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编者谈教材
—— 专访外研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主编陈琳、副主编张连仲、编委徐浩、基础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张黎新
2019-03-03采写史新蕾于澄
采写/史新蕾 于澄
教材编者谈教材
编者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高中英语教材启动了新一轮修订工作。和前一版教材相比,新修订的教材有哪些变化?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编写团队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中国特色?教师该如何利用修订教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期“热点·观点”栏目,《英语学习》分别邀请来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的修订教材编者,谈谈有关教材编写和教材使用等问题,以飨读者。
《英语学习》:新修订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如何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理念和中国特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陈琳:修订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外研版高中教材的编写团队对十九大报告精神及其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新的《课标》的根本宗旨、核心要求和关键要素作了反复、系统、细致的学习与研究,确保教材完全符合新精神与新要求,并切实做到“好用”“管用”——教师在课内外容易操作与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实效、有可持续发展。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思路主要遵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落实新精神、新要求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全面系统的部署,外研社的教材修订工作遵守以下六点。
第一,高度重视教材修订工作,出版社上下从战略高度认识教材修改对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意义;投入大量优质资源开展工作,优先保障教材修订工作,尤其确保政治正确、内容先进、形式新颖,保证高质量完成修订,全面落实《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二,将教材修订工作作为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对待,既重视教材本身的质量,也着重突出教材对整个高中英语教育发展的促动作用,将教材定位为整个高中英语教育发展与支持体系建设的核心齿轮。
第三,本次修订的根本目标为立足国情、立足基础外语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立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打造符合外语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教材体系,为实现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成千上万的国际化人才。
第四,本修订教材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全套教材所有内容、材料、活动等均严格遵循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根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第五,强调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以实现教育公平。本次教材修订中,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各方面、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努力做到兼顾全国不同教育发展程度区域、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第六,修订教材时充分考虑广大教师的现实教学需求与专业发展需要,配套了有利于不同教师在不同教学环境所需的实用性教学资源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思考、不断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总体来说,本次修订旨在通过教材的创新设计,努力促进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更加充分与均衡发展。
2.坚持两项基本教育理念
在全面执行、落实《课标》要求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两项基本教育理念。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我们修订时对教材的选材、内容、语言等各个层次上都做了严格把关,突出英语学科育人本质,确保立德树人教育细致化、过程化,让立德树人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培育中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外语教育是人的辩证实践活动,外语教育应该采取辩证实践的途径,即实践(听、说、读、看、写)是第一位的,理论(语法、词语表意、语音规则)是第二位的。理论源于实践,同时指导进一步的实践,直至二者实现在语言运用中的完美结合。我们认为,不论是彰显立德树人为先,还是落实各项具体教学要求,语言实践都是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因此,本教材从主题架构、内容结构到每一项具体活动都从语言实践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确保有实践、可实践,并通过实践促进提升,形成素养,发展素养。
3.遵循三项核心原则
首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们在教材修订的过程中,努力确保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重点放在如何“立”和如何“树”上——通过主题导向、话题引领、素材覆盖,确保“立”得准,“树”得牢。
第二,科学地设计教材结构和单元流程不仅是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教材编写要突破的难点。本次教材修订特别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围绕“主题”,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三线贯穿,在话题语境下,给学生有意义的语言学习、锻炼和实践的空间,充分展现“理解—发展—实践”的认知过程;每一个环节又细化为可操作的各种中观、微观过程,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支架、有支持、有意义、有展示、有交流、有反思、有评价。
第三,尽全力解决长期存在的学用分离的问题,努力达成学用一体。紧密围绕话题和功能展开活动设计,除了听、说、读、看、写等技能性活动外,还强调情境铺设和实际运用。
4.充分体现五大理念
首先,坚持育人导向。我们努力基于选取的文本材料,依据高中生认知、心理、情感、德育等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将对具体话题的感知、学习、探讨导向重要育人主题的促发与达成,而不仅是对文本材料进行语言学习加工。同时,修订教材突出体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各种人类发展相关话题的呈现与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提出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协调发展的价值观的意义,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二,兼顾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与个性发展。修订教材特别注重体现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教材中创设符合学生语言学习规律,且有利于主题展开、意义认知和语言应用实践的单元结构,并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教学目标,分别对必修课程教材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教材的单元结构作适当区分和调整,实现循序渐进,打牢基础,发展个性需求的思路。
第三,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同时突出教师的重要角色与作用。此前一版的高中教材就非常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与认知发展,将语言训练的设计融入其中。此次修订中我们继承了这一思路与特色,力求以学习过程为本,同时努力促成教与学科学、有效地契合。
第四,彰显评价的促学作用。此次修订,我们把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习、自我评价,提升学习效益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环节通过问题、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反思和评价意识,同时努力落实评价促学功能的充分融入,即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为了后续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和学评一体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三类评价设计和环节在教材的各个板块全方位展开,但均围绕学习过程和成果,彰显评价的促学作用。
第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首先,教材单元设计本身就融入了大量运用各类信息技术的材料和内容,尤其是每单元“看(viewing)”的部分。同时,与教材同步的数字教材,包括单机版网络版、手机版、Pad 版等数字产品的研发、资源建设都以《课标》为纲领,以学习者、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为根本,从“以主题为基础、以单元为基准”向“以主题为核心、搭建立体教学模式”的方向纵深发展。不断适应发展中的外语教学需求,通过建构教师教学资源的开放、共建、共享的多模态平台,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建构多模态的语言学习空间和平台,实现基础英语教育的个性化、过程化、应用化。
进入21 世纪,我国迎来了外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开启了包括英语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阶段全面的课程改革。《课标》颁布后,外研版修订教材以“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周恩来总理五十多年前提出的“一条龙”外语教学模式,为促进基础外语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在修订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导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助力教育战线 “中国梦”的完满实现!
《英语学习》:教材修订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张连仲:我们整体的修订思路是:坚持理念、突出特色、落实《课标》、求实改良。这个问题刚才陈琳老师已经谈了不少,下面我再补充几点:(1)英语教材设计要从学科逻辑转向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有利于教师实施深度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要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2)英语教材既要确保高中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本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又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境、有效组织教学,要为教师自主选择、增补和调整教学内容预留空间。(3)英语教材要积极渗透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推动教育信息化时代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英语教材应配套相应的信息资源平台,以辅助教材的使用,并方便学生查找、拓展信息和资源。同时应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平台,使学生有机会讨论、展示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英语学习》:和在用教材相比,新修订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有哪些变化?突出特色有哪些?
张连仲:修订教材在主题内容、单元结构和整体特色上有较大改进和显著变化,体现在:(1)修订教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更加系统、全面地呈现、覆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大主题语境及其依托话题,不仅完整保留了在用教材的重要话题,进一步凸显了相应主题,还大量新增了话题鲜活、主题鲜明的新材料。(2)修订教材实质性地重构了单元结构,以更好地符合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主题探究、认知发展、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过程。(3)修订教材在整体特色上更加鲜明,即贴近真实、发展中的世界;贴近鲜活、多样化的社会;贴近思考、成长中的学生。
本修订教材从四个方面对原教材作了继承、改善和突破,体现为以下四个突出特色:
第一,进一步发挥“主题”在驱动学习、联结活动、促动实践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立足语篇,丰富体裁。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关键问题之一即为丰富文本体裁,使学生接触各类型的语篇,丰富语言感知与学习体验。基于此,我们在本套教材中特别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体裁文本和网络体裁文本。
第三,创新活动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严格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多模态语篇,将听、说、读、看、写等各项技能要求和训练落实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同时掌握语言技能、建构完善的知识基础,同时提升语境下语言活动中的语言技能实践能力,包括《课标》中新提出的“看(viewing)”的能力要求。
第四,突出文化意识(尤其是跨文化意识)的建构与发展。我们在教材修订中注重在语篇中体现热点话题、典型篇章、经典语言,注重英语历史文化中名人名篇的选取及现代热点话题下的英语鲜活篇章和结构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英语反映的英美等国的社会和文化。同时,我们秉承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注意对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世界问题的中国视角的介绍。通过比较中外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异同,拓展国际视野,学会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积极学习,提升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将文化知识内化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有利于国家、个人发展的跨文化态度与意识。
总之,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团队的共同目标是用实践检验真理,在理解、落实《课标》的基础上,做出一套有国际水准、符合时代要求,特别是让教师和学生觉得好用的教材。希望此套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新教材能够对基础外语教学和中国的课程改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浩:关于教材突出特色,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修订教材始终强调通过“大循环”和“小循环”相融合的方式着重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修订教材的各个环节通过各个具体的有意义指向和训练侧重的活动(即“小循环”),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学习规律与基本过程的“大循环”。培养思维品质最重要的并不是将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各个要素分解开来,逐一训练,而是通过各单元指向主题的意义解构和建构的问题设计和活动完成,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运用和培养。这也有利于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同步提升,因为驱动学生思维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均为具有跨文化特征的相关议题。
《英语学习》:《课标》中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教材设计方面会如何体现?教师应如何使用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实践英语学科活动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徐浩:教无定法,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不同时期的不同倡导。其实,每一种说法都有它的优势,我们现在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因为我们明确感受到在目前的教学中,活动的组织成了一个特别突出的障碍。如果教师的教学活动做得不好,就无法反映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本质,也不太可能高效地建构和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教材的编写要符合《课标》,万变不离其宗;另外,教材能体现目前阶段教学上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反映出这两者之间是如何协调和解决的。
《课标》实际是一种认识和判断。我们认为现在组织活动是问题的抓手和关键,但不等于说一切都只按照活动观的方式来进行。大家拿到新教材,不要拿着放大镜去找哪里体现了活动观,哪部分培养了学生的哪些素养,而应建构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回归到教学最基本的过程中去。虽然教师的教学实践本身主要是“拆解”:理解教材活动,解读文本,把教学重难点转化成比较利于学生学习的形态,然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教师不能“只拆不合”。进行拆解工作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本身的整体理念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不管新教材修订得多完美,在真正使用教材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对教材形成了基本的、指导性的、原则性的理解,是否可以用语言表述对教学行为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而不是仅仅处理技术问题,否则就会失去对话语的判断能力。总之,教师对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有所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学习》:那么本修订教材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是什么?
徐浩:从教学实践角度来讲,本修订教材设计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个教材的单元设计尽可能地符合学习逻辑,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什么样,教材就怎么设计。我们的设计不是考虑知识逻辑、学科逻辑、技能逻辑,把听、说、读、看、写分开并在不同的地方体现,而是将学习落实在活动中。因此,教师要能够看到具体活动的背后,教材编写者是如何预设学生学习的整个认知过程的。
具体来说,本修订教材从认知上符合学生学习逻辑。学生在学习任何一个新话题或主题时,都要先从理解开始。通过接受刺激、加工材料,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理解,而理解需要基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理解的过程能促进新知识和旧知识的互动,产生信息差,最终让学生获得新的认知。修订后的教材在理解环节上,在促进学生加工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原有的旧知识产生充分互动。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分析发现自己本来是没有某种认知和体会的,从而才可能由内而外地去反思,产生新的观点。以前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新知识,让他们加工以后产出一般是基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而这些分析包含在一个新的框架体系下的,未必和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有任何联系和逻辑关系。以上就是本修订教材在促进学生认知上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英语学习》:您能举个例子,说明知识上的新旧互动吗?
徐浩:修订教材的每个单元在Starting out 热身环节之后, 均以Understanding ideas 环节引出主要的学习内容,即聚焦学生对主题背景、必要信息和核心语言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已有知识的激活;在Developing ideas部分,顺承Understanding ideas 部分的认知变化与发展,通过将信息具体化、类属化、概念化等多种对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有更高要求的活动,努力使学生获得认知和语言上的拓展与深化;最终在Presenting ideas 部分,进一步在各个维度上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将在Developing ideas 部分开展的各种认知活动以依托内容和思维的语言产出体现出来。这也就有效地将核心素养各维度上的各项要求融合在一起。
比如外研版必修课程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讲一个小男孩了解到非洲的孩子没有水喝,想做点公益帮助他们。他首先想到的是捐钱,后来他发动众人筹款,筹到了足够的钱,在非洲打了一口井。按照以前的教学,一般会要求学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男孩作出了哪些贡献,将来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学生之前对公益的认识,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获取新知识后对原来认知的完善和改进没有关系。新教材中Understanding ideas 部分的设计则不同——文本里的小男孩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这可能就是学生对公益的原有认知——有零花钱可以捐款,每个孩子都可以做这样的事。但课文对公益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零花钱不够,如果想捐一口井怎么办?当自身力量不足时,可以发动、影响更多人共同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理解文本可以让学生对公益本身的认识有所提升,而不是灌输给学生全新的东西。
素养是要触发和达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分离开来,就像通过饮食促进营养的吸收一样。发展核心素养,关键是让学生学习时有自主性。学生的生活背景、经验、性格特点、思维模式等具有个性化特征,他们不一定都按照一样的方式思考、得出同一个结论。学生在重新理解和重构的过程中, 发展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因此,Developing ideas 板块的设计是非常多元的,同时该板块提供的材料和素材文本一定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克服语言困难、语言障碍,参与表达活动,就能让idea development 变成一个充分的过程。这个部分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去分享,教师可以给他们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开口讲话,甚至如果学生基础薄弱,让他们写完念一念也是可以的。学生是愿意表达的,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合适的班级氛围,致力于在课上让学生多表达,因为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只有新旧知识之间产生很好的互动,才能激发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英语学习》: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关系是怎样的?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其他的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
张黎新:在教学中,教材是基础,而资源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拓展。进入学校课堂使用的教材是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并通过教育部审核的,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传授科学系统的知识,为老师和学生构建了教与学可以依托的优质内容和基本流程,其设计意图是推动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因此,老师首先应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思路,理解教材内容所传递的主题意义和活动设计的逻辑,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当然,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老师们可能需要在必要时对教材进行取舍,或者对教材的活动进行调整,但取舍和调整都要注意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以致背离教材的设计初衷。
如果我们把《课标》比作一棵树的根基,那么教材就是树干,而教材配套的各种教学资源则是从树干延伸出去的枝叶,依托于主干,但它们的存在使整棵树充满生机。过去教学资源形式比较单调,多数以教参、教辅的形式出现。随着教育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出版方已经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巩固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教辅类资源、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阅读类资源、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的内容资源和备课软件、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检测和监测的作业和测评资源,等等。应该说,资源建设已经成为教材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支撑教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教师更好地基于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理念、了解教材设计,此次修订后的外研版高中教材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配备了多方面的教学资源。教师用书充分体现了过程性教学等理念,跟随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通过伴随式、过程性的指导帮助教师掌握教材的主题内涵、活动流程、教学重难点等关键信息,提供一揽子教学设计方案。为了满足不同教学水平地区的不同需要,教师用书针对重点活动提供了分层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充足的教学所需资料,从多维度丰富了教学设计的选择,这也是本次修订后的教师用书区分于此前版本的亮点和特色。
此外,修订教材还将向广大教师提供包含单机版网络教材、教材配套音视频、示范课、精品课、专家解读课标及教材的视频课程、同步测评、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等在内的教师资源包,实现多模态、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搭建。
面对众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设计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遵循“适度、有效”的原则作出选择,其核心目的应当是更好地将教材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新版高中教材为例,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况下,选择能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巩固的资源,保证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如学生学有余力,教师则可在完成教材教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供与教材主题相关的、题材及体裁多样的补充阅读,帮助学生拓展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其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英语学习》: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为教材编写提出哪些新要求?“互联网+”时代,教材应该如何编写,从而更有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与重组?
张黎新:新课标对教材编写的建议第七条指出:“高中英语教材要积极渗透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推动信息时代背景下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意味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材应体现较强的信息化意识,开发大教材体系,构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英语课程结构,对数字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开发,以满足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需求。
新版的高中教材在内容选材和活动设计方面均体现了信息化的时代特色,除了选取与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相关的语篇话题,内容涉及网络交友、表情包、手机瘾、人工智能、VR、自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等,还设计了很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开展学习的活动,如上网查资料、制作小视频分享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了解和跟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正确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刚刚我也提到,外研社还开发了与教材配套的各类数字资源,作为对教材的有力补充,如与纸质教材同步的数字教材,通过建构多模态的语言学习空间和平台,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过程化和应用化;专项技能app,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习兴趣;与教材配套的英语智能阅读库及英语智能听说系统;以机器学习为驱动的诊断式学习平台及英语学业质量评价系统;英语教学与写作评阅系统,等等。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有效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时代的外语人才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经历几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外研版教材一直紧跟外语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摸索、完善、突破、创新的过程中,力图为广大师生提供具有突出时代特色、利于学生发展的精品教材。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期待外研版教材能够进一步为中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