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巡返村的“三次创业”

2019-03-04张洁

人民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村民

张洁

“我这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带巡返村走上‘正路,一个是带巡返村走上‘富路。”现任巡返村党总支书记赵福运这样说。

巡返村位于太行山南麓,隶属于焦作市山阳区。30年前的巡返村贫穷落后、资源匮乏,还欠着一大笔外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30年后,昔日的穷山村脱胎换骨,村民人均年收入逾2万元,家家户户住进了统一设计的花园式小别墅。全村总产值7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2016年,巡返村还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称号。村里的老百姓过上了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

多年来,带领巡返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集体主义、走共同富裕之路的领路人正是赵福运。“实实在在干事,真真心心为民”是他对巡返村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他对巡返村老百姓坚持了半生的承诺。

创业维艰 筚路蓝缕勇前行

命运最初对赵福运是苛刻的。他出生当天就失去了母亲,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残疾,由爷爷奶奶带大。早年的困厄塑就了赵福运自立自强的性格。村民们说起他总会提到:“赵书记是一个理想特别大的人,也是个特别能吃苦的人。”

1986年底,27岁的赵福运当选为巡返村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回忆中,“当时村里没有路,山上没有树,村委会只有一张破桌子,两把旧椅子。”当年一穷二白的巡返村仅有500多口人、700多亩山地,地里刨食也难以维持温饱。巡返村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赵福运决心从学习开始。“全国的好村我不说全部去过,但至少去过一半以上。”这么多年来,新乡刘庄、郑州竹林、焦作西滑封、北京韩村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当地把农村改革建设的种种经验吃透,回来后开干部会议总结提升,再结合村里实际具体落实。一路走来总之是‘开阔了眼界,取到了真经。”

上任伊始,赵福运就开启了拜访“名村”学习取经之路,其中刘庄之行对他影响尤为深远。四赴刘庄拜访史来贺之后,他拍板决定了“向刘庄学习,坚持走集体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在外出考察中,赵福运了解到,国内的汽车工业前景广阔,汽车安全玻璃项目大有可为。方向确定后,他顶着质疑和压力,发动村民集资,找上级领导帮忙,到处求人拉贷款。

1987年9月17日,巡返村特种玻璃厂破土动工。建厂的大半年中,赵福运没有回过一次家,吃住都在工地。原村委主任马金社回忆,有一天赵福运骑摩托车外出办事,归途中因为极度疲劳连人带车翻倒在地,由于左腿残疾,他被压在摩托车下无法使力,直到有人来把车挪开,他的右腿已被排气管严重灼伤,皮焦肉烂几可见骨。

创业之艰没有动摇赵福运的坚持,反而锤炼了他的意志。玻璃厂投产期间,为解决技术问题,赵福运几经周折来到北京建材研究院玻璃硏究所,等专家上班下班,给人家打扫卫生,软磨硬泡以求得一个交流的机会,最终将专家请到了巡返村,成功生产出了合格的安全玻璃。

苦心人,天不负。当年年底,特种玻璃厂实现产值460万元、利税120万元。巡返村第一次创业至此迈上正轨。到20世纪末,又先后建成了铝合金厂、冶炼厂、立窑水泥厂等多家村办企业。

三次创业 绿色发展行至远

2000年,刚被评上“全国劳动模范”的赵福运参加完表彰会回来,受到了村里隆重的欢迎。他当即就召集全体干部开会:“荣誉面前不能飘,我们要保持大脑清醒。干好自己的活儿,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就行了。现在国家要关停五小企业,我们要时刻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应对。”

当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在农村随处可见,“五小”企业泛滥带来的巨大隐患初见端倪。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赵福运敏锐地意识到——第二次创业的契机到了。

他带领巡返村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关闭淘汰“五小”的机遇,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02年成立绿色环保水泥企业,建成了焦作市第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4年成立中晶编织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为村里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2010年,成立中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不断进行汽车安全玻璃技术创新研发,在同行业间名列前茅。

2008年,赵福运又花了一年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学习。适逢中央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村开启了新一轮的变革。他专注地观察各地“名村”的建设与变化,沉下心来汲取养分,将最新的体悟带回了巡返村。之后,赵福运带领的村两委班子果断决定:开启巡返村的第三次创业——启动巡返大庄园建设,由传统工矿业向绿色发展转变。

“相对工业来说,文化产业是源远流长的。你看山西的乔家大院,时间越长越珍贵,因为它不但是文化的东西,还有精神层面的传承,是生生不息、流传不朽的。”赵福运说。

以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康养产业为目标,巡返村投资约3亿元,在老村址上建成了集仿古建筑、园林、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巡返大庄园。目前大庄园一期、二期已开园营业,“村庄景区化、景区全域化”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民心所向 众志成城谱新章

在巡返村发展的道路上,不同的声音时有出现。但赵福运始终坚持走集体化道路,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真正受益。这条道路一坚持,就是30年。

问及有没有考虑过企业改制时,赵福运这样回答:“我觉得,当一个企业没有生命力的时候才要去改制。如果一个企业有市场吸引力,发展得不错,那么要改什么呢?我选定了一条道路,就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最后让事实来评价,让历史来证明。”

在村委会会议室的墙上写着:“巡返村任何一家,因孩子结婚没楼房住,是我们的责任;巡返村任何一家,因孩子考上学而没钱上,是我们的责任;巡返村任何一家因大病而没钱看病,是我们的责任。”这是巡返村党总支对全体村民的誓言。

多年来,巡返村不断健全完善村民福利政策。早在1995年,巡返村就投资3000多万建起了别墅式住宅供村民居住;每年为老年人(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发放3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敬老金;统一出资为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重病住院医疗费经报销后,村里会根据实缴情况再给予相应的补助;村民子女从入托到初中毕业,每年补助3000元教育補贴,凡考上国家重点大学的学生另有奖励。

赵福运说:“这些年最令我自豪的不是村里经济发展得多么好,而是十多年来,我们村出了60个大专生,16个本科生,8个研究生。”一个只有700多人的村子,成了焦作农村教育的典范。

在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巡返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没有松懈。“什么都可以乱,只有思想不能乱。”赵福运很早以前就非常注重村民的思想文化教育。从《弟子规》到《家风家训》,党总支每年都会印刷传统文化读本,组织村民学习。同时巡返村自1987年起制定了《村规民约》,到如今已历经5次修订。“这是干部管理群众的框框,也是群众监督干部的依据。”赵福运说,30年来巡返村没有一家上访,没有一家刑事犯罪,全村形成了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淳朴民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赵福运回首来路,感慨道:“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干事的平台,新时代又带来了我们的春天。”

猜你喜欢

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