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发展历程以及测定应用成效
2019-03-05倪俊卿段晓红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文│倪俊卿 段晓红(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从事畜牧良种培育和技术推广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为了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河北省种畜禽质量,2010年建立了河北省种畜禽质量检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定中心,开始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2013年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定中心(简称测定中心)通过了计量认证,正式承担国家测定任务,是目前具备承担国家测定任务的全国5个测定中心之一。
一、测定中心发展历程和体系建设情况
1.发展历程。测定中心2007年由农业部立项投资建设,于2010年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测定工作,201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对种畜禽检测和中心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现代畜牧业生产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集成与应用,要切实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改良站点标准化建设,加快种畜禽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全面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建设省级种畜禽管理信息平台,为养殖场户选用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服务。为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和省厅领导关于“突出抓好品种优势,做大做强畜牧业”的指示精神,履行好省编办《关于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挂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牌子的批复》规定的职能,适应河北省当前种畜禽质量检测工作需要,更好地开展工作,2012年对测定中心进行了扩建,测定能力得到提高。该中心于2013年通过了河北省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2014年开始承担国家级核心场的测定任务,2015年再次顺利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复查/扩项评审工作,2016年顺利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复评审。测定中心是社会公益性的非营利技术服务事业单位,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
2.测定中心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现状。河北省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起步晚,2010年才开始在全省开展中心种猪生产能测定工作。中心测定每年进行两次收测。为了推动中心测定工作,全面提升全省种猪质量和育种水平,一是制定规则。测定中心技术人员根据《优良种畜登记规则》有关规定,参考农业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和《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制定了《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实施办法(暂行)》,并以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正式文件进行了下发;同时制定出参加种猪综合评定的种猪基本条件、测定站技术规范、测定操作规程、仪器校准规则等一系列规定,对河北省规范种猪测定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每年举办一期全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主要培训种猪场如何开展场内测定及对场内测定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针对种猪遗传改良方面、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要点、GBS软件操作和信息化建设、种猪登记技术规范标准分析、种猪现场选育流程与育种数据分析、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系统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先后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河北省种猪场场长和数据员进行了系统易懂的培训。三是省财政和项目资金的支持,改善基础设备和种猪饲养条件,推动了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为了确保与全国遗传评估中心工作能够同步,中心向猪场推荐使用南京丰顿研制的GBS软件,实现猪场数据化管理,做到精准养殖。经过中心测定试点、示范,到今天可开展场内测定推广阶段,2016年测定站与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制作了河北遗传评估网,要求场内数据上传,根据上传数据,中心进行遗传评估并以报告的形式回馈种猪场。随着数据上传,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将逐步与全省种猪联合育种工作接轨,为今后全国种猪场联合育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测定站体系建设情况。从2010年至今经过近9年的时间,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编写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定期进行内审和管审,不定时的监督,从各个环节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公平、公正、科学、准确”。
一是建成了功能完善的种猪测定中心站。测定中心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总面积5170平方米,建有500平方米种猪拍卖大厅(会议中心)、展位129个、种猪展示厅、种猪测定舍3栋、封闭式预饲舍1栋、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配备了完善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具备多项检测功能。测定中心建成以来,共配置美国奥斯本种猪生产性能自动测料系统54台以及检测(校准)设备,意大利百盛Touch B超4台、电子笼秤5台,主要检测设备具备测定日增重、背膘厚、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等功能,能够满足生产性能、种猪品质和育种数值相关参数的测定。
二是建成了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测定中心为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内设部门,直接从事种猪检测及技术服务工作的人员目前有10人。中心测定项目实施以来,测定中心先后选派技术人员到武汉、广州等测定工作开展较早的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进行实地系统培训学习,到武汉、重庆等测定中心考察交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由全国畜牧总站、武汉、广州测定中心举办的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相关培训班20多期。通过系列参加培训班、现场实操和考察学习交流,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为中心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奠定基础。
三是广泛宣传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成效,使更多种猪场自愿参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积极配合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农博士在行动》栏目,录制宣传《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种猪拍卖会,推广优秀种猪》《种公猪应用》在全国内播放;通过走访猪场到现场培训指导,关于开展这项工作的整体流程、操作过程等;利用省市培训会和种猪拍卖会,每年举办一次省培训宣传和种猪拍卖会现场宣传,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典型猪场发言,使得其他猪场踊跃参加;四是通过总结经验以及推广发表论文和组织申请推广奖,取得软件专利2项,河北省地方标准1项,获得河北省政府农业推广奖二等奖1项。
四是强化内部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满足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需要,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紧跟科技创新,实现先进技术及时高效的推广。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制定了技术人员中长期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根据技术人员的服务需要,有组织地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中心技术人员整体水平。
经过8年多的测定工作,截止到2017年10月,参加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猪场已达到30多家,共收集4277头种公猪。其中为社会提供优秀种公猪杜洛克580头、长白531头、大白996头、斯格12头,共计2119头(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河北省种猪质量测定中心历年测定优秀种猪数量
二、中心测定的种猪遗传改良进程情况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测定,是指种猪场把种猪集中运输到中心测定站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将测定猪群置于相对一致的营养和环境水平下,饲养到目标体重时,度量目标参数(性能)的全过程。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是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数据;为群体遗传参数估计提供信息;为评价猪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为猪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提供信息。测定的意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测定指标包括校正100千克背膘厚、校正100千克眼肌面积、测定期饲料消耗量、测定期饲料转化率等,是当今国际普遍采用的提高种猪饲养水平和遗传改良水平的一项公认有效技术。
通过对8年中心测定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基本情况为:
自2010—2017年中心测定数据达100千克体重日龄表型进展情况。三个品种自2012—2016年整体呈下降趋势,2016—2017年大白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变化下降缓慢,接近平缓,长白和杜洛克有所上升。2010—2017年大白猪三个品种达100千克体重,日龄范围集中在150天到165天,与别的企业170~180天相比,饲喂周期缩短了15天左右,节省了饲养成本和人工费用等,同时,缩短周期,加快了种猪遗传改良进程。
100千克体重背膘厚。以前在生猪育种上都在通过各个方法提高猪的瘦肉率,降低背膘厚,随着现在消费者对肉品质要求以及种猪场提高产仔数等观念发生改变,猪场育种目标开始发生改变。大约克猪达100千克时体重活体背膘厚缓慢上升,从2015—2017年进展相对稳定;长白猪从2010—2014年缓慢上升,2014—2016年数值下降,2016—2017年从9.1毫米上升到10.5毫米,2016—2017年表型进展变化较大;2010—2011年杜洛克达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呈上升趋势,2011—2014年开始下降,2014—2016年直线上升,2016—2017年下降,杜洛克整体表型进展变化比较大。
眼肌面积是提高胴体瘦肉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三个品种的眼肌面积,2013年达到最高值后又趋于缓慢降低。分析主要原因,一是高值表现主要是国外引进的一代种猪,各项性能表现优越,导致出现一个高峰峰值。二是随着消费者对肉品质要求的改变,场内选育的指标也发生改变,随着种猪背膘厚的选育,眼肌面积与背膘厚度成负相关,降低了眼肌面积。
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已成为猪场首要的关注焦点,并且它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饲料转化率是最大化生产能力中提高成本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自2010—2017年三个品种饲料转化率变化趋势:2010—2011年大约克夏饲料转化率呈下降趋势,2011—2014年缓慢上升,2014—2017年饲料转化率呈直线下降;长白种猪饲料转化率2010—2011年下降,2011—2012年上升,2012—2013年下降,2013—2015年上升,2015—2016年下降,2016—2017年上升,整体波动较大;杜洛克饲料转化率整体波动较大。自2010—2017年测定数据显示整体范围在2%~2.2%,相对较低,饲料转化率的降低意味着饲养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