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问题与优化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

2019-03-04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业型院所硕士

陈 著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北京 100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比以往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来看,新时期国家发展的目标定位突出强调实践与应用型技术及相关人才发展,这对我国专业型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发展的基础保障在于教育工作队伍的质量发展,我国有关部门此前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提出“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要求;《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改革评定制度”“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交流与共享,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完善校所、校企双导师制度”等更高要求。随着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 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了“扭转评价指标过度强调教师学术论文发表倾向,将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

中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的关键时期,亟待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专业型硕士无疑应该是这支大军的中坚力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十二五”末期提出了专业型学位的纵深发展规划,2008 年后专业型硕士、博士招生数量增加,专业学位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 年 1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发展计划达到 60%[1]。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发展的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作为人才培养的施教主体,需要依靠绩效考评机制来保障其工作质量,维持导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导师队伍的综合水平,这对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国内基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所发现的导师绩效考评的问题较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有3类问题。

(1)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的针对性不足。目前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绩效考评方案大多借鉴了传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评方案。王啟瑶等[2]认为在考评机制的设计上缺乏人才培养导向特色,出现了学生学术能力发展评价比重偏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教学能力评价比重偏低等问题,这约束了导师考评的效度。

(2)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中教育培养效果评价不足。我国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选聘和管理制度、权责规制等多以导师为受评主体,难以全面反映专业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吴倩倩[3]认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考评体系中教师素能指标权重偏高,人才发展质量相关指标权重偏低。这不仅对导师教学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效力较低,并且限制了导师对研究生学习的管理质量。

(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机制与专业型高级人才特需的关联度较低。孟桂元等[4]认为专业型硕士的职业导向性、社会岗位需求度较高,人才培养中“双导多师”、实践性学习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保证导向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而传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对于导师校外协作、实践指导能力的关注度较低。因此,其提出了强化考评体系中人才特需供应能力指标的建议。

由此来看,现阶段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仅就上述研究来看,其中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现状的评价较少,针对导师绩效考评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系统化讨论不足。本文将对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现实需求对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指标进行收集。以中国科学院为例,采用矩阵建模及专家评价法对绩效考评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为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工作提供参考。

1 当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及问题

1.1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绩效考评主要关注六大要素,分别为职业道德素养、学术水平、研究生指导能力、人才培养过程表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受体及研究机构/组织对导师的满意度。常设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研究生导师工作过程中绩效考评一般按年度进行,由于考评频次相对较低,一般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各培养单位还会设计其他监督性评价作为常规绩效考评的补充参考。例如,笔者所在单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设计了 6 项针对研究生导师的处罚标准:① 无明确、稳定的研究方法可供研究生选择科研课题(或科技开发任务)的;② 缺乏指导研究生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精力或身体条件的;③ 专业或研究方向的社会需求不足的(以连续 2 年毕业研究生遇到普遍性就业困难为标准);④ 教学或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或引发责任事故的;⑤ 存在学术舞弊行为或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的;⑥ 在读研究生数量超过规定上限的。

表 1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的常规体系

1.2 当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问题分析

专业型硕士人才培养对目标能力的要求主要为理论的实践性应用、技术的设计与实施管理、技术创新与改进[5]。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的考察需要关注这 3 个方面的内容。上述人才质量大多需要基于社会评价来调查,而从表 1 的考评体系来看,其中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的考察指标中仅涉及了实践指导评价。这类评价体系由中科院各院所自主构建,难以全面反映人才培养质量。

对此笔者收集了 2012—2016 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并在北京、天津、上海随机挑选 30 个同时设有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对其 2012—2016 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量、毕业量、就业率,以及毕业研究生校外评分、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平均分值进行统计,用以对比绩效考评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情况(表 2)。

从表 2 统计结果来看:2012—2016 年全国专业型硕士录取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目前专业型硕士已经超过学术型硕士招生比,在笔者随机调查的 30 个院所中也有相似情况。而在此期间,各院所专业型硕士毕业率略低于学术型硕士,同时院所外评价也与此类似,但导师绩效评价则与之相反。由此来看,目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核结果与人才教育质量的相关度不理想,未能有效反映导师在研究生学习、发展质量上的责任成效。

表2 2012—2016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发展情况以及中科院内目标院所硕士研究生发展情况和导师绩效考评统计

1.3 基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的分析

1.3.1 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横向对比

为了进一步探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问题,笔者以自己所在单位为例进行对比。目前,基因组所设有遗传学、基因组学(院重点学科)、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个学术型硕士、博士学位点;设有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 2 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参照表 1 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目前中科院内各院所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的重点主要有 b、c、d 一级指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方案与之基本一致,仅在 d1 指标(人才培养过程下级指标)中增加了组织学生参与非本单位技术应用实践、技术创新与研究实践的内容。笔者在调查中(30 个中科院内目标院所调查)发现中科院内几乎所有院所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并未采取大规模创新,基本都采用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考评的模版,仅有少数院所针对实际工作情况对考评体系的少量几个三级指标进行了调整。因此,目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的特异性不足,不利于反映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的特殊能力水平、特殊工作内容质量。

1.3.2 基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分析

专业型硕士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比重基本持平。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其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其中应用实践、工程实践、技术与理论创新知识的快速更新是基础要求,建议“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导师教育实践中通常为第 1 年同步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所内实践,第 2 年基于具体项目进行技术实践并着手论文写作,第 3 年重点基于岗位特色进行技术型知识更新、尝试技术改进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论文。可见整个培养模式中实践和论文写作是重点,其中论文写作通常与实践项目有高关联性。这也说明了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作将大量集中在实践领域(表 1 一级指标“d 人才培养过程表现”),但实际考核中 d 指标的下级指标中仅 d14 和 d24 涉及该部分内容,研究生培养点仅在 d23 对科研奖励次数进行了描述变更——替换为“研究生获得合作实践单位(技术应用或创新)嘉奖次数”。总体来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中关于指导过程的考评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吻合度较低,不利于实现对导师工作过程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1.4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问题总结与讨论

综上,目前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问题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① 绩效考评体系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能力发展的反映程度不佳,不利于考察导师教育工作的最终质量;② 绩效考评体系的领域适应性不足,大多套用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不利于反映专业领域需求;③ 绩效考评体系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匹配度较低,不利于实现过程激励和约束。

针对上述 3 个问题来看,表 1 中指标体系的调整需要关注 3 个方面:① 人才培养指标需要进行调整(表 1 一级指标“e 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人才培养质量需求,需要在就业情况评价的基础上,新增对研究生实践成果、外部人才技术(技术设计与技术实施管理)能力、技术创新与改进成果的评价。② 需要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的特殊性,对导师支持研究生实践、提供实践指导的考评指标权重进行提升,体现考评体系在专业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特色。③ 基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调整人才培养过程表现指标(表 1 一级指标“d 人才培养过程表现”)的下级指标与权重。因此,针对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的优化可以在表 1 的基础上,对其中一级指标 d、e 的下级指标进行重新收集和权重设计。

2 基于矩阵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优化设计

2.1 关键性指标收集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现阶段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重点在于人才培养过程表现和人才培养质量表现两大指标。为进一步优化该指标体系,笔者结合研究生培养点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参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物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初步筛选,并基于 30 个中科院内目标院所研究生培养点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院所领导对专业型人才培养过程表现和培养质量的必要性考察内容意见进行收集,进而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优化(表 3)。

表 3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部分指标调整方案

2.2 指标体系权重设计

基于表 3 指标体系调整设计,本文采用矩阵建模方案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在此主要使用专家评价法获取权重分配意见。指标评价小组共由 3 类成员组成,分别为:中科院内目标院所研究生培养点人力资源部门干部(N1人)、目标院所研究生教育方案规划与管理部门领导(N2人)、目标院所第一合作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及主要人才接收岗位领导(N3人)。评价组专家总人数记为 N= N1+N2+N3。三级指标共包含M=25 项,将第 n 位专家对第 m 项指标的评分记为 Pnm。结合单指标评价方法,第 i 类(i ϵ {1,2,3})评价者对受评导师的素质的加权评分矩阵可表示为:

表 4 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调整部分的权重设计,其中公式(1)中 W 各个项的具体权值可参见第 5 列。对指标的权重分配同时适用于各个类别的专家组。各院所研究生培养点可参考此方案进行导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重新设计,其他一级指标及下级指标无需作显著调整,一级指标间的权重分配可按照具体专业方向、院所内部管理特点进行调整,在此不做赘述。

根据公式(1),第 i 类专家组对受评导师的综合素质评分可通过计算此类别所有专家的评分平均值获得:

受评导师的最终评价分数 V 可进一步通过对各专家组的综合评分进行加权获得:

其中,Si为第 i 类专家组综合评分的权重,若认为不同类别专家组的评价无差别,则可对所有类别设置相等的权重。

现实评价工作中,由于各类别专家组的立足点不同,从而各类专家的综合评价分数上会存在差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点可根据考评侧重点对不同类别专家组的综合评分赋予不同的权重。

2.3 绩效考评执行建议

绩效考评的执行过程中各研究生培养点管理者应当重视 2 个方面的问题:① 三级指标评价应采用多人评价来获取结果,保证评价的精准性,尽可能地有效反映导师工作质量;② 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导师岗位接续、个人收入的直接参考指标,形成对导师的有效激励和约束,保障绩效考评能够真正作用于专业型硕士人才的培养质量发展。

3 总结及展望

通过研究可知,我国现阶段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的特异性不足,难以有效反映导师工作质量及人才培养能力。文章主要从导师绩效考评体系指标建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导师考核重点应放在工作过程和结果上,前者关注教育行为主体,后者关注教育目标受体。两类调整均强调了实践行为、实践指导行为、人才导向,以实现对领域特色的有效反映。从长远发展来看,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有必要控制学术能力的绩效比重,提升工作表现与最终工作质量的绩效比重,真正实现动态化、精准化考评。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由此来维持导师队伍总体质量,维持高等人才教育的持续动力,为培养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表 4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调整部分的权重设计

猜你喜欢

专业型院所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