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缓解慢性胃炎腹胀症状的效果观察
2019-03-04黄砚萍田小冬李明珠李红亚周思佳
黄砚萍, 田小冬, 李明珠, 李红亚, 周思佳, 姚 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脾胃病科, 北京, 100091)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隐痛、灼烧感等。慢性胃炎根据病因、病机、病变所在脏腑的不同,可归为“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2-3]。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药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本研究观察了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缓解慢性胃炎患者腹胀症状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脾胃病科2017年9月—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男11例,女9例,年龄27~76岁;肝胃气滞证4例,脾胃虚寒证16例。患者对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用物准备: ①砭石通电太极球 (北京金龙康而福中医刮痧拔罐研究院生产);②健脾温阳中药膏剂:白术、白芷等7味中药组成,针对慢性胃炎气滞/虚寒证型;③保温膜:普通食品保鲜膜,宽30 cm;④计时器:操作时计时使用;⑤纸巾:普通擦手纸巾,避免弄脏患者衣物。
1.2.2 操作方法: 将砭石通电太极球充电预热,嘱患者平卧位,暴露操作部位,用纸巾阻隔衣物,防止弄脏衣物,将中药膏均匀涂抹于已预热的砭石太极球上,将中药膏均匀涂于脐周,上至上脘穴,下至气海穴,左右至覆盖天枢穴。按顺时针按摩神阙、中脘、建里、天枢关元、气海等穴,每穴着力推摩,同时关注患者感受。砭石太极球预热至60 ℃,操作时温度60~90 ℃,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按摩15 min后用保温膜贴于操作部位,避免弄脏衣物,使中药膏的作用继续通过皮肤透入。20 min后将保温膜揭开,用纸巾将中药膏擦净,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及腹胀症状改善情况。7 d为1个疗程。
1.2.3 操作注意事项: 砭石太极球使用前需预热,预热温度不宜超过60 ℃,以免突然的冷热刺激使患者产生不适。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按摩力度及热度,注意防止损伤皮肤。妇女经期禁止按摩;过饥、过饱患者禁止按摩;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止按摩。使用药膏后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应立即停止按摩并通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
依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相关标准评价患者腹胀缓解情况,按照上腹痛、上腹灼烧感、餐后饱胀等症状按照严重程度积分,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00%。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00%;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0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00%。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治疗,操作过程中12例患者即刻出现肛门排气。疗效评价显示,痊愈5(25.00%)例,显效13(65.00%)例,进步2(10.00%)例。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4-5]。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肝气调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反之则脾胃升降失职,而发满。气滞是由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或忧思伤脾,则气结所致[6];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复因饥饱失度或恣食生冷,导致脾胃气机失常[7]。这两个途径皆可形成气机升降失调而发生“不通则痛”的临床表现。
砭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产生极丰富的超声脉冲,利用其感应增温、极宽的远红外辐射波谱、摩擦过程中产生密集的超声波脉冲等独特的生物物理效应[8-9],接触人体表皮可使血液循环加快,治疗时还可以通过不断刺激腹部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基于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通过热熨人体经穴部位上的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具有温助阳气、疏通经络、通调水道的作用。通过砭石热敷神阙、天枢、中脘、建里、水分、关元、气海等穴位,旨在调理脾与胃,使三焦气化功能恢复正常。利用砭石在腹部进行推摩,能起到通畅的作用。同时选取中脘、气海、双侧天枢穴等脐周穴位,可以调和胃气,通腑泻浊,益气助阳,调畅肠道气机以行气导滞[10]。推摩之后给予局部保温贴敷法,进一步促进药物渗透[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慢性胃炎患者腹胀症状均得到缓解,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总之,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疗效肯定,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中医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