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觅汉

2019-03-02霍本科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梆子关西庄园

霍本科

山东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恢宏的建筑展示了当时地主的财力之丰,但在光鲜亮丽的庄园背后,却是对寻常百姓的压榨剥削。地主兼并土地,使以种地为生的自耕农只能为地主打工谋生,促成了“觅汉”这一职业的出现。

一些特殊的词语,往往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活化石,社会上有了什么新事物,就会有相应的词语出现。一般而言,事物消失了,記载该事物的词语就会消失,但有时却不然,这里要说的“觅汉”就是一个例子。

山东话里,“觅汉”指的是扛长工的人,旧时为地主的雇工。觅,本义为寻找,如觅食、觅死;延伸一些,如觅举,指士人找人荐举;觅句,指诗人构思诗句,都有寻找的意思,倒也不难理解。但觅汉一词,似乎与“寻找”关系不大,它是从何而来的呢?觅,本只作寻找意,由于雇人时也需要四处寻觅,所以后来“雇”和“觅”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新词——雇觅,其意是寻找并雇用。这个词的出现不晚于宋朝,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以及朱熹的著作里,都有它的踪迹。

元明之际,“觅”萌生出雇用的含义,《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就有所提及。书中说到,鲁智深救助受到镇关西欺凌的金氏父女,给了他们回东京的钱财,“金老得了这一十五两银子,回到店中安顿了女儿,先去城外远处觅下一辆车儿,回来收拾了行李,还了宿钱,算清了柴米钱,只等来日天明”。车是次日才用的,所以“觅”不单是寻找的意思,“觅下”说明已经雇好了。金老雇下车,于第二日出城离开。明朝中后期,“觅"字用作雇用之意,在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如《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你如今可到总铺门口去,有觅人打梆子,早晚勤谨,可以度日。”“觅人打梆子”就是花钱雇人打更(敲锣巡夜报时),“觅”字理解成雇用,一目了然。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北方有大量自耕农破产,只能靠给地主打工过活。地主雇用长.工,须事先寻找、挑选,“觅汉”一词大概就在这一时期流传开来。在以山东为故事背景、大量采用山东方言的小说一《醒世姻缘传》中,“觅汉”出现了数十次。第八十四回说:“你当是在乡里雇觅汉哩?”第二十六回说:“那些觅汉雇与人家做活……该与他的工粮,定住了要那麦子绿豆……”可看出,“觅汉”一词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新中国成立后,觅汉这一职业成为历史,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在山东某些地方,这个词却有了新的含义:工作积极、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一个山东老汉回忆曾在当地工作的好干部,赞扬道:“这个书记不像个官,倒像个‘觅汉。”这里“觅汉”可以指扛长工的人,同时也隐含了赞赏这位书记的意思,认为他工作积极、任劳任怨。

猜你喜欢

梆子关西庄园
独具的梆子戏
奇怪的庄园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鲁提辖打不成镇关西
皱眉人
动物庄园
印度KL庄园
关西美术竞卖秋拍将举槌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