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讲评
2019-03-02王广清
王广清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
[写作指导]
由于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不再单独命题,将使用全国卷,因而本次高三一模试题既保留了江苏高考材料作文命题特点,又有鲜明的全国卷以立德树人为旨归的命题特色,体现了命题人的良苦用心。由于材料已经把命题立意基本呈现出来,考生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论证或演绎。考生首先要解读出材料中关键词句的内涵:主角指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及主要演员;也指社会、生活中居主要地位的人物。材料的第一句话“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意思是每一个场合中都至少有一个起支撑作用的主要人物。材料的第二句话“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是强调“当好主角”需要的条件,即怎样才能“当好主角”,是對第一句话的补充说明。理解材料时,首先要明确“舞台”和“主角”的含义。“舞台”不仅是供表演的台子,还喻指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可指某一场合、行业、群体、组织、范围、作品、时代等。“主角”不仅指在“舞台”上表演的中心角色,如母亲是家庭中的主角,也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体、组织,如中国在世界和平进程中渐渐担当主角。材料中的“主角”是好的、起重要作用的、富有正能量的人或组织,行文时不能脱离这个立意。不管是正面的肯定或反面的批判,最终指向应落到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这个核心上来。而舞台有很多种,大如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民生工程、文化发展等多领域,小如小组、班级、家庭、社团、街巷等;主角也有很多种特质,不仅包含材料所指,省略的内容还应包括大局意识、智慧头脑、胸怀气魄、献身精神等等,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材料中的“主角”不仅指人,也可以指动植物,进而扩大为组织等。考生具体写作时不可缺的要素是:主角(舞台的主角)+条件(明确一项),如主角当勇立潮头或进退自如。如立意为:重要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当主角,而是要有主角情怀,或只有主角愿望是不够的,当好主角更需要有主观行动,则立意显然更高一筹。如立意为:当好配角也重要,则是离题的,写成主角也应有配角意识的,则是偏题的。本题没有限制文体,记叙议论皆可,但一定要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不能写成“四不像”。
[作文示例]
田野中的主角
一考生
麦浪翻涌,我在车上远远地便望见了奶奶。她独自一人割麦,在棕色泥土的舞台上,挥舞着镰刀,身侧的小麦在微风中摇晃身姿,柔情地为她伴舞。
奶奶的倩影曾经生动了家乡田野四季的景色。春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奶奶总是不慌不忙地在田埂上踱步,不时弯下腰去,嗅一嗅菜花的香,摸一摸抽芽的苗。夏日,便会开一块水田,有时种莲蓬,有时是茭白,奶奶赤着脚往水田走,不一会儿,就浸入半人高的叶中,只听得水的翻涌浪动之声。秋冬大多都是纯色,要么金黄,要么洁白,奶奶就在田中,一粒黑点,倒是比春夏好寻得多。
但是我常常也只看到奶奶一人在劳作,见她一人在田野的舞台上行云流水般地劳作。奶奶是田野中唯一的主角,剩余的只有各季的作物在奶奶周围寂寞相伴。
奶奶常说,这块从祖辈继承来的土地曾经养活了我们家几代人。她感慨现在农村人几乎都不愿意种地了,种地划不来,粮食便宜好买,没事儿年长的农人们就蹲在墙根儿聊天,年轻人外出寻活打工了,土地就那样一直撂荒着。
奶奶说她就坐不住,“那地多肥,长出来的菜以往大家都抢着要,我可舍不得荒着,那地既然划给了我,我可得把她侍弄好,该干什么就还是干什么。”
我以往总觉得奶奶傻,有好好的福不享非得受这一份种田的罪。但当我打开车门,摆脱了冷气,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麦浪的气息,感受到田野特有的纯净,又看到奶奶在田野中劳动,我想,这并不是曾经我所认为的傻。土地是奶奶的命根子,这是一份对泥土的责任,是一个农民对于田野的朴素的担当,是一份关于田野的传承。奶奶,也只有奶奶可以被称为田野中的主角,只有奶奶坚守住农民本色,担当起了这一份责任。
奶奶看到我,放下手中的活,走来看我。奶奶已经有些上了岁数。在我日渐的成长中一笑白头,步伐也已没有原先稳健。但是只要握住奶奶的手,我便能感受到奶奶经历过的风霜以及她现在仍然坚持承着的担子。
这一次回乡,我不再像以往劝说奶奶,相反,当我打开电视看到演员在搭建好的舞台上表演时,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奶奶白天于金色中劳动的情景。
奶奶是田野中永远的主角,但我多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奶奶不是唯一的主角呀!
[点评]
对一个立意已经明朗很难出彩的作文话题而言,考生选择记叙文体写作时,选材就成了取胜的法宝。该考生视角独特,将心灵的触角伸向大地及其主人,写奶奶对土地的坚守及难以割舍的情感,写奶奶作为一个淳朴农民对土地的责任担当和敬畏以及朴素的主角情怀。文章语言清新,不事矫饰,语言形式和作文内容相得益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奶奶的挚爱和尊敬。结尾在点题的同时,也表达了小作者对人们失却责任使得土地撂荒的忧虑,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方独秀
一考生
《国乐大典》的舞台上,方锦龙一曲《十面埋伏》若锦鳞游泳,蛟龙入水,纵横捭阖,横扫千军。
一把琵琶,一方舞台,一枝独秀。
自此,方锦龙老师人送外号“方独秀”。而方老这令人啧啧的主角之位,不仅在这几分钟的表演中,更渗透在琵琶事业点点滴滴的奋斗中。
担当责任,复活敦煌。
在节目《博物奇妙夜》中,方老手指于五弦琵琶上翩跹起舞,飞天壁画,顾盼神飞,龙游弦间,余间绕梁,琴人合一,复活敦煌。
今人所以认为琵琶皆是“四弦一声如裂帛”,殊不知直至宋朝,五弦琵琶都存在,甚而占主导,翻阅史册,方老感叹:“难道现代人就要比古人少根弦?”于是,闭室多年,苦心研究,终在些许创新中,让五弦琵琶穿过历史风尘,真正地与敦煌舞女飞天筑梦。
勇于超越,立异标新。
竹肉本相投,琴瑟可相通。方老在学会几百种乐器后,对传统的琵琶演奏有了新的感触,何须轻拢慢捻抹复挑为定式?何不兼采他法?何妨融会贯通?
在《渔舟唱晚》的演奏中,方老以六指连弹取代传统的轮指,效仿古筝花指。这“似筝非筝”的超越,竟别有一番流水潺潺、渔歌喃喃的江南景致。
合作共赢,万紫千红。
方老以一把五弦琵琶玩出各种器乐的报道已被多家媒体转载,数十年,他背负一琴遍访各地,历览各种地域音乐的风韵。
沉郁悠远、欲说还休,是古琴的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圆润老成、百折迂回,是三弦儿在茶馆说书人身边的京韵戏说;诡谲沙哑、静谧萦回,是西塔尔在两河流域悄悄吟唱;热烈欢愉,跳跃轻盈,是弗拉明戈在西班牙的大地上按节起舞。
一把琵琶,一方舞台,要真正地一枝独秀,还是要看那台上的一人如何。
复活敦煌,是他作为老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立异标新,是他户枢不蠹的超越;万紫千红,是他合作融汇后对风华国乐的期望。
由此,方锦龙是他热爱的舞台上的真主角,独秀于诸家。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体的破格创新首先基于考生对常规文体的娴熟把握,而考场作文素材的陌生化永远是考生追求的珠穆朗玛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这正是该考生能够胜出同侪的重要原因。该考生当是一位琵琶器乐的爱好者、习练者,文章以现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国乐四大天王”之一的方锦龙作为载体,演绎作者对主角精神内涵的见解,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用古老的乐器奏出不老的音符。虽未跳出材料立意桎梏,但是却能凭选材而新人耳目。全文层次结构清晰,语言精练老道。如第2段“一把琵琶,一方舞台,一枝独秀”,言简意丰。第8段“何须”“何不”“何妨”三个问句的连用,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又展示出考生驾驭语言能力的高超。
审题立意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手机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手机拉近我们的距离,又疏远了我们的距离。小小手机,承载并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比较有特点的作文题,命题的着力点与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相类。和“车”一样,手机也是现代文明的载体,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立意的焦点,第一句话宏观上陈述了手机的存在价值,第二句话微观上指出手机对生活的影响,第三句话紧承前两句话,阐明“融入”和“改变”乃手机对人类的基本作用方式和影响路径。应该说,这是一则层进式的材料,核心在“融入”和“改变”,这应该是本作文题的题眼。
作文立意可以“融入”或“改变”为圆心,分别以三句话为半径,确立最佳立意,而三句话本身就可以作为基本立意。题目的妙处在最后“小小手机”句,似乎在提醒考生注意通过“以小见大”的构思方式来确立作文的立意构思,换句话说,就是以手机为“小”,小的凭借或言说的载体,窥得其背后的“大”,即深刻的思考,生动的情感和无尽的意趣。
若为记叙类文章,可以“手机”为“线索”,串起有关手机的人事,手机会成为人物关系的矛盾点或突破口,来达到塑造人物,深化人情,烘托主题的目的。可以“手机”为人情或故事的巧合點,通过这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设置,营造一种催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意境。亦可以“手机”为背景,营构情节,编织故事,人物的命运和纠葛着眼于该背景该情境,以此传达个性思考和情感体悟。
亦可为议论类文章,手机呈现出的利与弊,好和坏必然是立意的焦点,如何规避平面化立意论述,口号说教的构思表达是关键。不妨从手机呈现出的正面效应切入,从中审思其不足,体现正中有反,反中有正,正反对比式的思辨论证,反之亦可。不要孤立地呈现并论述手机的某一面,学会在多视角立体式构思论证思路和结构,由一小点做由头,抽丝剖茧,引出关于“手机”认识,切忌贪大,泛泛而谈。而这样一则材料,泛泛而论,平平地述,恰是最大弊病。
学会以小见大式构思立意,是破解该类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