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点打造策略探析

2019-03-03姚国勇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资源互联网+

姚国勇

【摘要】利用“互联网+”打造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点,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的效率,可谓一箭双雕。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转变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与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新方法、新路径,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多种感官

“互联网+”是新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全新形态之一[1],推动着行业格局的重塑,例如在线金融、在线教育以及在线租赁等[2]。“互联网+教育”的全新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组织形式,“互联网+语文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组织方式以及实现形式的重构。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融入互联网元素,借助互联网全面整合与配置语文教学资源,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互联网+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通过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实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在互联网资源的带动下,教师的教学手段会更加丰富,教学反馈也将更加及时。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加强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进行摸索和创新[3]。

语文教学需要技巧,需要围绕兴趣展开,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因此,基于“互联网+”,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打造多个语文学习兴趣点,才能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参与语文学习[4]。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及教学经验设计如图1所示的“互联网+”的兴趣点激发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视听”,打造“感官”兴趣点

亚里士多德将人体感官分为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近年来,相关学者基于感官提出的多感官教学法得到了认可与推广。如,来自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周爱保、陈璇和潘超超学者的共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多个感官通道进入大脑的信息有助于规避大腦处理单个通道信息的有限性,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内接受的知识量就更多;相比于其他学习方式,多感官学习更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率[5]。在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视听”实现语文教学的多感官效应,打造学生语文学习的“感官”兴趣点。

例如在《荷塘月色》(浙江版)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会从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开始切入正文讲解。实践证明,学生普遍对这一教学形式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会急剧下降。因此,为了避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听觉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作为资源在课堂上加以利用,让熟悉的旋律响彻整个课堂,让动人的旋律触动学生对文章深入学习的好奇心。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将两种不同体裁的《荷塘月色》加以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两者在情感上的不同之处,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感知文章中作者较为复杂的情感脉络。

再如,在《再别康桥》一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重点应该让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创作于1928年,与现在学生所处时代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通过一定形式感受作者在创作环境的心境呢?这时,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与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康桥美景。实践证明,这种场景式的环境描绘展示有利于学生代入其中。通过大屏幕所展播的夕阳下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较为逼真地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意境,让学生陶醉其中,在优美意境的带动下,帮助学生对徐志摩的写作技巧与情感表进行更深层次的体会。

利用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利用单一的感官,也可以综合运用多个感官。上述第一个案例利用的是听觉,第二个案例利用的是视觉,如果将二者有机结合,效果更佳。例如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写作高端论坛”中,何捷老师作文示范课《玩游戏、谈观察、学速记》的教学设计中就运用了多个感官,本文将其主要教学环节举例如表1所示。

本节课中,何捷老师运用了听、说、演、读等多感官有效地完成了兴趣点的激发。“听规则”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即将开始的教学活动强烈的参与欲望,接下来的表演更是在听觉效应的基础上用“看”这一视觉将学生的精力完全集中在师生互动之中。不仅如此,说、写、读等环节的设计更是层层递进,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兴趣有序地加以激发,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完成铺设了有效的行进轨道。

总之,通过互联网技术,结合中职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中职生在感官上的兴趣激发点,构建有效的“互联网+视听”以激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直观兴趣。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范围、兴趣取向以及兴趣激发区,并通过相应途径及方法积累相关视听素材,从而为有效实施“互联网+视听”做好充分准备。

二、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互动”兴趣点

图2 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过程,而互动的有效与否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低。我们知道,中职学生多数是中考失利者,因此在学业上有着较为强烈的挫折感,又处于逆反期,从而造就了中职生群体的特殊心理特点。即,一方面,内向自卑,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赞许与关心、关注;另一方面,行为上常常漠然孤傲,同学交往中刻意保持特立独行。因此,如何有效地破解这一问题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有效师生互动的关键环节[7]。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互动是否有效值得商榷。假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否达到有效的标准?一问一答看似热闹,但华而不实。实践证明,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基于对学生、教学内容的充分剖析与掌握下,采取行之有效的互动形式与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互联网+平台”就是针对互动中学生由于自身能力问题怕在众人面前出丑的心理,将公开身份变成匿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

以浙江版的《旅夜书怀》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留言讨论的方式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利用论坛BBS讨论板,教师将讨论的问题和提纲上传至论坛,每个学生通过匿名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在功能模块中,帖子被设定为向所有人可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与学习情况有选择地回复相关帖子。在“互联网+平台”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学生所发出的帖子进行汇总、归类与分析,同时根据学生讨论的进展进行必要的引导,以保证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讨论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源,以拓展问题探讨的视角,让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实践证明,借助“互联网+平台”,师生互动兼具了目的性、开放性与实效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讨论完成了文章主干框架的梳理,高效地完成了对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创造特点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互联网+平台”激发了学生“互动”兴趣点,进一步释放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场景,营造了更加浓郁的学习氛围。当然,除论坛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微信的评论功能和QQ群的评论功能实现师生的线上互动,同样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三、利用“互联网+翻转”,打造“预习”兴趣点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位教师并不陌生,其主要是指学生在家自己完成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相互的交流、分享以及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这种模式和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课前预习极为相似,但是有着质的区别。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其变得更加便捷、有效。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检索互联网上对学习有帮助的教辅资源,高效地掌握一些知识,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同时,师生角色的变化也有效地提高了互动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互联网+翻转”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是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索,并借助互聯网梳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线上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展开对问题的探讨,讨论形式不受限制,方式可以选择文字、语音(电话、微信、QQ)或者视频等。同时,参与讨论的对象不局限于学生与教师之间,也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探讨。此外,为了提升沟通效率,教师可以收集学生课前学习较为集中且极具代表性的问题,以备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讨论与解答[8]。

例如,浙江版《论语·侍坐篇》一课,教学中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孔子弟子性格特点的分析环节,但是在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存在不同意见。这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积极耐心倾听并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将资料上传至互联网交流平台,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其他学生分享自己对此问题的见解,既可以实时开展讨论,也可以留言,有助于拓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使其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层次与深度。

再如,作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互联网+翻转”。长期以来,学生对作文都具有恐惧心理,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较低,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缺乏针对性和即时性。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与定位的转变,教师开始向引导者转变,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明显增强。实践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学生所完成的作文(成品或半成品)加以展示,其他学生或者教师可实时浏览作文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最终筛选出得分较高的优秀文章加以集中展示。这样有利于在后续作文教学中增强教师指导和学生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互联网+翻转”进行作文互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与分享写作技巧,对于拓展和丰富写作技巧极具重要意义[9]。总之,网络学习平台的出现与应用打破了原有知识教育的框架,学生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分享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自己的困惑,促进个性化学习。

四、利用“互联网+链接”,打造“拓展”兴趣点

传统纸质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有些内容往往以节选为主,使得学生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时常会建议学生课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时候,学生只能从图书馆借书,或到书店购买书籍,以完成拓展学习任务。而在互联网时代,只要轻轻点一下鼠标,就可以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互联网+链接”激发学生“拓展”兴趣点。

例如在浙江版《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时,为了保证学生阅读和学习质量,需注重开展原著辅助教学,以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10]。但是,中职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片段和内容进行精读,而不太愿意对文章的每一段落或者片段进行研究。如果教师未把握中职学生这一心理现象,则有可能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形,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排斥心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可基于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链接”安排节选加以赏析,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介绍,借助网络白板对相关内容逐一加以展示,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使其产生拓展学习兴趣点。再如,在《项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时介绍另一部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作品《伪君子》,通过对两个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写作手法、人物的分析,在网络白板的配合下,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脉络,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活动中。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升级与迭代,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性和开放性也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应充分整合并应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拓展式学习需求。以浙江版《贵在一个“新”字》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认识创新价值的过程中,重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创新”相关的案例,内容既可以是国内外的经典案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创新案例。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链接”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如在渗透创新理念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时间维度分别阐述四大发明的历史价值,再链接到国内的比亚迪汽车从模仿到创新的企业发展路径和国外的乔布斯及其苹果公司的创新实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作为全球最具创新基因的科技企业——苹果公司每一代产品都极具创新亮点,其产品的成功离不开乔布斯的贡献。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贡献在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始终将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实践证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的时代价值,将创新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在扩展学生认知边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11]。

五、利用“互联网+文献”,打造“变化”兴趣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献的获取变得异常简单,这也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策略的拓展以及教学评价的创新等等提供了帮助。互联网为国内杂志、报纸、书籍提供了数据库,诸如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龙源数据库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和相关网站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检索、学习与参考,改变传统教学,形成较为鲜明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产生参与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浙江版《赤壁赋》一文时,鉴于以往学生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无法全面理解导致苏东坡在创作此文时情绪转变的内在原因,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利用互联网数据库查询《赤壁赋》教学的文献,尤其是《赤壁赋》创作时苏东坡所处的时代背景、经历遭遇等资料,通过梳理与提炼,向学生解释苏东坡当时的境遇与情感变化的原因。

如今,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素材库,许多教辅素材来源于互联网。以浙江版《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采集相应的素材,可将部分著名建筑物作为导入素材,例如颐和园长廊、人民大会堂等,基于教材利用图片资源多角度展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引导其积极观察建筑物不同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和变化规律[12]。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实现方式。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并且将应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尺,导致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不利于实现持续性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文献”深入剖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参考那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例如,一些学校应用网络学习平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能够根据平台要求以及既定学习目标,搜集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与素材,自主开展预习和复习,并且在新课结束后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为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更多发展契机,为中职语文教师发展提供了路径。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灵活创新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而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空间,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科知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当下“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互联网+”有利于变革与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还能最大程度提升教育资源的整合效率。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信息传播的碎片化趋势更加显著。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注重对网络信息的评估与筛选,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转变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与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新方法、新路径,这样才能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邝艳婷.浅探互联网+背景下语文作业的设计[J].文学教育(上),2018(09):183.

[2]庞敬文,李施,唐烨伟,等.“互联网+”时代基于智慧生成的语文阅读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8):103-108.

[3]祝朝映.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44-46.

[4]林艳.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1(18):3-5,11.

[5]周爱保,陈璇,潘超超.多感官教学有效提升学习力[N].中国教育报,2019-06-13(006).

[6]应文茹.多感官教学让作文课呈现精彩[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2):66-67.

[7]李兴芳.中职语文教学呼唤师生互动[J].甘肃教育,2013(24):38.

[8]王志香.“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学变革的思考与实践[J].青海教育,2018(09):28.

[9]唐礼平.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以《卖白菜》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1):60-63.

[10]蒋平波.中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7(05):79.

[11]张金莲,孙美翠.浅谈互联网+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提高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66-67.

[12]吴娴.互联网+语文习作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8(10):53.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资源互联网+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