶段在省会举办次数占到33%,在市县举办占67%。让奶牛“金钥匙”专家团队沉下去找问题开金锁,让奶牛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学习的人员浮上来,和奶牛“金钥匙”技术专家亲密接触,互动学习。
三、发展阶段(2015—2017年):奶牛“金钥匙”技术平台成为中国奶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行动
中国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是农业部农产品竞争力提升项目之一。2016年农业部提出了《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奶牛体系在农业部科教司的主持和指导下落实国家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国家目标,落实畜牧业司奶业管理办公室振兴奶业的工作任务,联合部分奶业D20联盟企业开展了“提升奶牛养殖竞争力科技行动”。为加快引导和推动奶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奶牛“金钥匙”专家团队经过2014年的深入调查研究,经过2015年与不同类型龙头企业11期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的验证总结,于2016年正式隆重推出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2.0升级版。
2015—2017年,共举办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39期,参加学习人数合计8500人次。期间在以下方面实现了进步提升。
1.聚焦奶牛产业龙头企业。奶牛“金钥匙”发展阶段,技术专家团队开始聚焦奶牛产业链关键环节——奶牛产业龙头企业。自2014年以后,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进一步提速,特别是2014—2015年奶价过山车一样波动,奶牛养殖过热与过冷交替出现。当下仍在偏冷的过程之中艰苦前行。奶业龙头企业开始关注非自有奶源基地的维护与服务,帮助生鲜乳生产供应商(奶牛场或小区)转型升级;奶牛养殖龙头企业更加需要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提高效率,降本增效,提高奶牛场及生鲜乳生产成本的竞争力。
此时,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奶业技术服务联盟”、“奶业生态圈互助联盟”的奶牛金钥匙专家团队走进奶业龙头企业,如蒙牛、伊利、光明、现代牧业、首农、君乐宝、完达山、原生态牧业、嘉立荷、圣牧高科、犇腾牧业、呼图壁种牛场、天润乳业等,有针对性地提升其管理和技术团队的能力,提升我国奶业在国际化背景下,整体生存和竞争的能力。推动龙头企业从奶源采购管理型向技术服务管理型转变,加强了乳品企业与奶牛场(小区)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乳企与奶牛场(小区)、奶牛场与供应链的双赢与多赢联动,达到互利互惠、共生共赢共担当,向产业利益一体化的方向过渡和发展。
2.培训形式模块化和多元化。推出适应不同学习对象、特色鲜明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包括一天现场检测诊断服务评估指导、晚会技术沙龙;一天技术报告、答疑解惑。“奶牛金钥匙技术2.0”增加了晚上技术沙龙互动交流,进一步解决养牛人的个性化问题。充分利用时间,达到2天时间办到3天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奶牛“金钥匙”技术专家团队,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利用两天时间完成近三天的培训工作量,让参加学习的学员在两天学习中,获得更多技术和信息,得到学习时间价值最大化。
3.牛场现场诊断工具化,问题分析数据化,解决方案系统化。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是现代牛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2016年开始,在每期培训的牛场现场诊断指导环节,“金钥匙”培训专家团队携带便携式牛场检测仪器设备,包括TMR分级筛、近红外饲料快速测定仪、粪便筛、B超、奶厅检测设备、血酮快速测定仪、体细胞检测仪、初乳检测仪和饲料取样器等工具。结合专家的理论知识和牛场服务经验,对该区域的2个典型牛场开展系统检测和诊断,包括牛场的饲料、饲养管理、奶厅管理和设备运转、繁殖管理、遗传改良评估、疾病防控、奶牛膘情、肢蹄健康、牛舍建筑、环境福利、饮水、卧床、储奶等环节,将评估过程以数据化加以体现,实现定性与定量诊断咨询服务相结合,更加精准有效,令奶牛场更加信服的改进技术与管理工作。
之后,专家团队与牛场管理技术人员现场座谈,针对检测诊断评估结果,交付全面的系统化技术管理解决方案。每个奶牛场的技术管理解决方案的内容达到万字以上,问题和对策一一对应,奶牛场可以逐条对照,制定计划有序整改。周边牛场可全程参加观摩,学习借鉴,自我提升。
4.邀请社会媒体、社会责任专家现场观摩,传播技术多元化。培训除了邀请奶业行业媒体外,2017年通过合作伙伴邀请了多家社会媒体、社会责任专家,对牛场现场诊断指导环节进行观摩,媒体包括《文汇报》《陕西日报》《东方早报》《广州日报》《潇湘晨报》《西海都市报》《燕赵都市报》《海峡网》、福州新闻网和多家自媒体平台等记者参与了观摩和报道。通过社会媒体的报道,使培训、牛场建设和牛奶质量信息向行业外传播,营造舆论氛围,提升消费者的认知,更好地宣传我国奶业。
四、深化阶段(2018年以来):探索多维度培训产业技术人才,打造技术工具服务与奶牛产业
在前期奶牛“金钥匙”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产业调研跟踪和国内奶牛养殖形势的发展变化,未来3年奶牛“金钥匙”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作进行深化提升。
1.适时推出《在线奶牛饲料配方软件》。在深化阶段,将推出基于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成果——《奶牛饲料资源数据库》开发的公益性《在线奶牛饲料配方软件》,提高奶牛场本地饲料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及精准饲喂水平,降成本增收益;二是基于物联网技术推出《在线牛群管理软件》,建设智慧牧场,提高奶牛场管理效率、繁殖效率,减浪费增效益。
2.合作筹办“奶业大工匠培训学院”。当前,随着奶业转型和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平衡,凸显全国奶牛场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呈现成母牛年单产6吨、8吨、10吨、12吨以上的正态分布。虽然高于国际奶价的国内现行奶价不甚理想,可是高水平的部分奶牛场仍然盈利丰厚,中等水平部分奶牛场微利经营,低水平部分奶牛场却盈利困难,部分奶牛场依然长期亏损。之所以存在如此差距,主要是奶业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在绝大部分奶牛场落地难、执行难、到位难、达标难。其中,固然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但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奶牛场专业岗位技术操作型人才奇缺,缺少称职的技术工匠。难以有效精准驾驭和优化该场的“配方技术、TMR生产技术、配种技术、保健技术、犊牛保育技术、修蹄技术、设备维护技术、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等。导致几乎同样的奶牛场,几乎相同的硬件、软件、奶牛,表现出的产量、质量、效益大相径庭。
为此,“奶业技术服务联盟”拟联合各方力量,从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奶业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的角度,计划创建“奶业大工匠培训学院”。针对奶牛场现有从业的专业岗位操作技术人员,开展技能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项目,以适应中国奶业竞争力整体提升、高水平技能均衡提升的需要。
3.针对规模养殖企业集团推出奶牛“金钥匙”专项技术升级服务。针对规模养殖企业集团技术需求,选派技术团队开展为期两到三天的专项牛场诊断评估,并给出评估报告,并就双方关心的技术问题开展科研验证试验,后续持续跟踪问题解决和技术提升情况,解决大牧场生产成本较高、持续亏损等难题。已经开展合作的企业包括现代牧业、黑龙江农垦、天润乳业、得益乳业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