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伦敦大学孔院院长谈“汉语热”

2019-03-04孙微

环球时报 2019-03-04
关键词:环球时报孔子学院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第三届中英峰会近日在伦敦举行,此次的论坛主题是“对话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英新纽带”。会上,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院长凯瑟琳·卡拉瑟斯(中文名杜可歆)女士与《环球时报》记者分享了自己对英国近两年出现“汉语热”的看法。

杜可歆教授(如图)是英国中文教学专家,自2007年担任伦敦大学(UCL)孔子学院院长以来,积极推动英国中小学开设中国语言和文化课程。杜可歆曾在2018年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以表彰其本人及所带领的孔子学院团队在英国教育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以下是环球时报记者与杜可歆的访谈实录。

“必须让中文像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一样受到重视”

环球时报:在学生的年龄范围和学校类型方面,目前英国学习普通话的趋势是什么?

杜可歆:在英国,学习中文的人数正在稳步上升,更为可喜的是,中文学习的深度也在增加。以往教授中文的学校往往只教到14岁,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中考和A-Level的中文科目。我们知道学习外语,开始的年龄越早越好,因此如果英国更多的小学能开展中文课程,效果将更好。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环球时报:英国在推广汉语学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杜可歆: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于2006年成立,我们的目标是在伦敦教育学院促成面向全英中小学的孔子学院,现在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在整个英格兰,我们有45家伦敦教育学院的孔子课堂。我们希望通过正确的评估系统来进一步推广中文。当孩子们的中文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坚持学下去的意愿或许会下降。因此,中文教学需要合适的评估系统,确保孩子们有学习热情。

目前,我们与教育机构一起编写优秀教材,并请北京大学把关。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伦敦教育学院非常善于培训教师——我们有汉语专业的教育研究生资格证书(PGCE)课程。PGCE是在英国国家担任教师所需要的资格,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断培养有资质的当地教师,确保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在汉办的支持下,来自中国的助教不仅支持我们英国学校的中文教学,同时他们也会走出课堂办一些中文俱乐部,并举办一些讲解课程。为了维持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让这门学科与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一样受到重视,这将是一个系统性变革。

汉语热将在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

环球时报:2016年,英国政府宣布启动中文培优项目(MEP),计划投入1000万英镑,该项目进行的如何?

杜可歆:英国教育部的“中文培优项目”由UCL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与英国文化协会共同执行。这个项目有着非常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培养出5000名能熟练掌握中文的中学生。参与学生每周学习中文时间要达到8小时,其中包括4小时的教师授课以及4小时的自学。该项目从7年级学生开始,每周4小时的教师授课相当于其他外语课程的两倍。对我而言,这是个令人兴奋的进展,因为它证明,若给予英国学生足够的教学时间,他们将能学会很多外语。

政府对这一项目的发展非常满意。我们现在已有64所学校参与了中文培优项目,有超过3000名中文学习者,到明年将有5000名学生。这不是一个短暂的项目,参与学生将在11-16岁甚至到18岁在学校学习中文。可以预见的是,中文培优项目正提升英国人的中文学习意愿,并在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

环球时报:在伦敦教育学院的PGCE汉语课程中,非母语人士的比例是多少?英国的中文教学生涯如何?

杜可歆:大约2/3的母语人士和1/3的非母语人士。有很多像我一样学中文的英国人,希望把中文教学作为职业来发展。随着中英两国关系的发展,英国学校对于中文教师的需求可说是越来越大,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多,伦敦教育学院PGCE学生毕业时非常抢手。这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

不仅仅把汉语当做一种功能性语言来学习

环球时报:我们该如何解读英国学习中文人数的增长?

杜可歆:这部分是由未来潜在的商业兴趣所驱动的,但是11岁的孩子可能不会想到以后工作会需要中文这么远,当然有些家长可能会这么想。事实上,当孩子们进入中文课堂时,你能看到的是他们在经历一种非常微妙的文化体验,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我们希望在课堂上讲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把汉语当成一种功能性的语言来学习。

动机关乎外语学习,如果通过带来文化元素来保持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学习语言就很有动力。孩子们一方面觉得汉字很酷,另一方面要学好也具有挑战性。不少学生喜欢汉字的灵活性,非常擅长识别汉字中的结构。因为学会了偏旁部首,他们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这很有趣。环球时报:最近英国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对孔子学院提出了一些指责,称孔子学院对学术自由带来威胁。您对此有何评论?

杜可歆:该报告没有太多提及英国孔子学院。我可以从个人的经历中分享一些看法:中国人没有试图以任何方式来影响我们。我们共同创建了孔子学院,我们的中方合作伙伴一直都是很棒的倾听者,他们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更好地工作。我们想要做的只是尝试改变英国的汉语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环球时报孔子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