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思考

2019-03-04

延边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想系统发展

王 莹

(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吉林 延吉 133002)

70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奋进,书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特别是在4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带入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取得非凡成就,其根本在于科学思想的正确指导。一个大党、大国,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的力量。思想是时代的声音,是变革的力量。观大势,谋全局,引领时代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伟大实践和长远发展的行动指南,并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一、系统思想与最新理论成果

从总体性角度考察事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必须是一种整体性的认识,从整体性出发去把握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因此,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完整、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

系统是一个辩证的整体。它不是其中某一个构成要素,也不是所有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首先,系统是整体和要素,以及要素和要素之间协同过程的集合体,是合乎规律的,并且是由各个要素有机组成的整体,并非毫无联系或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其次,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层次性,一是纵向结构的等级性,呈现动态变化关系,由下而上、由低到高、递进发展并逐步深入,具有包容性;二是横向结构的多侧面性,呈现渗透融合关系,即同一层级系统展开若干各自独立平行部分,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影响。可见,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认识对象,它本身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同时,又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再次,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整体。系统为维持和更新自身结构,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并从无序演化为有序。一旦系统固化封闭,开放性受损,就不能实现正常交换,就会导致系统结构混乱无序,最终消亡。开放性是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必要条件。最后,系统是整体与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集合体,整体起主导作用,各个要素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统一性的要求。因此,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应该始终与系统整体保持内在一致的协调性。

从系统思想的理论来看,转型就意味着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再造。经济发展并不能替代相应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制度建构。中国的转型、变革与现代性建构面临众多难题,它们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已形成一种系统困境。要在整体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就要建立起新的系统框架,包括制度、文化以及突破人身种种局限。从系统思维出发,看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对国家大政方针、发展大局、发展方向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全面的把握。系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重要哲学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的转型、变革及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这是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其中,“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系统呈现新思想的整体和全貌。“八个明确”作为新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下的时代思考,并凝结成的理论结晶。未来,我们要奔向哪里,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就要有目标的引领,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思想的逻辑起点。我们所做这一切的价值导向是以人民为中心,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实现目标,就要谋篇布局。“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同时,还要实现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最深厚的底蕴,这是坚定“四个自信”。此外,改革是动力,法治是基础,军队是保障,还要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最关键的是加强党的建设。因此,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十四个坚持”是对党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是实现总目标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现系统性转变。

二、突出人民创造历史与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中的群体、阶级、阶层、民族等人群共同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贯穿于各种共同体中,以至于形成方向明确、作用巨大的历史合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在马克思看来,整个社会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继而形成,又不断发展的历史,人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能动的历史过程。依据人本身的发展状况,可以把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所谓“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联合体中的个人,是摆脱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人,是摆脱了社会分工制约的人,是自主活动的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个人发展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在不断变化:人的能力由原始丰富经畸形发展到全面自由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人的依赖经物的依赖到个人间联系的全面发展,个人发展表现为自我牺牲经利己主义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发展。因此,人的发展程度就决定社会的发展程度。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标准。因此,创造物质财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比它更重要的是在物质生产中不断强大的现实中的人的力量,要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创造力和自由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能动性,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尊重人民的意愿、权利、经验和发挥的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建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形态来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彰显发展的人民性。今天中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但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这就要坚持人与物、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既要注重社会财富的积累,又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国家的制度理念、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都是围绕让社会整体利益能够得到有效满足而提供充分制度保障的。要筑牢社会救助等兜底保障的底线,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方式,逐渐增强人民行使各项权利的力量,真真切切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并在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历史英雄。

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与发展的战略

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条件是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和人的发展状况。社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大系统,各系统和各要素间是复杂的矛盾关系。在社会矛盾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变革的同时,导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发生变革,或快或慢,但终究必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社会形态变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在量变积累基础上的质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全局高度描绘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这是旗帜和方向,是战略和部署。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已积累到较为顽固的程度。换句话讲,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不足,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经济基础的发展。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不完全适应,阻碍生产关系的健康发展;在思想上层建筑方面,党内面临的“四种危险”、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也阻碍着分配制度改革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因此,需要着重解决三大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它侧重于经济领域,与“发展”有关,根本途径是“创新”;二是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它侧重于社会领域,与“稳定”有关,根本途径是维护“公正”;三是如何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它侧重于政治领域,与“改革”有关,根本途径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这三大根本问题,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的集中体现,关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治理机制这三种根本机制。良好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是一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好比骑自行车,自行车要跑起来,首先要有动力,然后需要平衡,否则就寸步难行,甚至会摔倒。如何实现呢?这就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改革来调整不适应的部分。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途径。

四、辩证思维与化解矛盾

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就需要辩证思维,运用科学态度面对矛盾,继而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坚持辩证思维,就要客观、系统、发展、全面、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并推动事物发展。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任何忽视矛盾、回避矛盾、搁置矛盾的做法都不是共产党人倡导的科学实践态度。相反,要善于发现问题,抓关键、找重点,也要坚持两点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用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在对立统一中寻求发展之道。

在当今充满激烈矛盾和冲突的时代,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问题,需要寻求变革之路。依靠技术、战术来解决具体问题,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停留于“术”的层面,常常会陷于事务之中而难以拨云见日;要追寻更高远的智慧,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就迫切需要以根本理念的指导来走出发展的困境,这就需要超越“术”的层面而达至“道”的境界,去推进社会发展思路的转变。这不是修修补补而是系统整体的转变,需要在启蒙与对现实的批判性反思中求道,这便是时代对思想的召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最宽广的事业、最高的层面上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人的任务,是描绘中国变革的思想路线图。

猜你喜欢

思想系统发展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WJ-700无人机系统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