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矿行业标准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初探

2019-03-03秦洁璇张松波王晓波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铁矿团体矿山

□ 秦洁璇 张松波 王晓波

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后,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环保法和能源政策更趋严格。国内矿山正在经历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根本性变化,铁矿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准化工作具有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对于支撑和助推我国铁矿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铁矿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矿行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1.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铁矿领域相关标准技术委员会包括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8)、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和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等。

2.标准类型

按标准层次,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按主管/发布部门,包括自然资源部、工信部、安监总局等国家部委及行业协会;按标准分类(国家标准分类D31、国际标准分类ICS 73.060.10),目前与铁矿直接相关的标准有120余项,其中国家标准111项,行业标准11项,除《GB/T 32545-2016铁矿石产品等级的划分》 《GB/T 20565-2006铁矿石和直接还原铁术语》 《GB/T 36704-2018铁精矿》 《GB/T 27692-2011高炉用酸性铁球团矿》几项标准外,其余均为铁矿石元素分析检测相关标准。此外,还有部分矿业类相关的通用基础标准、地质勘探、矿山机械设备、矿业安全等标准。近年来,随着绿色矿山的不断发展,《DZ/T 0319-2018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标准也逐步显现。

二、铁矿行业标准化建设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1.检测标准占据主要地位,覆盖面相对较窄

铁矿领域标准有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方法及管理标准,并以分析检测方法标准为主,此类标准主要从铁矿石的钢铁行业原料属性出发,对矿石原料中的钙、硅、镁、钛、磷、锰、铝和钡等元素进行检测,并对相关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规定。我国对分析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对分析方法的试验研究和实验室间的验证试验,已基本完成了铁矿石分析方法标准的制定,近年来在完善该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中又陆续开展了对分析方法标准的修订工作。但与此同时,独立于钢铁行业原料属性之外的铁矿相关技术、管理等标准还相对欠缺,现有标准覆盖面相对较窄。

2.技术及管理标准较少,相关领域标准空白

目前有《YB/T 4486-2015 铁矿山排土场复垦指南》《YB/T 4487-2015 铁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置及利用技术规范》等少数的管理标准进入市场,管理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对较少,行业缺乏一般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南类标准。随着时代及矿业发展形势变迁,未来智慧矿山、绿色矿山、深部开采将成为新的主题,后续还需加大智慧矿山、绿色矿山、深部矿山建设及充填采矿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规范及指南的制修订,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将紧跟时代步伐,有效填补市场空白。

3.部分标准老化滞后,难以满足提质增效的需求

当前行业内部分国标、行标较为老旧,部分标准已有20年以上历史,“标龄”高,标准更新速度缓慢,相关技术内容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存在较大的修订空间。随着团体标准重要性不断凸显,此部分需要修订的国标、行标也为未来团体标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4.标准归口部门交叉重复,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现有多数标准都直接归属于矿业领域相关单位,但部分归属于冶金领域、机械领域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制定主体多,标准归口单位及主管部门存在交叉现象。例如《YS/T 237-2011 选矿药剂产品分类、牌号、命名》归口于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GB 31336-2014 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归口于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YB/T 4486-2015 铁矿山排土场复垦指南》归口于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有些标准的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造成市场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

5.企业对团体标准的认知还较为薄弱

团体标准属于近几年行业发展的新兴产物。2015 年3月11 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标准供给结构,开启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新篇章。我国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于2018 年正式颁布施行,以市场主导制定的团体标准成为国家新型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也迎来了加速提质发展的新机遇。2019年配套实施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明确了我国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及相关要求。

据了解,截至2019年5月5日,全国共有2 352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进行注册,发布了8 175项团体标准,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标准涉及19大门类。团体标准种类、数量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态势迅猛。但是目前部分铁矿企业对于团体标准的了解还有待加深,未能充分意识到团体标准对于企业和行业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仍存在“国标、行标优于团标”的思想。目前,国内团体标准相关的激励政策还有待完善,企业普遍缺乏标准化人才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团标工作开展受阻。总体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强引导团体标准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转变观念,应充分认识到标准能够有效地带来效益,促进行业企业发展。

三、铁矿行业标准化建设思路及设想

1.高度重视矿山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助推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是铁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今后废石、尾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将成为行业工作重点。应加快研制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尾矿、废石等循环利用技术,废水处理回用技术,以及绿色制造等方面的标准,为铁矿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2.积极发展和扩大设备类产品标准,促进转型升级

现有铁矿相关的矿产品及检测标准已经较为齐全和完备,但行业内设备相关产品标准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随着矿山设备向着产品专业化、服务精细化发展,未来此类设备标准空间广阔。矿山机械设备是冶金矿山行业生产的重要配套设备,是生产的重要保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矿山机械设备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大型化、高效节能之路,通过高质量的机械产品、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品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发展。

3.加快进口矿产品的分等分级标准制定,加强铁矿石供给源头治理

当前,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约85%,铁矿石的大量进口,解决了国内需求缺口,但部分高污染、低品位进口铁矿石的使用,不仅导致铁前工序成本增加,使得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钢铁企业在后续的环境治理环节将付出高昂代价。因此,笔者建议,未来应加快研究制定进口矿石相关标准及分类等级,加强对金属矿产品质量、杂质及有害元素限量等标准的研究,减少环境污染。

4.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填补空白,提高水平

团体标准的定位就是填补空白和提高水平,未来必将成为助推铁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积极开展团体标准的制定,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把先进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等融入团体标准,让团体标准更加先进适用、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同时紧盯目标市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标准的有效供给,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

5.积极实施企业标准化战略,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标准体系

在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各类标准的同时,建议企业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严格制定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标准,以先进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标准水平,在追求高标准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优质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四、结束语

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铁矿行业标准化工作经过近年的积累,正在逐步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但未来我们还要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中国铁矿及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的承担单位,积极推进中矿协团体标准化工作的紧张有序进行,截至目前,已陆续立项并制订了多项冶金矿山行业团体标准。未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坚持需求驱动、质量优先的原则,持续加强团体标准的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编制各类符合实际应用的工程、产品、服务、平台类团体标准,以适应我国冶金矿山市场科技的快速变化及多样性需求,加强标准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发挥标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铁矿团体矿山
大红山铁矿找矿前景分析
铁矿渣高强海绵砖配合比设计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漫画与幽默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