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探讨
——以佳木斯大学为例
2019-03-04张春斌许秀琴赵培举
张春斌,许秀琴,姜 珊,赵培举
(佳木斯大学 研究生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适应社会发展不同时代的要求,结合实际经历了系列调整和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体制越来越符合国情,提高了招考质量和效率,拓宽了招考改革思路,得到日益规范和优化,越来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基础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学科,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在上升,但与临床医学学科相比较有很大差距,不仅生源数量少,生源质量也相对差,给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作为基础医学学科招生单位,地方综合性大学有必要分析研究招生情况,探讨适应本校实情的招生机制,推动基础医学学科发展,为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
佳木斯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自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相对齐全,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佳木斯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总体上也在逐年递增,近几年更是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
然而,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普遍形势大好的前提下,基础医学学科生源并不充足,考录比远远低于临床医学学科。尽管勉强完成招考计划,但多数考生都是因为报考临床医学分数不高未被录取,才调剂到基础医学来,还有少部分学生是通过破格录取招入基础医学。比较起来,基础医学学科从生源的质量上、层次上、招生规模上都相对低于临床医学学科,这对基础医学生培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阻滞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硕士生源不充足原因分析
(一)地域因素。大部分地方综合性大学处于非省会的三线、四线城市,仅仅是所在省份某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诸多不利条件导致地方综合性大学经费不足,人才流失,发展缓慢,与高水平大学差距越来越大。考生的愿望一方面是希望选择发达城市,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另一方面是希望选择名校的优势学科,与知识前沿更接近,汲取知识的条件更优越。而地方综合性大学在这两方面都没有优势,因此很难吸引优秀考生报考,从而影响生源数量和质量。
(二)学科自身的劣势。基础医学学科因其偏向于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研究,注重学术理论成果,毕业要求较高,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同时,基础医学研究内容枯燥乏味,需要顽强的毅力去坚持,甚至付出很大的努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尽管年轻学生也懂得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的道理,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做具有挑战性和立竿见影的工作。
(三)受就业取向的影响。基础医学生毕业后可供选择的岗位受限,多半到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去高等学校从事教书育人工作,还有一少部分到医疗机构做基础性工作,很少能够转为临床医生。而考生在最初选择医学学科的时候,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白衣天使,而研究生毕业后不能成为临床医生,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而且,做医生救死扶伤的自豪感也让许多学生乐于选择临床医学,不考虑基础医学学科也可以理解。
(四)受导师引导的影响。追溯到高考阶段,学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来学习,所以本科志愿多数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盲目选择。在本科阶段,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仍然很大程度上听从导师的传授和建议。少部分导师学术能力很高,但经济收入与临床工作的同学相比较低,依据自己的社会认知,凭“经验”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报考意向有一定的误导。
三、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应对策略
首先,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领导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加强学科管理,提高学科整体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基础医学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可以组织考前导师与考生见面会,由学科高水平导师亲自为学生讲解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内容和发展前景,提高本科生和学生家长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基础医学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步改善社会的认可度。近两年,佳木斯大学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招生咨询会,并与《教育在线》积极合作,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多种新媒体方式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要打造一流的导师队伍。地方综合性大学因条件艰苦,待遇偏低,最难的就是留不住人才,导师一旦有了成果,多数北雁南飞。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克服重重困难,在留住人才方面下狠功夫,尽可能地提高高水平人才待遇,在住房分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导师的后顾之忧。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在积极筹措资金,创造条件挽留人才的同时,仍然可以聘任那些已经离开的导师指导学生,按照导师的业绩成果分配招生名额,导师名气大了,有名师效应,必然有学生慕名而来。
第三,要努力提高培养质量。在导师的能力和水平一定,生源情况不充足的情况下,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提高培养质量能够尝试的有效途径。学术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优秀的导师,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媒体技术,建立学术研究平台,导师和学生在平台上深层次互动,学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存疑的问题带到平台上来,由不同的导师予以解答。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导师不是唯一的,拓展了他们思考问题的多维度,对问题的认识也能做到全方位。灵活的培养机制是摒弃原来那种单纯泡实验室,闷头搞室内理论的做法,筹措资金资助研究生走出实验室,走出校门,与其他院校同门交流。这样既可以开拓研究生视野,又能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完成大部分学业外,通过与校内外不同的导师对话,灵活参与本学科其他院校相关学术活动,既可以活跃学术思想,又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把自身的优势弘扬出去,把外校的先进做法汲取过来。培养质量提升了,自然会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考生报考。
四、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探讨
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学科招生现状,除了要在内部环境上下功夫,还要在招生政策和机制上探讨出更好的方法。
一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允许跨学科、专业招生。如果报考选择可以带有跨学科性质,对于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意义。调查表明,年轻学生对科学理论充满好奇心,对一些相近学科甚至不相干学科感兴趣。在学科交叉过程中,学科间的理论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但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是按照学科类别划分的,学科壁垒森严,学校基于考生学习基础和本专业纵深方向发展的考虑,也不允许跨不相关学科报考,这其实是研究生招考制度的一个弊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做到跨学科甚至跨类别招生,目前还是很难。地方综合性大学想改善招生现状,除了相近学科可以跨考外,还可以在不相关但有辅助作用学科上积极大胆尝试招生。
二是切实构建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活动中,导师对研究生学术思维的养成和学术道德的规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研究生的成长,导师是第一责任人。那么在研究生招生中,在大方向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还应该给研究生导师一定的自主权,包括招生自主权、培养自主权。对于符合这样条件的导师实行权责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正确引导的主动性。我国目前实行的按学科设置招生的模式如果只作为指导,而不对导师招生对象做绝对的限制,就会更加灵活生动。实际情况是,有的导师希望招到跨学科学生,有的学生也希望跨学科报考,不如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放宽松些,就是在给导师分配招生名额的时候,允许导师把名额下放到他所心仪的学科,招上来的学生由他指导,这样既不违背招生计划的基本要求,又能达到导师和学生双向满意。
三是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在学生本科专业课学习阶段,对于那些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就应该刻意培养专业方向,允许对科研有兴趣的本科学生到实验室给导师打下手,跟导师一起做实验,从感官上和实践上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由相关的导师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该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术水平上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放手允许导师招收该学生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而在此实践的同时,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否喜欢该专业,从而选择将来是否到该专业就读研究生。
四是通过设立考核指标体系增加推免生比例。可以研究设立比较科学的考核指标,对本科生从思想品德、学术能力、业绩成果、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有意继续读研的本科生中,进行筛查,优中选优。通过指标体系的考核打分,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直接推免。这样简化了集中考试的工作量,又选出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一举两得。
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关口,也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关键性环节,而招生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培养质量。因此,只有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机制,改革现有不合理的招生模式,才能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值得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