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达照射”事件:日韩互怼有看点

2019-03-04刘荣荣

世界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巡逻机韩日韩方

刘荣荣

新年前后,韩日之间因韩国驱逐舰是否用火控雷达照射日本巡逻机一事而龃龉不断,使得本已因慰安妇问题和“强征劳工案”而不睦的韩日关系更趋低迷。双方的争执看似是一桩简单的外交摩擦,其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因素。日方作为争执的发起方虽然咄咄逼人,却并未在国际舆论上占到便宜,而韩方在其中采取的应对策略却也颇具看点。

扑朔迷离的剧情

2018年12月20日下午3时许,韩国海军“广开土大王”号驱逐舰(DDH-971)在日本海(韩国称东海)能登半岛海域内援救遇险朝鲜渔船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1海上巡逻机曾接近军舰,随后,日本政府严厉指责韩国军舰对日方巡逻机进行了火控雷达照射(锁定)。火控雷达照射被认为是实施军事打击前的预备步骤,具有很强的挑衅意义,韩国对此坚决否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事件升级为一场颇具规模的外交摩擦。

日方坚称韩方军舰的火控雷达照射了日方巡逻机。自12月21日起,日本防卫相岩屋毅等政府高官连续三天就此事件向韩方强烈抗议,称“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韩国刻意采取了火控雷达可能招致不测事态的行动”。12月25日,日本防卫省公布公文书表示,“根据日方巡逻机搜集的数据所解析出的频率波段和强度结果来看,可以确认韩方火控雷达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数次反复进行了照射”。12月28日,日本防卫省又在官网上公开了巡逻机拍摄驱逐舰的约13分钟的视频,包括了疑似火控雷达照射画面以及巡逻机反复向韩方驱逐舰询问意图均无应答的内容,引发国际舆论关注。其后,日方又公开了巡逻机遭火控雷达照射时探测到的火控雷达电波转换成声音的音频证据。

对于日方咄咄逼人的指责,韩方针锋相对、寸理必争。起初,韩国军方强调,由于当时海上气象条件恶劣,韩国军舰为了搜救遇险的朝鲜渔船,出于人道主义目的启动了火控雷达,否定了刻意照射日方的说法,但也等于承认了照射日机。12月23日又称韩国军舰启动的是“MW-08”型火控雷达,但只是针对水上目标使用,并未用于空中瞄准。韩方并未开启“STIR180”型火控雷达,因而并未有日方主张的“火控雷达照射”,也未违反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按照国际惯例,启动STIR180雷达照射才被视为敌对行为。韩方认为,日方故意混淆了STIR180和MW-08的区别。韩方反而指责日方巡逻机对专注于救援活动的友邦舰艇抵近飞行的行为非常危险。针对日方公布雷达照射视频的行为,韩国国防部和联合参谋本部对视频内容进行了逐条反驳。2019年1月3日,韩国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就雷达照射事件展开讨论,对日方的指责表示出强硬应对到底的态度。随后,韩国国防部在YouTube先后发布时长4分26秒的韩英文版及中日法西俄阿六个语言版本的澄清视频,从详细的技术角度反驳日本的指控。

这一期间,韩日双方就此事件进行过三次磋商,均无果而终。1月21日,日本防卫省发布声明再次表示强烈抗议,但宣布停止与韩继续磋商此事,这实际上是表明了休战之意,事件才算告一段落。日方声明中还表示了将维持日韩、美日韩防卫合作的态度。

韩方公布的日本P-1巡逻机低空飞行照片

两国互怼的背后

韩日双方原本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一桩小摩擦,却愈演愈烈,引发国际舆论关注,其背后有着超过安全考虑以外的更多因素。

首先,安倍想借机打压、报复韩国,以发泄对韩国在慰安妇和劳工赔偿判决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不满。日媒爆料,日本防卫省原本对公开“雷达事件”视频持谨慎态度,但安倍却要求将之公开。同时,日方也有稳固国内政治的需求。近期,日本国会匆忙通过接纳外籍工人的法案和政府强行启动冲绳美军基地搬迁填海造地工程,导致安倍政府支持率下滑。2018年和2019年又是修宪的关键节点,安倍也希望利用炒作雷达照射事件渲染周边安全形势严峻,达到修宪目的。另外,自民党4月将进行统一地方选举、7月进行参议院选举,炒作安保议题更有利于选举。

日方公布的韩国驱逐舰照片。

其二,韩国的强硬应对与其外交处境和外交政策的转变有重要关系。文在寅政府上台后改善了因“萨德”入韩而冷淡的中韩关系,也大幅改善了与朝鲜的关系,外交处境好转。而且文在寅政府重视外交政策自主性,在对外政策上并不完全追随美国。尽管美国一再强调日韩合作的重要性,但韩国并不愿在历史、领土问题上对日委曲求全,于是韩日关系频频出现摩擦。2018年6月韩国在独岛附近进行军事演习,10月韩方又反对日本自卫队悬挂“旭日旗”进入韩国海域,迫使自卫队放弃参加韩国海军举办的国际观舰式。其后,韩国政府解散与慰安妇问题相关的“和解·治愈财团”,韩国最高法院判决日企对战时强制征用的韩国劳工作出赔偿,使得韩日关系每况愈下。

其三,韓国的应对也有服务于国内政治的需要。近期,受到国内经济不景气、青瓦台非法监视平民丑闻等影响,文在寅支持率从去年11月起一路下滑、连创新低。在雷达照射事件上硬怼日本、积极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的做法有利于提振民意支持。另外,涉日问题一直是韩国内政的雷区,强硬为主的路线更为实用。李明博时期签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朴槿惠时期签订《韩日“慰安妇”协议》等对日缓和举动,都导致支持率暴跌。前车之鉴也决定了韩国政府在对日问题上趋于强硬。

其四,两国暗示雷达事件告一段落,与美国因素不无关系。两国同为美国的军事盟友,美国不希望它们闹僵而影响自身的亚太战略。而且,第二次美朝峰会已定于2019年2月底举行,韩日也都担忧两国摩擦会对无核化进程等半岛局势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双方也并非各自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安全、经济等领域的共同利益远远多于分歧。因此,韩日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摩擦,但都一直强调要维持两国总体的合作关系。

韩国应对有招有势

韩国近年来在慰安妇、强征劳工等日本在韩历史遗留问题上主动出击,善于表达,在国际上收获了许多同情和支持,让善于打造国际形象的日本非常被动。例如,前几年由总统带头在重要国际场合宣传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在世界各地建立慰安妇像、推动美国众议院通过慰安妇问题立法、推动慰安妇资料申遗等。

此次雷达照射事件中,安倍政府本欲借此大做文章、给自己内外加分,但由于韩国的积极有效应对,日方难以占到便宜,反而在国际舆论上显得被动,不得不变相宣布“休战”。日本原本非常善于利用国际法的规则和话语体系占领国际舆论的道义制高点,此次韩国在雷达照射事件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应对可圈可点。

其一,专业角度回击。面对日本的说辞和证据,韩国能够抓住关键,从专业角度迅速回击。例如,指出日本不提及STIR180的名称,而是笼统使用火控雷达这一用语混淆视听。在日本公开视频和音频证据后,韩国均一一指出证据缺陷,如视频中缺乏雷达电波频率这一核心证据,音频只是“实际情况不明的机械音”,要求日方发布能确认雷达锁定日期、角度和电磁波特性的信息,从专业角度证明了日方指控的不可靠。

其二,巧妙转移焦点。面对日本的指责,韩国没有掉进日方的语言陷阱,而是跳出日本提出的议题站在道德制高点,强调韩国驱逐舰出于人道主义救援目的启动雷达,继而主动出击,集中攻势批判日机低空飞行抵近威胁,将争议的焦点转移到了日本对韩国的威慑。

其三,重视国际舆论。韩国用八国语言在YouTube上公开澄清视频,比日本公布的视频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在视频中更是巧打“人道主义搜救”这一王牌,在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形象,获得国际社会认可。1月4日发布的韩英双语视频仅上传四天,阅读量就突破220万,成功吸引了世人关注。韩方的有效应对迫使日本政府也在考虑将最终声明翻译成十多种语言进行传播。

虽然小摩擦没有升级为大麻烦,但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根本性问题仍难以解决,两国关系虽不至于脱离正常轨道,却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善。

(作者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巡逻机韩日韩方
Tunable terahertz acoustic-phonon emission from mono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对韩日两国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法——以“常常”“往往”为例
朝鲜4月发卫星令韩日美紧张
空中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