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情整体较好 春季管理如何跟进
——访农科110 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
2019-03-04石慧芳
□石慧芳
据农情部门统计,2018~2019 年度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约820 万亩,比上年小麦收获面积840.4 万亩减少20.4 万亩。近日,农科110 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专门针对2018 年山西省冬小麦的播种特点、苗情、墒情以及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小麦春季需要采取的相关管理措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高老师,2018 年山西省冬小麦播种有哪些特点?
高志强(以下简称高):据农情部门提供,2018~2019 年度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820 万亩,比上年小麦收获面积840.4 万亩,减少20.4万亩。去年山西省冬小麦适播期天气晴好,底墒好,播种顺利。总体特点:一是底墒充足。小麦主产区7、8、9 月份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48mm、32.4mm、86.2mm,特别是9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多21%,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适播期底墒充足。二是播期集中,适播面积大。由于适播期没有出现连阴雨天气,天气晴好,大部分麦田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9 月26 日~10 月20 日之间,比上年大面积集中播种时间缩短30 天左右,适播面积占到80%左右。三是出苗较好。由于底墒好、播期集中,加之整地播种质量好,大部分麦田出苗情况良好,表现为苗齐、苗匀、苗壮。
记者:全省冬小麦的苗情整体呈现一个什么状态?
高:麦田进入越冬期后,大部分麦苗达到5 叶1 心。一类苗平均基本苗21.8 万苗,株高19.5cm,主茎叶龄6.4 个,单株分蘖3.2 个,总茎蘖数88.56 万苗,次生根6.2 条;二类苗平均基本苗25.3 万苗,株高17.2cm,主茎叶龄5.0 个,单株分蘖2.1 个,总茎蘖数75.43 万苗,次生根4.4 条;三类苗平均基本苗36.7 万苗,株高12.6cm,主茎叶龄3.4 个,单株分蘖0.7 个,总茎蘖数54.86 万苗,次生根2.2 条。一二三类苗情比例平均为40:42:18,比上年25:36:39 相比,一类苗增加15个百分点,占40%;二类苗增加6个百分点,占42%;三类苗减少21个百分点,占18%,是近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
水地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0:50:10,与上年14:33:53 相比,一类苗增加26 个百分点,占40%;二类苗增加17 个百分点,占50%;三类苗减少43 个百分点,占10%。平均基本苗30.7 万苗,株高15.2cm,主茎叶龄4.5 个,单株分蘖1.7 个,总茎蘖数74.65 万苗,次生根3.3 条。
旱地冬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0:40:20,与去年40:40:20 一致。平均基本苗21.1 万苗,株高17.6cm,主茎叶龄5.8 个,单株分蘖2.9 个,总茎蘖数76.64 万苗,次生根5.7 条。
总的来说,苗情整体表现较好,部分麦田冬前有旺长现象。由于今年大秋作物收获早,9 月中下旬降雨及时,土壤墒情好,小麦播期较往年适期偏早,10 月、11 月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导致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提前,同时部分地区越冬水浇灌偏早,冬前有旺长现象。入冬以来,山西省降温幅度较大,极端温度较低,可能会对冬性不强的麦田产生冻害,春季应及早进行水肥管理。
记者:去冬今春,山西省普遍降雪较少,小麦田间墒情怎样?
高:10 月25 日至11 月5 日40 余天,山西省小麦主产区基本无降雨,土壤失墒加剧,小麦生长受到干旱影响。11 月5 日以来,山西省南部麦区有2~3 次降雨过程,尤其11 月15~17 日,有一次中等强度的雨雪过程,降雨量平均9.3mm,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期旱情,基本能满足当前小麦生长对水分要求,墒情好于去年。此外,由于9 月下旬到11 月5 日前基本无降雨,多地普遍提前浇冬水,时间比往年提前月一周到10 天时间,冬浇面积大。但11 月17 日至今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南部小麦进入越冬期较晚的旱地麦田出现旱情。
记者:小麦田间的病虫草害情况如何?
高:去年10 月份以来,部分麦区气温偏高,加重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部分地区病虫基数较高。山西省中南部襄汾、翼城等县部分水地麦田整地时土壤处理或药物拌种有不到位,地下害虫基数偏大,尤其是蛴螬、金针虫,翼城县不少田块每平方米有虫密度平均3~6 头。但10 月25 日至11 月5 日40 余天小麦主产区基本无降雨,11 月15~17 日,有一次中等强度的雨雪过程,而后至今基本无降水,总体降水较少,病虫草害与去年相比较轻。
记者:针对目前小麦苗情,那么进入春季以后,应该着重采取哪些方面的管理?
高:去年小麦播期较往年适期偏早,底墒充足,苗情整体较好,一类苗较去年增加15 个百分点,二类苗增加6 个百分点,三类苗减少21 个百分点。但由于10~11 月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且部分地区越冬水浇灌偏早,导致部分水地麦田冬前出现旺长趋势。入冬以来降雨较少,旱地麦田略显旱情。因此,今年春季管理的关键在于“立足抗旱”。所以,早春镇压耙耱,促旺转壮,确保增穗数,是奠定夏粮丰收的基础。
在管理上应该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管理措施:
1、立足抗旱,耙耱保墒。春季风大,水分散失快,因此无论是水地麦田还是旱地麦田,早春应进行耙耱或中耕锄划,疏松表土,减少土壤蒸发保墒增温。重点做好旺苗田和土壤悬虚麦田冬季和早春镇压耙耱工作。
2、促控结合,分类管理。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未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应在起身前期浇水;已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肥水条件好,返青期总茎数可达70~80 万,可将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控制早春分蘖,促进个体稳健生长。对二类苗,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未浇冬水的二类麦田应在返青期浇水,并追施尿素2.5~5.0kg;已浇冬水的二类苗麦田,返青期亩总茎数50~60 万或表墒较差麦田,应在起身前中期浇水追肥;亩总茎数60~70 万,应在起身后期,浇水追肥;保大蘖、争中蘖为重点,提高成穗率、确保亩穗数。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kg。对三类苗,应以促为主。未浇冬水三类苗麦田应返青前期浇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5kg;对于已浇冬水的三类苗麦田,加强返青期肥水管理,以促为主。早春管理以保冬前蘖、促中小蘖,争亩穗数为重点。墒情好的麦田,做好返青前期中耕锄划提温保墒,促早发,增加早春分蘖,起身期配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kg,配施磷酸二铵2.5kg,提高成穗数。表墒差的麦田,春季应进行两次肥水管理,第一次浇水追肥应在返青时,亩追施尿素5~7.5kg,配施磷酸二铵2.5kg;拔节期进行第二次浇水追肥,亩追施尿素5kg,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3、旱地小麦镇压提墒,趁雨追肥。旱地小麦要将镇压耙耱提墒保墒作为早春管理的重点,提高抗旱能力。晚播弱苗田应趁雨雪,雪后追肥和早春返浆期追施速效氮肥一般亩施尿素5~7.5kg,磷肥施用不足田块可配施磷酸二铵5kg。
4、科学化除,做好虫病防治。重点做好三病害(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和虫害(金针虫、蛴螬、吸浆虫、麦蜘蛛、麦蚜)的监测防治,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的原则综合防治。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春季日均温稳定通过5℃至小麦拔节前,选择晴好天气,上午10 点至下午4 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
5、预防冻害,及时补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专家指导
“三招”抓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
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是采取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科学用药等对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蔬菜病虫危害。为促进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省植保总站近期发布了相关技术指导意见,以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
农业防治先行
农户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抗性强、高产、商品性好、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淘汰连续种植多年的品种。在播种前,可以采取温汤浸种、药剂浸(拌)种、干热处理等措施。选择抗逆性好、亲和性好的砧木进行嫁接,预防瓜类枯萎病等土传病害。
专家建议,农户可以选用不同科属作物或根系深浅不同的作物轮作,优先进行水旱轮作,以控制土传病虫害;或者利用不同作物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化感作用进行间作或套种,如马铃薯与菜豆等,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及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轮纹病,同时解决土壤盐渍化、返碱等连作障碍。
在肥水管理上,农户可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实施配方施肥。实行高垄窄畦、三沟配套,做到畦面不积水,雨停沟干,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合理用水,推广使用肥水一体化,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提高免疫力。
适时物理防治
农户可以利用夏季高温,在蔬菜换茬期实施高温闷棚,有条件的宜结合石灰氮进行高温闷棚,既能改良土壤,又能防控各种土传病害。韭蛆严重的地块,宜推广“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技术,即在4 月下旬至9 月中旬,晴天的早上8 点至下午6 点,用浅蓝色无滴膜覆盖于韭菜墒上,待膜内土壤5 厘米深处温度持续40℃以上且超过3 小时即可。
蔬菜生长期内,根据虫体大小,选择不同目数的防虫网在棚架上覆盖,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有效控制各类害虫,如针对蚜虫、粉虱等小型昆虫,宜选用50 目左右的防虫网,既能防虫,又能预防某些病毒病。利用害虫趋色性,用不同颜色的粘虫板诱杀害虫。用黄板诱杀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成虫,用蓝板诱杀蓟马、种蝇成虫,每亩均匀插 挂20×30 厘 米 的 色 板20 ~30块,色板高出蔬菜20~30 厘米,并注意害虫粘满后及时更换;亦可在棚室门口悬挂银色膜避蚜。
农户也可以利用害虫趋光性,在菜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可诱杀金龟子等鞘翅目害虫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成虫。同时,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田间投放食源进行诱杀。如田间挂置糖醋盆可诱杀小地老虎、斜纹夜蛾成虫,在菜苗根部撒施炒香后拌入辛硫磷的豆饼粉可诱杀地老虎。
保护和利用天敌
防治害螨,农户可以在定植后10~15 天,每亩释放胡瓜钝绥螨或巴氏新小绥螨5000~10000头,隔25~30 天后再按20000~30000 头/亩释放一次;防治粉虱可以在定植后7~10 天,每亩丽蚜小蜂释放丽蚜小蜂2000 头,隔7~10 天再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也可按10000 头/亩释放斯氏钝绥螨,隔20~30 天再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4 次。
在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发蛾期,每亩放置诱捕器3~4 个,每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20~30 天换1 次诱芯。专家建议,推广乙基多杀菌素、除虫菊素、苦参碱、短稳杆菌、Bt、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防治蔬菜害虫;推广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害。在苗期、叶片生长期喷施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康壮素(蛋白质激发子)、壳寡糖和脱落酸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提高抗病性、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