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的心率指标评定

2019-03-04邱妍妍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脉搏运动量机能

邱妍妍

(兰州财经大学 陇桥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运用一些科学的检测方法,来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生理负荷量和机能水平。心率(也称脉率)是用来测定体育课运动量的一种简便方法。它是反映人体生理功能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心率即脉搏增快越明显。因此,常用心率来评定体育课项目安排是否合理,观察学生身体状况与运动量是否相适应,达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目的。体育课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运动负荷强度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利用心率指标来评定高校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对运动负荷、心率的认识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着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实践证明,人体机能形态的改善与提高,以及技术动作的掌握与精进必须通过一定运动负荷强度的刺激才能得以实现。适量的运动负荷,可促进人体的良性发育,反之,则损害身体机能,不利健康。因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严格遵循机体的发展规律,逐渐增强运动负荷,进而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同时还应结合高校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加强形体姿态方面的锻炼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使其形体健美匀称,树立起当代大学生阳光健康的形象。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实际操作中常以脉搏频率来代替心率。在运动实践中,测量脉搏是评定运动量大小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一般来说,青少年运动时脉搏应控制在每分钟140至150次左右,并最少保持5分钟就可以达到发展心肺功能的效果。在此区间内,15分钟后检测脉搏没有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说明运动强度过大,若运动后测定脉搏无大变化,且在3分钟内恢复正常,说明运动量太小,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

2. 高校学生的生理结构分析

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至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是人的生命力最旺盛时期,因此,异化作用基本平衡,身体各个部分已趋发展完善,身体素质基本达到最高均值,可塑性很大。在这一时期,运动系统基本发育成熟,骨骼基本钙化,轮廓坚固能承受较大的工作负荷,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逐步增强。肌肉的重量明显增加,男子肌肉重量占体重40%至50%,女子肌肉重量占体重32%至35%。心血管系统发育趋于成熟,心容积增大,每博输出量也明显增加,呼吸肌增强,肺活量增大,有氧能力明显增强,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均衡,具备适应较激烈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负荷的能力。所以,在体育课安排运动量时,首先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这对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3.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把握

3.1 堂中如何安排调节运动负荷

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来安排运动负荷的,由于课堂的目标不同,安排运动负荷的大小也不一样。同时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和训练水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状况、周围环境、气候、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来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在一次课中运动负荷应以绝大部分学生承受得了为适宜,并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使他们都能在运动课中获得较好收益。课堂教学中,在调整运动负荷时,应根据课程的任务和学生的身体情况,用观察法和询问自我感觉法,以及脉搏测定法,来获得学生在运动中的生理反馈信息,以此为基点来随时调节运动负荷。具体做法是:(1)改变练习内容;(2)改变动作某些基本要素;(3)改变练习次数和标准及时间;(4)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和讨论以使学生得以休息;(5)做一些游戏来调节神经系统紧张性;(6)采用放松、自我按摩进行恢复调整。

3.2 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注意的一些生理现象

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和身体机能,而运动负荷作为人体所承担的生理负荷是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外在反映。就一项体育运动而言,在安排活动内容和运动负荷时应考虑到运动者的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等差异而存在的一些生理现象,如女生的月经期等。因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必须考虑到人体的一些生理现象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活动内容,才能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效果。在运动中,脉搏的变化情况是否合理,脉搏出现的峰值及次数是否与运动负荷的大小保持一致,脉搏曲线的升或降与运动时间是否匹配,通过脉搏的变化,检验出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同时,在运动后,还应注意运动者的身体疲倦程度,脉搏的恢复情况,自我生理感觉等,从而根据这些生理现象来检验和调整运动负荷是否合理。

3.3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定

一堂完整的体育课,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部分内容构成。在每部分结束时,用测量脉搏数来验证运动负荷对学生机能的反应情况。通过教学观察和脉搏指数测定进行综合分析,脉搏次数呈如下状况时效果较好:开始部分结束时,脉搏数比晨脉数高30%左右;准备部分结束时,脉搏数要达到晨脉数的2倍;基本部分过程中,脉搏要保持在晨脉数的2-3倍间呈曲线变化;结束部分结束时,脉搏数约为晨脉数的1.5倍。

脉搏指数能很好的反映心脏功能,如安静时或运动后心脏搏动有力,说明心脏功能大,相反脉搏微弱说明脉压小,心脏工作能力差。一般人运动时的脉搏频率在126-180次/分之内生理负荷量大小与脉搏和氧代谢存在着正比关系,这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所以在教学、训练中通过测定脉搏频率变化来判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测定运动时适宜心率的公式:

适宜生理负荷=最高脉搏(次/分)-安静时脉搏(次/分)/2+安静时脉搏(次/分)

例:最高脉搏频率200次/分。安静时脉搏频率80次/分。

代入:200-80/2+80=60+80=140每分钟140次即为该员运动时的适宜脉搏。

根据上述公式:在教学中,首先应准确测出课前安静时的脉搏,课内测定脉搏时主要采用练习前、练习后和定时3至5分钟相结合的测定方法,然后描出生理曲线图,再求出课平均脉搏频率和心率指数和恢复脉搏来进行评定运动量是一种简便的很好的检验方法。下表参数比较相近似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为评定时的参考。

运动量指数、强度、课和平均生理负荷量对照表

4. 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4.1 用脉率来检测学生体质状况

早晨起床前测量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即晨脉也就是基础脉搏。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测量,脉搏最低数即是本人的基础脉搏,它是人体运动水平和机能状况的反映,身体素质越好,基础脉搏数越低。测量晨脉时需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向学生普及脉搏知识,使他们弄清脉搏的原理及应用,避免出现反射性心率加快的情况而产生误差。其次,确保晨脉的准确性,由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兴奋等影响,测试结果都会超出基础脉搏。第三,测试时间要选在学期初,以便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内容。

4.2 用脉率指标检验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基础脉搏数的多少及变化情况,将直接反映出学生身体恢复情况和运动前体能状态。若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基础脉搏突然出现异常变化,则要及时查找原因,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若是由于运动负荷过大,就需要注意休息和恢复,同时加强营养补充,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其心率和机能尽快恢复正常。

4.3 教学中掌握学生的最大心率

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最高水平时,即最大心率。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实际年龄,但由于个体差异性,同龄学生最大心率也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掌握学生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是体育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重要依据,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过小或过大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与训练效果,只有了解学生体质状况及运动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才能做好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工作。

5. 小结与建议

5.1 建议

5.1.1 体育教学中应用心率(脉搏频率)测定法,使体育教学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学会测定方法使之便于进行调整,防止运动量出现过量或不足现象。

5.1.2 重视体育课心率曲线的重要性,使学生生理负荷基本符合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5.1.3 严谨教法组织,内容合理搭配,以练为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5.1.4 针对目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运动负荷不宜过大,应以中等强度为主,大、中、小强度相结合,循序渐进。

5.2 小结

任何体育锻炼,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提高身体机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心率测定在课中作为一个教学手段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课中善于运用心率测定这个手段,不但能检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要求,及时掌握调节课中的运动负荷,而且还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上课时的机能状况及运动水平,便于教师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大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不断积累不同项目、不同教材内容等教学时的心率数据,为体育教学、科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脉搏运动量机能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紧扣时代脉搏 致力宣传创新
刑法机能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