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2019-03-04邢瑞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时代

邢瑞娟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4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整体上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当下,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既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又表现出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所呈现出的消极方面,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所表现出的积极方面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立场坚定

大学生普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高度认同和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尤其是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满希望,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这表明他们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成熟,能够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后备力量。

2.政治思想整体上健康向上,有责任担当

大学生政治思想整体上健康向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思想积极进取,有爱国热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诚信意识,并且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这说明他们的精神面貌整体上健康向上,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支持并肯定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

大部分学生支持并肯定学校的各项工作,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员工作,强化党团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就业指导与服务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表明学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认同度进一步提升。

4.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

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有自己的主见,不再随波逐流,他们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都有自己的见解。面对新时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他们大多从进入高校起就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规划努力拼搏。还有部分同学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努力拓宽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这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于2016年9月8日至10月23日在旧金山湾区、拉斯维加斯及西雅图等地展开,13项中美文化交流活动,各项音乐舞蹈、歌剧和戏曲表演、艺术品展览、电影节和文学讲座等相得益彰。“绘意中国—百年老店西泠印社名家作品美国展”“寂寞修正果-刘振夏人物画展”“弘艺敦谊、情系中华——两岸四地当代名家书画展”“跨越太平洋——新丝路美国邀请展”等,及著名作家王蒙在旧金山总图书馆所做的“这边风景——我的新疆十六年”演讲,都吸引了大批观众和听众。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所呈现出的消极方面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也呈现出消极的一面,大致说来,可以概括和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主体意识日益凸显,集体意识日渐淡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化日益彰显。他们强调自我价值,崇尚独立自主,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以个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个人主义倾向明显。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在进步,但个体意识的不断强化,会导致集体意识、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有所淡化。

2.重视现实利益,轻视理想信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现实主义观念日益增强,而艰苦奋斗精神、理想信念逐渐淡化。一部分同学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美好的,但又是渺茫的。因此,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物质利益,在职业选择上也更加务实,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等成为他们的择业标准。

3.重视知识才能,轻视道德品质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大为提高,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才能,与个人品德关系不大,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在个人道德品质方面不注重自己的修养,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道德滑坡现象。

4.重视奢侈享受,轻视传统美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消极方面的原因剖析

通过深刻剖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价值观呈现消极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催生出新的思想观念如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促使消极、颓废的观念有所滋长,一部分人出现思想困惑、信仰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有所抬头,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不良风气在社会某些领域中存在。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方面,对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大学生影响更大。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竞争原则容易诱使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物质利益原则容易造成追求物质享受的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片面追求高消费。

(二)全球化的影响

新时代,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如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断涌入我国,多种文化多元价值并存的景象成为常态。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价值观念容易发生偏移,表现出一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倾向。这样,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大学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文化安全建设、不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

(三)网络文化的影响

新时代,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采集、网络交流、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创业等诸多方面,给大学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同时,网络信息中也充斥着反动、迷信、黄色等不健康内容,对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生活方式造成了消极影响,容易使缺乏辨别力、自制力而好奇心又强的部分大学生受到危害。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大学时期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3]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70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新时代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全面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对每个公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新时代每个公民应该树立的道德观念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新时代,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提供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这样,既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普遍遵循的社会规范和行为习惯,也能使大学生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和践行者,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既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更是奠基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4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诸多逻辑脉络来加以解释,但是究其深层原因恰恰是意识形态安全这条主线出了问题。而当时意识形态的改变主要是主流价值观的消解与边缘化。“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中国古代‘三纲五常’的核心价值观,维系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社会稳定。西方社会提出的‘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对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4]所以,以史为鉴,当今社会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价值观建设。

党的十八大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的意愿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国际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构成侵蚀和渗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了多元多变的特点。不言而喻,大学生价值观改变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意识形态越是纷繁复杂,就越需要主心骨。因此,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夯实大学生的价值观基础,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确保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筑起一道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袭的铜墙铁壁,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这块前沿阵地,从而将大学生群体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能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上下足功夫,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进而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要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经过风风雨雨,困难和挑战会不期而遇。大学生作为一个富有青春活力的群体,要动员、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离不开强大的思想保证和坚实的精神支撑。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70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密切联系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使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他们的精神高地,筑牢他们的理想信念这座思想大厦,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42-4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荡着共创未来的澎湃激情,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凝聚起13亿人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矢志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也必将不断攀登发展新高度。”[5]102事实一再证明,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大学生有牢固的精神支柱,国家才有美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靠的保障。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0-41新时代,全球化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密切了各国的文化交往,使得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原有的价值观念体系造成了很大冲击,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设备和科技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价值观输出和文化渗透,企图实现文化上的霸权。新时代的大学生心态比较开放、思维比较活跃,对西方文化的感知较为敏感,容易对西方文化中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产生认同。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认同,对新时代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就失去方向和灵魂。”[6]19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着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先进文化通过文化理念的不断革新并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各种形式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整体境界、优化大学生价值观整体结构,激发并发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群体的价值观正面导向功能,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水平,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审美水平、提高文化鉴别能力,规范、指引大学生自身的文化消费行为,远离消极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提升个体文化行为水平、文化形象。这样,使大学生既能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理性地认识中国文化,又能够帮助他们有效抵御多元文化的冲击,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价值观念创新,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质的飞跃,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新鲜的血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时代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