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业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

2019-03-04

今日农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进村入户广西

“自从村里有了益农信息社,买农资、缴话费方便多了,如今不出村就能把事情办完,动动手指立马能够了解最新、最及时的农业信息,可方便了! ”近日,家住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沙陂镇荣飘村的李大姐说起益农信息社不停地夸赞。 这是广西农业信息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一个缩影。

“广西农业信息‘三中心三平台’构架形成,农业物联网基地创建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强势推进等一系列举措,是建设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广西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吴炳科说。

广西以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为契机,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信息服务体系,市、县全部建立信息服务机构。 2018 年,全区村级益农信息社累计建设2 万多个,为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涉农客商提供生产技术、 市场信息等公益信息和农产品上行服务超过200 万人次。

大数据助力农民增收

“我们建成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不仅可以将农作物栽培技术等技术指导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递到农户手中,农户还可以通过益农信息社或12316 连线专家进行电话咨询,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对产业规划与调整不再盲从跟风,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 ”玉林市博白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博白县沙陂镇荣飘村有种植芋头和制作芋苗的传统, 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站站长廖建能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借助信息服务平台,为芋苗设计专业产品包装,打造出极具特色的电商产品“客家味道”,推出散装和礼盒等产品系列,芋苗畅销全国各地。2018 年3 月,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那果村双华种养专业合作社60 亩“红姑娘”红薯滞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运营服务商发动电商企业、公益团体开展线上线下应急促销,不到一个月,全部红薯销售完毕,线上销售8 600 斤,线下销售约3 万斤,农民获得约8 万元的销售收入,信息进村入户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此外,广西还通过“12316 热线”“农技110”等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服务通道, 成功探索了多元结合的“三农”信息服务模式。 以广西农业农村厅网站为“龙头”的广西农业网站群,每年发布涉农信息50 多万条。 目前,广西已被列为2018 年全国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8 个示范区之一。 2019 年,广西将强势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实现益农信息社全区覆盖率达80%以上。

大数据“千里眼”显威力

“农业新媒发展迅猛,继广西农业农村信息网、广西农产品贸易网之后的广西农业微信、微博、手机APP、今日头条号等,成为了广大农民朋友获取信息的‘新宠’。广西农业信息网今日头条号荣获‘2018最具影响力民生头条号’, 农业政务指数排行榜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入围全国各行业总榜前50 强。 2017 年广西农业信息中心等4 家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称号。 ”吴炳科介绍说。

广西农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成效初显。 农业大数据APP 聚集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综合等4 大类37 项数据,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农业数据资源智能检索、农作物物联网识别应用,组建了产业扶贫、农产品单品种、东盟农产品等6 大专项数据库。 采集5 000 万余条农业专项数据。 同时,广西还开发出30 多个农业信息应用系统,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2016 年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被评为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

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

广西构建了产业扶贫、土地确权、优势特色产业大数据库,实现“一张图”管理。 建立了54 个贫困县产业信息、11.44 万贫困户和500.26 万人的电子档案,搭建了“一个门户、八大功能”的产业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对产业精准扶贫的推进和效果进行评估,为产业脱贫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撑,助力54 个贫困县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12316”信息服务助力产业扶贫。 2018 年,广西农业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深入钦州市、玉林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下属乡镇村开展“12316”现场体验推广活动, 手把手教会农民群众如何利用农业信息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邀请农业专家就农民群众关心的农业技术、惠农政策、农资打假等问题进行现场咨询答疑, 使农业信息服务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中国农业新闻网)

河北魏县:小蘑菇变大产业 铺就乡村振兴路

“现在正是平菇上市季节,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客商上门拉菇外销,菌种通过互联网卖到了新疆、甘肃、哈尔滨等地。 ”在河北省魏县院堡镇中三中村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里,55 岁的苗银德告诉记者。

苗银德与蘑菇有着30 多年不解之缘。改革开放之初,苗银德开始采购菌种、菌料,把自家房子改成了简易菌棚开始种平菇。几年下来,苗银德成了村里的“有钱人”。苗银德致富不忘乡亲,在自己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手把手教会了20 多户群众大棚建设和平菇种植技术,中三中村成为当时全县“万元户”最多的村。

近年来,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不断让中三中村的蘑菇乘上发展的“东风”,苗银德有了属于自己的菌种栽培室和冷藏室,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 在县、镇、村的帮助下,苗银德还发展起了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他带头注册成立的魏县福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本村和周边村80 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建大棚,可以“托管”给苗银德,也可以自己管理,由苗银德统一提供菌种、菌料、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服务。

“是党的好政策让俺富了起来,我要继续当好致富带头人,做大蘑菇产业,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 ”苗银德说。

(凤凰网)

乡村振兴促进丹巴景区升级

远方的客人,美丽藏寨等你来

丹巴县是甘孜州东大门。 在丹巴境内,藏着众多造型美观、风格古朴的藏式民居,数千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尤以甲居藏寨最具代表性。 目前,抓住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机遇, 丹巴县大力发展藏寨旅游、培训旅游人才,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完善交通统一打造“大甲居”

甲居藏寨是丹巴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2016 年,甲居藏寨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眼看乡村旅游能挣钱,村里的藏族村民们纷纷利用自家房屋对外营业。 在罗布民宿,主人罗布把自家房顶改造成了藏寨最佳观景平台。 身为藏族工艺美术画师的他, 对农房进行了设计和装饰,“不仅是观光住宿, 我还创建了丹巴嘉绒文化旅游工作室,为游客提供嘉绒民居观光导览、 藏式工艺画手工体验、 田园果蔬采摘等服务。 ”罗布说。

如何抓住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机遇,让丹巴旅游提档升级? “现阶段要解决两个问题:交通和景区承载力。 ”聂呷乡党委书记岳国军告诉记者, 当地将对聂呷乡所辖12个村和毗邻的3 个村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大甲居”, 同时县上还将投入资金建设22.8 公里的“大甲居环线”。

“今年等环线建好后,我们还会在景区内引入电动观光车,提升体验效果。”岳国军告诉记者,今年5 月,以“大甲居”为核心的甲居藏寨将全新亮相, 到2020 年争创为5A 级景区。

加强培训提升村民服务意识

藏寨旅游越来越好,23 岁的女孩德吉决定返乡创业。

德吉的家在中路乡, 她的父亲共布从1997 年开始,就办起了德吉农庄,今年接待量超过5 000 人, 纯收入20 多万元左右。 德吉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上班之余,还在客栈去打工, 去旅行社做领队锻炼自己。 去年,德吉辞去工作,成了回乡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最看重的,是民宿所承载的文化,除了唐卡、哈达等,游客还能体验藏式婚礼、 藏族原生态锅庄以及正宗的藏餐等。 ”

除了大学生返乡,外地投资者也纷纷到这里投资旅游业。

中路乡乡长文健康介绍,目前全乡有70 多家民宿,等到今年5 月后,全乡将新增50 多家民宿酒店,“这些新增的民宿,将带来更先进的服务理念,为中路藏寨注入新活力。 ”

旅游致富,不仅是业主的事。 记者从丹巴县扶贫移民局了解到,去年丹巴县还实施旅游人才培训700 人次。 “村民的服务意识也得跟上。”岳国军告诉记者,2018年,聂呷乡就对乡内12 个村的5 000 多人进行了20 多次免费培训,内容涵盖礼仪、服务、卫生、接待、餐饮、电商等方面。

目前, 甲居藏寨景区游客量已从2001 年的2 000 人次发展到2017 年的30万人次, 民居接待户从最初4 户发展到100 余户,并创建星级乡村酒店6 家,景区村民在全县率先实现了脱贫。

(张立峰)

即日起,《今日农业·乡村振兴》专栏面向广大读者征稿,内容涵盖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也可以是身边的乡风乡俗,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等。投稿邮箱:2302227173@qq.com

猜你喜欢

进村入户广西
广西贵港
山西快递企业“抱团”进村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三部门出招:保障『快递进村』目标实现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冬夜听雨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周鸿祎:做产品要悄悄地进村
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