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农村失能老人积极老龄化现状研究

2019-03-02李宏洁张艳王荣华余自娟杜灿灿赵敬

医学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受访者

李宏洁 张艳 王荣华 余自娟 杜灿灿 赵敬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郑州,450000

老年人应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晚年生活,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健康、社会参与和社会保障已列为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要素,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已将积极老龄化列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对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多侧重在理论探讨和量性研究,并主要针对城市健康老年人。对患病、失能等弱势老年群体积极老龄化研究不多[1]。本研究通过分析农村失能老人的积极老龄化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促进积极老龄化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4-6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择郑州市周边某4个行政村的失能老人进行质性研究。纳入标准:≥60周岁,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DLs评分)为“轻度失能”及以上,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能用语言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1.2 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根据研究目的,参阅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积极老龄化“健康”、“社会参与”、“社会保障”三大要素设计访谈提纲,经预访谈和听取老年护理专家意见,最终确定访谈提纲:①什么是健康?②怎样维持健康?③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④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⑤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在解释研究目的、方法及资料保密原则的基础上,知情同意后进行录音和记录,并记录受访者表情、动作变化,适时追问、复述。每位访谈时间为30~60min,访谈结束后协助老人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

1.3 统计学方法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及现场观察情况转录为文本。逐字逐句分析语句含义。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①仔细阅读访谈记录;②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编码反复出现有意义的观点;④汇集编码后的观点;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分辨相似观点,总结主题概念;⑦返回受访者处求证。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名农村失能老人中,男性7人,女性5人;年龄范围为64-91岁,平均(71.67±7.91)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0人,初中2人;轻度失能5人,中度失能5人,重度失能2人。子女照护6人,配偶照护5人,亲戚照护1人。

2.2 农村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

失能老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健康状况较差,受访老年人均有积极的健康信念,“不给家人添麻烦”是受访者共同的心愿。但因文化水平较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多,并存在一些偏差,影响了他们的求医用药、病后康复等健康行为。①对健康的理解不全面。认为健康就是身体好,心情不舒畅时,大多表示“忍忍就过去了”。②缺乏规范用药知识。大多只在血压或血糖升高时才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遵医嘱按时服药差;③缺乏专业康复知识。虽认同康复对功能恢复很重要,但多以自己在家摸索为主,认为专业康复和居家锻炼效果相同,也有因短期效果不明显而放弃到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康复。

2.3 农村失能老人的社会参与现状

12名失能老人虽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但均渴望能够多与外界接触,社会参与愿望较强烈。但现实中的社会参与较少,大多局限于闲聊、打牌打麻将等较低层面的社会活动,缺乏老年教育、老年公益等高层次的社会参与。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对社会参与的理解片面。认为“社会参与”就是“到外面活动”,不了解老年教育、老年公益等较高水平的社会参与形式。②存在自卑心理。有5位受访者因身体失能感到自卑、担心外出活动影响他人,失能后就再未参与任何社会活动;③缺乏社会参与机会。多位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的村庄没有针对失能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村里也无人为失能老人组织任何活动。

2.4 农村失能老人的社会保障现状

失能老人对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等了解较多,目前他们的社会保障主要是农村养老保险及新农合,部分老人因经济困难还享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多数受访者表示,受经济条件和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其日常生活和就医需求,希望有多样化的社会保障。①经济保障为最大需求。访谈中,12名失能老人均表示,难以承受因疾病或贫困造成的经济负担。②对医疗急救的需求。部分受访者因脑卒中等突发疾病而导致失能,希望能及时获得救护车辆,协助应对突发疾病。③对社会参与硬件设施的需求。一些受访者希望所在农村社区能够设置老年活动中心或添置健身设施,以满足娱乐活动的需求。

3 讨论

3.1 农村失能老人对健康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

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基石。本调查的农村失能老人的健康信念是积极的,普遍存在“不给子女添麻烦”的思想,失能后已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照护负担,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生活压力,他们尽力维持自身健康水平、自理自立[2-3]。但受访者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并不全面,更缺乏规范用药以及专业康复的正确认知。对健康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局限于身体健康,对健康知识了解不足或认知偏差,是农村老年人的普遍现象[4]。农村医疗健康资源相对短缺,健康信息传播渠道也少,失能老人由于行动障碍,生活较封闭,接触健康知识的机会更少。文化程度偏低也影响了对健康知识的理解[5]。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应作为农村工作的任务之一。

3.2 农村失能老人存在诸多社会参与障碍

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本研究的农村失能老人社会参与意愿强烈,但存在诸多障碍。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情况并不乐观,文化程度低是限制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原因[6-7]。本研究对象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社会参与的理解,也限制了高层次社会参与。身体功能上的缺陷易使人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我封闭,避免或拒绝社会交往,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局外人”[8]。完善基础设施是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客观条件[9],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失能老人缺乏适宜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也限制了其社会参与。

3.3 农村老年人存在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积极老龄化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受访的失能老人表达了多样化的保障需求。农村失能老人在物质经济、医疗救助、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权益都缺乏充分保障[10]。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的物质和医疗卫生支持较差,缺乏实施积极老龄化所必需的文体活动条件。农村老年人缺乏社会参与的意识和氛围[11],更欠缺针对失能老人的活动,使其社会参与难以满足。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保障水平,促进积极老龄化。

猜你喜欢

老龄化社会保障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